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靜 劉志強
摘 要:社會責任是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為了讓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實施STSE教育顯得尤為重要。STSE教育是基于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之間的復雜關系,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學會運用生物學知識對這些議題進行理智判斷和科學決策,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將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落到實處。筆者采用文獻研究法來探究社會責任視域下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意義,并分別從把握開放性原則、采取角色扮演、運用課堂討論法三個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為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物學教學提供了新思路,也為一線教師在教學中實施STSE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社會責任;STSE教育;生物學課堂教學
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國在教育改革事業(yè)上一直在不斷探索。我國教育現(xiàn)階段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十三大明確要求要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是新課標中提出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其要求老師能夠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發(fā)展科學思維,從而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將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落到實處[1]。STSE教育研究是一種新教育觀,旨在培養(yǎng)既具有科學素養(yǎng)又能參與科技決策的新型公民,STSE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社會責任視域下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落實新課程的改革目標
在我國新課程改革中,提出將提高科學素養(yǎng)化的具體課程標準作為總體目標。簡單的傳遞、灌輸書本知識已經(jīng)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STSE教育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的老師講解、學生記錄的一個過程。用 STSE 教育理念來指導高中生物教學,能引導學生把生物學科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生活、科學技術、能源環(huán)境等各個方面,這不但可以幫助教師收集豐富的教學素材,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問題情境,還能幫助學生在建構生物知識模塊的同時認識生物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關聯(lián)性,加強他們對于社會熱點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從而使新課程改革目標得到有效落實。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為了加強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落實,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更要重視學科能力及情感教育的培養(yǎng)。教學時教師通過STSE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學會運用生物學知識對這些議題進行理智判斷和科學決策,從而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同時,STSE教育還能促進學生關心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行使公民權利和履行公民義務。
二、社會責任視域下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一)把握開放性原則,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
STSE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相比,無論是在實施的途徑、教學方法還是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評價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多樣性。老師在把握好開放性原則的時候要注意:教學內(nèi)容要具有一定社會針對性,能夠緊密聯(lián)系社會熱點實事和科技前沿,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教學方法要能夠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2]。
除了在課堂教學上,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時,教師也應注重開放性原則,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設計實驗方案并制作簡易裝置,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如:現(xiàn)在市面上有許多保健品和減肥藥都打著能夠有效分解脂肪達到瘦身效果的旗號。學生可以模擬體內(nèi)溫度、pH值等因素,通過脂肪與蘇丹Ⅲ的顯色反應,探究減肥藥是否能夠分解豬肉中的脂肪。教師還應注重評估開放性,不要只著眼于最后的結果,多肯定學生在實驗設計上的創(chuàng)新;學生實驗失敗時要注重引導,鼓勵學生分析原因,促使其更加全面地考慮問題。
對于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又涉及所學知識的社會熱點時事,教師可以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介紹給學生。講座內(nèi)容可以涉及生物與社會,比如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新型冠狀病毒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途徑、人體在感染病毒后發(fā)生的變化、核酸檢測的原理、新冠疫苗研發(fā)的過程。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這次疫情開展情感教育,倡導人與自然是平等的,不要破壞自然環(huán)境、捕食野生動物。講座內(nèi)容可以涉及生物在醫(yī)藥領域的應用,比如人工合成膜用于疾病的治療,通過骨髓移植可以有效治療白血病,臍帶血干細胞可以用于治療血液系統(tǒng)疾病、干細胞療法可治療許多惡性疾病。通過開展專題講座,既可以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醫(yī)療常識,又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知識來解釋生活現(xiàn)象的水平。
(二)采取角色扮演法,培養(yǎng)學生換位思考的意識
角色扮演法是讓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并扮演該情境中的某種角色,能夠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處理情境中遇到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換位思考并做出相關的決策。髙中生物課程標準強調(diào)注重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學生在一種真實矛盾的情境中,通過扮演不同角色來模擬解決社會實際問題,體會各個角色之間的利益和價值沖突,斟酌利害關系,鍛煉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出決策[3]。
例如,在講解“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細胞膜、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高爾基體、細胞核等細胞器,要求學生注意好站位,能夠說出自己的功能以及是如何與其他細胞器共同合作的,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講解“光合作用與能量轉換”時,指導學生明晰化石材料的開采和利用能夠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是有效的,思考“對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沒有限制”這一觀點是否正確。進行角色扮演時要求學生分別扮演化工廠的老板、政府人員、學生、居民、北極熊等角色,從不同角度討論二氧化碳過度排放對人類和社會的危害。通過角色扮演來進行生物學科知識的學習,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還要求學生站在不同的立場、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
(三)運用課堂討論法,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部分議題與社會、技術、科學、環(huán)境息息相關,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同學們通過不斷地交流思考,可以拓展思路,碰撞出新的火花。而課堂討論法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運用課堂討論法時可以根據(jù)要討論的內(nèi)容,組織小型討論或是班級辯論會。
三、結語
對于社會責任視域下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教師不能像傳統(tǒng)課堂一樣要求同學們簡單掌握知識概念,甚至是死記硬背獲取知識,而是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并結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以及生物學這一學科的特點,來落實STSE這一教育理念,使學生在掌握生物知識的同時,獲得自我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肖俊紅.初中生物學課堂中應用SSI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的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2]王雪萍.高中生物中實施STSE教育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3]馬珍珠.高中化學中滲透STSE教育的活動建議與案例設計研究[D].河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