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雯
【摘要】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語文教師付出更多努力,通過補充教材內(nèi)容、簡化教學步驟、調整引導方向來實現(xiàn)。經(jīng)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語文思維變得活躍,自主探究中主體優(yōu)勢不斷提升,那他們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也只是個時間問題。本文特意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思維習慣、興趣愛好等,進行了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有效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希望其他教師教學思路多元化轉變后,助推著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不斷加快。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教育;對策研究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固化,是以教師為核心的灌輸指導,小學生很少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所以說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十分有限。另外,部分教師還不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并不考慮他們的所說所想,盲目組織課堂活動,導致師生矛盾越來越多,教學質量明顯變差。新課改的全面深化,必須構建起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在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下足功夫,有望揭開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所學的學科沒有興趣,那么教師教得再好也是沒有用的,所以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做好自己的教學計劃。低年級的課文短小精辟,教師著重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不讓他們死記硬背,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后,有序推進指導工作,有利于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通過對關鍵詞語、重點語句的介紹,讓學生投入感情朗讀思考的時候也接受著美的熏陶,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各項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實施也將變得異常順利。如教《小小的船》時,我做了如下設計:(1)配樂,描述并貼“夜空圖”,學生閉上眼睛根據(jù)描述做動作,(2)想象,師生一起飛向夜空,坐到月亮上,讓學生感受當時的心情和狀態(tài)。這樣的設計可以大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增加這樣的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學知識的過程不那么死板,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學習興趣盎然。
二、學生質疑問難,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于和善于質疑問難。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起點。如教學《狐貍和烏鴉》時,學生問:“課題為什么以狐貍和烏鴉為題?”在初讀課文后學生又問:“課文寫的是狐貍和烏鴉的故事,與愛聽好話有什么聯(lián)系?”教學《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課題后,學生問:“課題中的‘我是誰?‘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們正用問號來擦出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三、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
眾所周知,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要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需要掌握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是學生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基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要想打造學生自主學習的語文課堂,教師需要將語文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在有效的方法掌握下,能自主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之中。如在《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理解描繪五壯士殲滅敵人時的動作、神態(tài)等含義,體會他們勇于獻身的精神?;诖?,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采取先扶后放的方式,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在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具體來說,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閱讀課文,畫出狼牙山五壯士殲滅敵人、英勇跳崖的語句;閱讀課文,畫出狼牙山五壯士殲滅敵人和跳崖時的動作;根據(jù)所選出的動詞思考,什么是連動句;在這里使用連動句有何作用呢?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不僅可以在問題解決中加深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還可以掌握語文閱讀方法,有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提供實踐空間,鞏固學習成果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也是“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jù)。我個人認為,這個“實踐”應該包括閱讀實踐和生活實踐。閱讀實踐就是引導學生獲取間接經(jīng)驗,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而生活實踐,簡單一點說,就是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F(xiàn)行語文教材就體現(xiàn)了要引導學生親自實踐的開放性教學的特點。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為學生多提供一些實踐的空間。如我校的一位老師教授《四季的腳步》時,在引導學生領悟了“四季”以后,學生興趣盎然。教師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四季的喜愛。有的同學畫了一幅畫,有的同學作了一首詩,有的同學來了個即興表演……這些都充分表達了同學們對四季的喜愛。整堂課氣氛活躍,達到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五、聯(lián)系生活教學,引導自主實踐
教師可用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豐富自身的文化視野,快速提高自主實踐能力。如教學《少年閏土》一課時,教師可將課本改編為劇本,讓學生進行“劇情表演”活動,既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在表演中主動地探索文章知識與內(nèi)容。再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教師不妨開展一個“采訪”的實踐活動,選取一名學生作為記者,同時再找四名學生扮演劇中人物,由“記者”對他們進行提問,四名學生根據(jù)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回答,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探索。實踐活動是對生活的模仿,讓學生在學習中充滿親切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豐富學生的自身視野,提高學生自主實踐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語文課堂中的自主學習是新課標教學的一個方向,也是新課標進入課堂的一把標尺。語文的自主學習,非常有利于小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小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有效途徑。課堂只有充滿樂趣,在教師精妙的引導下,啟思與質疑并存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nèi)化,才會促進小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葉淑妹.趣味、習慣和方法——對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策略的一點認知[J].考試周刊,2018(A4):63.
[2]杜超.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培養(yǎng)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20(10):4-5.
責任編輯/孫玥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