孔祥輝,侯蘇娟
(1.棗莊市婦幼保健院內科,山東 棗莊 277000;2.棗莊市臺兒莊區(qū)中醫(yī)院內科,山東 棗莊 277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癥、血流動力學負荷過重等原因引起的一系列心肌損傷,造成心肌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室充盈率低下或泵血等綜合征,呼吸困難、四肢無力等為最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病情嚴重時可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現(xiàn)階段,臨床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以神經內分泌抑制劑為主的長期、修復性的策略,比索洛爾作為一種在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的β受體阻滯劑,在心肌重構、減緩毒性方面具備一定療效,但單一使用該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沙庫巴曲纈沙坦作為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抑制劑(ARNI)的代表藥物,主要通過抑制腦啡肽酶,阻斷血管緊張素,進而改善心功能,控制病情發(fā)展[2]。本研究旨在探討沙庫巴曲纈沙坦聯(lián)合比索洛爾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學指標的影響與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棗莊市婦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55~79歲,平均(67.54±3.38)歲;女性20例,男性28例;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3]心功能分級II、III、IV級的患者分別為11例、25例、1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56~80歲,平均(67.63±3.42)歲;女性18例,男性30例;NYHA心功能分級II、III、IV的患者分別為13例、23例、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經超聲心動圖、心電圖檢測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者;具有乏力、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者;心力衰竭病史超過1年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心肌淀粉樣變性者;既往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史者;肝、腎等器官存在功能障礙者;合并惡性腫瘤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性差者等?;颊呋蚣覍倬炇鹬橥鈺?,且研究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口服富馬酸比索洛爾片(Merck KGaA,注冊證號J20171043,規(guī)格:5 mg/片)治療,5 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Novartis Pharma Stein AG,注冊證號H20170344,規(guī)格:50 mg/片)治療,初始服用劑量為50 mg/次,2次/d,后續(xù)根據(jù)患者病情逐漸增加劑量,最大劑量不得超過200 mg/d。以7 d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6 min步行距離(6MWD)與明尼蘇達生活質量評分表(MLHFQ)[5]評分。采用MLHFQ對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總分10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②對比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N末端前體B型利鈉肽(NT-proBNP)、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醛固酮(ALD)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頭暈頭痛、心律失常、嘔吐)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6 MWD、MLHFQ評分、血清學指標水平)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6 MWD與MLHFQ評分 治療后兩組患者6 MWD較治療前延長,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延長;而兩組患者MLHFQ評分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6 MWD與MLHFQ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6 MWD與MLHFQ評分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6MWD:6 min步行距離;MLHFQ評分:明尼蘇達生活質量評分表。
組別 例數(shù) 6 MWD(m) MLHFQ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8 241.49±34.25 308.58±50.15* 76.38±4.23 44.98±2.29*觀察組 48 241.52±34.36 439.85±62.24* 76.29±4.27 30.05±2.02*t值 0.004 11.378 0.104 33.874 P值>0.05<0.05>0.05<0.05
2.2 血清學指標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NT-proBNP、ICAM-1、ALD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顯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NT-proBNP:N端B型腦鈉肽;ICAM-1:細胞間黏附因子-1;ALD:醛固酮。
組別 例數(shù) NT-proBNP(pg/mL) ICAM-1(ng/L) ALD(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8 695.47±48.34 525.66±35.59* 65.55±5.73 45.28±3.37* 239.28±33.21 186.81±28.52*觀察組 48 695.53±48.42 417.31±30.21* 65.61±5.78 33.19±2.72* 239.36±33.45 152.58±26.29*t值 0.006 16.080 0.051 19.341 0.012 6.114 P值>0.05<0.05>0.05<0.05>0.05<0.05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等原因引起的,持續(xù)存在的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狀態(tài),可穩(wěn)定、惡化或者失代償。比索洛爾作為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具備阻斷心臟β1受體、減緩心肌收縮、降低心率等多種重要作用,是臨床治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代表性藥物,但會產生乏力、胸悶、頭暈等不良反應,加重患者不適[6]。
沙庫巴曲纈沙坦是由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沙庫巴曲腦啡肽酶抑制劑等重要成分組成的復方制劑,其可有效抑制患者體內腦肽啡酶活性、提升具有保護心臟作用的利鈉肽水平,加速尿鈉排泄,實現(xiàn)血管擴張,改善心室重構,加速心功能恢復,減少各種心臟炎癥反應,最大程度地減輕心臟負荷,逐步增強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6MWD延長;而觀察組患者MLHFQ評分、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均降低,提示沙庫巴曲纈沙坦聯(lián)合比索洛爾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水平,且安全性較高。NT-proBNP為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標呈現(xiàn)客觀反應的重要標記物;ICAM-1水平升高可導致血栓的形成,從而導致心肌缺血,誘發(fā)心力衰竭;ALD是鹽皮質激素,其水平升高可造成鈉水潴留,增加心臟容量負荷,加重病情。沙庫巴曲纈沙坦聯(lián)合比索洛爾可抑制腦啡肽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調節(jié)利鈉肽系統(tǒng),提高利鈉肽水平,減少醛固酮釋放,促進鈉排泄,降低心臟負荷[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血清NT-proBNP、ICAM-1、ALD水平均降低,提示沙庫巴曲纈沙坦聯(lián)合比索洛爾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學指標,改善患者心功能。
綜上,沙庫巴曲纈沙坦聯(lián)合比索洛爾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學指標,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水平,且安全性較高,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