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林軍,淦作松,魏林平
(河源市龍川縣人民醫(yī)院 腦系疾病診療中心二區(qū),廣東 河源517300)
高血壓腦出血是常見的臨床疾病,多發(fā)于大腦半球深部基底,發(fā)病率及致殘致死率較高,且病情較為兇險,進展較快,治療難度較大,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目前臨床多通過藥物及手術治療該病,但對于幕上大腦出血≥30 m L或小腦出血≥10 m L患者應首選手術治療[2]。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置管引流與常規(guī)開顱血腫清除術是臨床常用的術式,但關于二者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置管引流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NIHSS評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20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100例。對照組男60例,女40例;年齡43~71歲,平均年齡(61.43±3.72)歲;出血部位:腦葉15例,丘腦28例,基底節(jié)區(qū)40例,小腦17例。觀察組男58例,女42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61.52±3.78)歲;出血部位:腦葉22例,丘腦25例,基底節(jié)區(qū)38例,小腦15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已審核,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相關診斷標準[4];②有明確高血壓病史;③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4 h。排除標準:①嚴重精神疾?。虎趷盒阅[瘤;③凝血功能異常。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開顱血腫清除術:術前依據頭顱CT結果定位,全麻,固定頭顱,常規(guī)切開頭皮,取出骨瓣,切開硬膜,顯微鏡輔助下進入血腫腔,清除血腫,止血,留置引流管。觀察組采用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置管引流:術前CT檢查,明確血腫最大層面位置,確定穿刺點(血腫中心反向延長線與頭皮交點)位置,局麻,顱骨鉆孔,穿破硬膜,避免損傷重要功能區(qū),對血腫腔采用帶針芯腦室引流管(12F或14F)刺入并將針芯拔出,抽取少許血腫,固定引流管,并將其連接引流裝置。術后注入尿激酶加速溶解,清除大部分血腫后拔管。
1.4 評價指標①術前及術后14d采用NIHSS評分[5]評價兩組的神經功能,包括上肢、意識水平運動及凝視等15個項目,共45分,分值越高則神經缺損越嚴重。②術前及術后6個月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6]評價兩組的生活質量,包含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及心理功能4個維度(20個因子),每個維度100分,分數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神經功能術前,兩組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4d,兩組的NIHSS評分均低于術前,且觀察組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NIHS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的NIHSS評分比較(±s,分)
?
2.2 生活質量術前,兩組的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及心理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兩組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評分高于術前,且觀察組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物質生活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GQOLI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的GQOLI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
高血壓腦出血發(fā)病較急,短時間內可形成占位性血腫,引發(fā)腦水腫,使患者顱內壓升高[7]。腦出血致殘、致死的原因為血液液化、裂解及凝固的過程中可釋放神經毒性物質,對腦部產生繼發(fā)性損傷。迅速將顱內高壓解除,減輕繼發(fā)性腦損傷,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質量是臨床治療該病的關鍵。而臨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主要外科方式為開顱血腫清除術與微創(chuàng)引流。其中常規(guī)開顱血腫清除術在臨床較為常用,可有效將血腫
迅速清除,安全可靠,并能根據情況實施去骨瓣減壓[8],但該術式創(chuàng)傷較大,對患者的術后恢復造成一定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4d,兩組的NIHSS評分低于術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術后6個月,兩組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及心理功能評分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表明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置管引流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神經功能。常規(guī)開顱血腫清除術需開大骨窗在顱骨上構建手術通道,可有效清除血腫,但創(chuàng)傷較大,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置管引流操作較為簡單,只需進行局麻,手術創(chuàng)傷較小,適用于機體耐受能力差患者;在進管過程中,分離腦組織、神經纖維,用尿激酶將部分血腫液化,陳舊性出血通過引流管側孔排出體外,進而有效清除血腫,并可同時復位腦組織,減少對腦部的損傷。同時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置管引流中使用有明顯刻度的引流管,可合理調整引流管方向;此外,該引流采用局麻方式,患者術后清醒較快,有利于促進其功能恢復,改善生活質量[9]。行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置管引流時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對于無凝血功能障礙、丘腦出血≥10mL、小腦出血≥10mL患者均適用。但鑒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較短,今后應加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分析高血壓腦出血采用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置管引流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微創(chuàng)錐顱軟通道置管引流的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及神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