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摘要:中國傳統(tǒng)古詩詞蘊含著豐富的美學資源,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闡述古詩詞教學中通過“誦讀、品圖、賞說、表演”等方式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充分感受古詩詞特有的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部編版教材 古詩詞教學 審美能力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增加了古詩詞的篇目,這意味著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和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將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趨勢。那么,教師該如何做呢?
一、誦讀,感受古詩詞的文字美
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的基礎(chǔ)。誦讀時,教師要對每一階段提出相應(yīng)的要求。第一階段:讀準字音;第二階段:讀懂詩意;第三階段:讀出節(jié)奏;第四階段:讀出情感。讀準字音、讀懂詩意是學生比較容易做到的,在讀準字音、讀懂詩意的基礎(chǔ)上,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和情感。
中國古典古詩著名學者葉嘉瑩說:“一般說來,詩的停頓,五言詩常是二三或二二一的節(jié)奏,七言詩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節(jié)奏?!贝蠖鄶?shù)古詩是符合這種節(jié)奏規(guī)律的。比如部編版五上第二十課《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五言詩二二一的停頓,部編版四下第二十一課《塞下曲》則是七言詩二二三的停頓,掌握了這種節(jié)奏規(guī)律,讀起來朗朗上口。
誦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是一種韻律美,古詩文字所表達出的情感也是一種美。比如部編版四下第一課《古詩詞三首》,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細品詩中的文字,能夠體會到詩人喜愛農(nóng)村和平寧靜生活的思想感情。無論詩人所表達的是苦悶、孤獨、喜悅還是激動,通過反復誦讀,都能感受到詩的情感以及詩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在誦讀的基礎(chǔ)之上還有吟誦,即運用音步與平仄的變化,讀時表現(xiàn)出詩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感受古詩的美。很多學校已經(jīng)有吟誦的課程,通過把音樂的韻律美和古詩的節(jié)奏美相結(jié)合,讀起來就像唱歌一樣。美好的詩詞加上美妙的曲調(diào),詩中的美好在吟誦之中揮灑得淋漓盡致。
二、品圖,感受古詩詞的畫面美
部編版教材在古詩詞內(nèi)容安排上不僅增加了古詩詞的篇目,尤其注重課本插圖的意境美,使整冊書充滿了傳統(tǒng)文化的“氣息”,寥寥幾筆水墨畫盡顯古詩詞的意境深遠。古詩詞的美在于詩文的意境,但是由于小學生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還不夠,詩中意境僅僅依靠想象是無法體會的。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借助課本插圖,從圖到文,圖文結(jié)合,帶著學生暢游在古詩詞的世界中,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比如部編版四下第二十一課《古詩詞三首》的插圖,都是構(gòu)圖簡單而意境深遠的水墨畫,特別是《墨梅》的插圖,一枝水墨梅花,寥寥幾筆卻把詩句中的“朵朵花開淡墨痕”表現(xiàn)出來。學生借助插畫想象到畫中小池邊的梅樹,梅樹上開起了一朵朵梅花,水墨的梅花淡淡的,卻別有一番韻味。
除了結(jié)合古詩詞看插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詩意作畫,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比如部編版二下第一課《詠柳》中“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細細的柳樹枝條自然垂下,在陣陣春風吹拂中擺動起來,有一種迷人的意態(tài)。這種意態(tài)美是二年級孩子僅僅通過誦讀感受不到的。這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看插圖,先進行圖文講解,學生緊緊抓住特征采用簡筆畫勾勒;根據(jù)詩句的意思或者自己的想象涂上相應(yīng)的顏色;最后,學生互相欣賞、點評,教師小結(jié)。在這反復誦讀與詩畫結(jié)合中,讓學生陶醉其中,充分感受到古詩詞的畫面美。
三、賞說,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是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目標之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文字的賞析和畫面的補充,自然而然進入古詩詞的意境之中,這時再引導學生進行賞說。所謂賞說,就是欣然談?wù)?,出自《世說新語·品藻》:“謝公與時賢共賞說?!敝荚谧寣W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賞析討論,充分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如在學習部編版四上第九課《暮江吟》一詩時,教師引導學生誦讀和品圖后,可以讓學生進行賞說,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比如在說的時候配上對應(yīng)詩意的古箏輕音樂,讓學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賞說之后,再指導學生進行互評,最后總結(jié)。教師還可以建議學生根據(jù)修改后的詩意完善自己的繪畫作品,真正做到詩畫相融。
除了在畫的基礎(chǔ)上進行賞說,教師還可以通過介紹寫作背景、詩人生平經(jīng)歷等內(nèi)容讓學生更好地賞說。如部編版六下第十課《石灰吟》中的詩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學生通過誦讀,基本上都可以說出詩意,但除了這詩面的意思,還要讓學生體會到詩人于謙無所畏懼和正氣凜然的高尚品格。此時,教師需要緊緊抓住詩人于謙的人格特點來講解。
四、表演,感受古詩詞的情感美
小學生總是對表演充滿著無限喜愛,在古詩教學中添加學生表演的成分,讓學生扮演詩中的人物,更能使學生深刻感受古詩詞中的情感。比如教學部編版二上“語文園地”中的《小兒垂釣》一詩時,讓一名學生扮作詩句中的小男孩,在水邊的草叢中靜靜地等待魚兒上鉤,另一名學生扮演從遠處走來的路人,想向小男孩問路。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感受到詩中的小男孩釣魚時屏息凝神、時刻盯著河面魚竿的緊張心情。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日常生活,引導學生演一演自己在釣魚或?qū)P闹轮咀鍪聲r害怕別人打擾時的動作與神態(tài),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總之,中國古詩詞文化博大精深,寥寥幾句寫盡歷史風華和人生跌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提升學生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能夠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王瑤.小學中年級古詩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6.
[2]余陽陽.小學古詩教學設(shè)計實踐研究 ——以《觀書有感》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3]劉雪.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探究[J].基礎(chǔ)教育論壇,2019(1):51 53.
[4]朱延巧.古詩教學新“四招”——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新方略[J].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2019(6):4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