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摘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先決條件,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獲益一生,而不良的學習習慣則會給學業(yè)生涯帶來災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問題,在日常教學中聯(lián)系基本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式,在教授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提升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習語文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自主預習;鼓勵課外閱讀;培養(yǎng)寫日記習慣
初中語文旨在小學語文基礎之上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止停留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還需要學生進一步的領會語文學科的內涵規(guī)律,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并具備一定的語文讀寫表達能力。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進入語文學習狀態(tài),在良好習慣的驅使下逐步培養(yǎng)語文學科基本素養(yǎng),鍛煉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本文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一番探討,希望對廣大師生起到積極作用。
一、引導學生自主預習
相比小學語文,初中語文課文涉及一些較長篇幅文言文和古詩詞,初中生因為之前接觸少,在課堂學習中常常會出現學習困難的情況,長此以往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語文學習難以提起興趣,學習狀態(tài)不佳,導致語文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布置課前預習作業(yè),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授《答謝中書書》這節(jié)課時,因為屬于古言文,為了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跟上教學進度,我特意安排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并首先給學生進行一定的指點和解疑,比如我告訴學生:“這個題目中謝中書是一個人名,第二個書是書信的意思?!蓖ㄟ^簡單的解釋可以使學生解除初步的預習困難,幫助學生克服畏懼心理,為鼓勵協(xié)助學生預習開了個好頭,隨后我又讓學生在文中重點學習課后作業(yè)中的生字生詞,并借助字典等工具書進行查閱理解,并標注出自己仍不能理解和掌握的地方,然后讓學生在課前標注出生字生詞的讀音,可以流利有感情的閱讀本文,并讓學生試著在文中勾出描寫“山川之美”的文字和段落,并嘗試譯成白話文。同時在課堂教學前進行預習檢查,抽查學生朗讀課文,翻譯古文等,本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預習,并分步驟有重點的引導學生課下預習,使學生逐漸掌握了預習課文的方法,有助于語文教學的高效開展。
二、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應該在課堂內外進行一定的閱讀,積累一定的閱讀量,并掌握一定的寫作素材。初中生的語文閱讀已經不能只是局限在語文課本這樣狹窄的范圍內,應該拓展閱讀視野和范圍,進行廣泛而科學的閱讀。然而在當前的一些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課堂閱讀,對課外閱讀也是象征性的提一下,很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導致學生語文閱讀的需求少,缺乏興趣,閱讀積累少。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著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常閱讀,多閱讀的好習慣。
例如,在教授《藤野先生》這節(jié)課時,我在課前讓學生進行預習,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以及基本著作,并閱讀本節(jié)課文。之后我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的節(jié)選,因為是學生學過的課文,因此學生會有熟悉感,隨后引出本節(jié)課魯迅先生的另一篇寫老師的文章即本節(jié)課的課文,然后我?guī)ьI學生閱讀課文,學習一些重點詞句、段落,逐步理解魯迅先生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對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的敬佩之情以及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愛國主義情懷。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魯迅的寫作特點和感受魯迅先生的時代精神,我特別布置學生在課后閱讀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并指定了必讀的幾篇文章,而且要求學生挑一篇書寫閱讀筆記。我在本節(jié)課中通過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可以幫助更好的理解本節(jié)課的寫作特色和作者的思想蘊藉。
三、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習慣
寫日記是一種日常習慣,更是一種鍛煉學生語文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途徑,聽過寫日記可以讓學生對日常生活進行觀察和思考,并在本子中記錄下自己的感悟,學生長期堅持寫日記,有助于語文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教授學生寫日記的技巧和能力,養(yǎng)成每天記日記的好習慣。
例如,在教授《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這節(jié)課時,我首先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寫人物的具體寫作特點、作者描寫人物時的語言特色以及感受葉圣陶先生的高尚品格。我在課堂教學前介紹了葉圣陶以及作者張中行的生平簡介,隨后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我對課文進行了串講,講解基本的生詞和句式,最后我挑出重點段落進行講解,讓學生感受作者是怎么描述人物的,了解描述順序,語言特點,環(huán)境描寫,修辭手段等,為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我布置在本周的日記中每天有重點寫一段人物描寫,之后我再進行批改和審閱本節(jié)課通過聯(lián)系課文內容,讓學生有針對的練習記日記,可以增加學生記日記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記日記習慣。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語文教學已然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單調、乏味,一切從“應試”角度出發(fā),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自主性差,不具備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這種語文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發(fā)展趨勢,因此教師應該著眼于當前的教學改革形勢,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內容,教授學生基本的教學內容,并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特別是語文學習習慣,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語文學習技巧,提升語文學科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萍.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內江科技,2010,31(02)
[2]陳延偉.如何培養(yǎng)初中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考試周刊,2011(59)
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魯掌中學 云南 怒江 6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