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縣生
[摘? ?要] 新課改的實施,使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成為教師的重要任務。普通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學習能力是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條件。高中階段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促使學生充分、全面發(fā)展。所以,許多教師都高度關注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文章以牛津高中英語教學為例,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做出了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生;英語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 ? G633.4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15-0038-0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和學習能力是促使個體不斷進步的基礎和前提。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來看,提高學習能力的前提是思維能力發(fā)展,指向是語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培養(yǎng)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教師要對英語學習能力有一個全面的理解,重視并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對英語學習能力的理解
學習能力是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的綜合體。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學習能力是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整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學習能力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條件,有助于學生做好英語學習的自我管理,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自主、高效地開展學習。整體來看,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英語學習能力養(yǎng)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它需要學生在總結、監(jiān)控、反思、評價的基礎上積累和形成。因此,學習能力可以分解為六個方面的內容,即學習專注力、學習成就感、自信心、思維靈活度、獨立性、反思力。在英語教學與研究中,學習應該是一個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只有能感知、預測、獲取、分析信息,能概括、總結、評價英語知識和現(xiàn)象,才能發(fā)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能力,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來看,學習能力與思維品質有著密切關聯(lián),學習品質也關系到個體的語言能力和文化品質,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時,要將培養(yǎng)學習能力視為最關鍵、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對策
1.優(yōu)化課程結構,鼓勵自主學習
課堂是傳授知識的重要陣地,也是師生進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英語教學,需要教師優(yōu)化課堂結構,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將教學任務呈現(xiàn)出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以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教師要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獨立思考、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如在教學“Back to the past”一課時,教師要在熟悉教材、吃透大綱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安排預習任務,利用預習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1)熟讀課文,學習、記憶文中的新單詞。(2)找出文中的重要句式,梳理語法知識,概述文章內容和寫作主旨。(3)收集資料,了解意大利龐貝古城和中國樓蘭古城消失、沒落的原因及背景,就如何繼承和保護傳統(tǒng)文化、文明寫作提出自己的建議。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任務驅使下學習,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目標。
2.進行講解點撥,培養(yǎng)英語思維
高中生雖然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學習、分析和探究能力,但是高中英語知識體系非常復雜而龐大,在學習時難免會遇到許多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突出重點和難點,重視重點和難點的講解,給予學生以啟發(fā)、點撥和引導,讓學生掃清障礙,促使學生形成英語思維,打好提高英語學習能力的基礎。如在教學“Sporting events”一課時,在課前預習中,教師可以借助學案讓學生學習重點單詞和重點短語,通過詞匯和短語學會更深層次地理解課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課堂提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能夠用英語簡單描述奧運會的情況,將短語使用和掌握情況當作考查的重點,如有的學生在口述與課文有關的內容時,根本沒有用到play a role in、be delighted with、compete in sth、in contemporary society、win a gold medal、light the Olympic flame等短語,因為他們不了解這些短語的具體用法。因此,在接下來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先簡單闡述一下這些短語的意義和用法,讓學生用短語造句或者翻譯句子,如“運動在我們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將為了家族榮譽而參與這場競爭”等等。經(jīng)過造句和翻譯訓練,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短語的掌握情況及學生存在的問題,并抓住重點進行講解點撥,讓學生了解短語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句子結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掃清障礙,讓學生形成英語思維。
3.重視策略指導,提高學習能力
英語學習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教師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授之以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和策略,才能確保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得心應手、如魚得水。所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英語教學,要以學生有效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關注學習策略的教學和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在教學“Science and nature”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元認知學習策略,先讓學生閱讀課文,找出文本中的關鍵信息,圈出不認識的生詞。然后,讓學生結合上下文語境猜測生詞的意思,并通過查閱工具書印證自己的猜測。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認真記筆記,將重要的知識點系統(tǒng)、有條理地記錄下來,使知識系統(tǒng)化。如教師讓學生將關于克隆的單詞和短語歸類進行關聯(lián)記憶,在課堂教學結束后,讓學生閱讀一些科普書籍,鼓勵學生針對科普知識開展相應的寫作活動,將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運用到寫作中,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根據(jù)學生的寫作情況,教師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查漏補缺,及時對照課本、查閱筆記,復習有關知識,以提高學習能力,不斷進步。
4.開展課外活動,提高應用能力
語言都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語言的本質屬性使語言教學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課外學習活動則是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教學要關注實踐活動,通過現(xiàn)實生活或模擬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掌握英語知識。因此,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英語教學,要重視英語課外活動的設計、組織和安排,為學生提供各種參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獨立思考問題,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如在教學“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一課時,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開展一系列的英語學習活動,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英語課外表演活動,著重介紹“如何與他人相處”,讓學生通過活動了解更多與他人相處的方式?;蛘?,讓學生自行組成小組,以班級“英語角”為支點,開展英語辯論活動,以“如何更好地與人相處和交流”等為話題開展討論活動,深化學生的認識?;蛘?,讓學生在課外時間觀看VCD教學片段,閱讀一些英語報紙雜志,了解青少年應如何與人相處,開展相應的寫作活動。
5.進行科學評價,鼓勵繼續(xù)進步
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教學評價也是最易被忽略的部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需要教師認識到教學評價目標、標準、方式對教學的影響,構建英語教學評價體系,改革評價方法,促使學生重視英語學習。如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突出隨堂測試的重要性,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策略和行為,并在教學評價中指引學生及時進行適當?shù)恼{整。此外,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結合起來,關注學習過程與結果,根據(jù)教學評價,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學習,以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綜上所述,“教是為了不教”,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師必須關注的一件事。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重視教學方法指導,讓學生逐步形成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 孫東成.培養(yǎng)積極情感態(tài)度 構建英語學習能力[J].廣西教育,2013(42):74-75.
[2]? 許峰.提升中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策略之探[J].文理導航(上旬),2012(8):79.
[3]? 任安翔.強化有聲背誦意識,提高英語學習能力[J].新課程評論,2018(Z1):123-129.
[4]? 趙玲.如何提高英語學習能力[J].時代教育,2014(10):30.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 ? 譚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