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健材
摘 要:初中物理這門學科具有生活性的一面,也具有科學性的一面。在進行初中物理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進行物理知識的教學,并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升物理教學的質(zhì)量。本文以初中八年級、九年級的教學為例,采用多種教學措施來完成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學效果顯著,旨在為其他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在傳統(tǒng)的物理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知識性的教學,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對于知識的理解往往處于模糊的狀態(tài)。長期下去導致學生對于物理知識探究的欲望逐漸減弱,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建設高效課堂,在教學的過程中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夠保持學生對物理探究的欲望,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完成初中物理教學質(zhì)量的顯著提升。
一、應用生活化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展開教學內(nèi)容的講解,并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元素中深入的理解教學的內(nèi)容。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維引導,讓學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識,同時運用物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提升物理知識良好的運用與掌握,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進行《杠桿》一課的教學時,教師為學生出示桿秤,讓學生對桿秤進行分析,畫出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同時教師借助使用桿秤稱水果,要求稱不等量的水果,并請一位學生上來演示,同時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這樣稱。學生說出:因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如果桿秤不平衡了,就無法稱出水果的多少且要根據(jù)水果的多少來移動秤砣或更換秤鈕。接著教師為學生講解杠桿的平衡與哪些因素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教師為學生講解與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有關。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的探究,促使學生進一步的了解教學的知識。教師借助生活中的元素進行教學,有效的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及時跟上教師教學的節(jié)奏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學習,有效拉近了學生與物理知識的距離,明白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促使學生高效掌握了教學的知識。
二、運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增強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
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運用合作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延伸物理知識運用的角度,從而提升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深度認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小組成員之間合作探究與討論,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探究的興趣。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于教學知識的印象,幫助學生快速吸收與掌握教學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例如:在進行《浮力》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新課的引入,教師為學生演示實驗:首先將一個皮球從空中自由釋放,接著將一個皮球放在桌面上。引導學生根據(jù)學過知識,討論在兩次實驗中皮球運動狀態(tài)為什么不同。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解釋現(xiàn)象,組內(nèi)交流。同時教師讓學生猜想,根據(jù)這兩種現(xiàn)象,將皮球按入水中,皮球?qū)鯓舆\動?為什么?并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并請學生討論,思考這種研究問題方法是哪種方法。學生討論后說出了類比法。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講臺中實驗用彈簧秤測鋁塊在空氣中重力,再將鋁塊浸入水中,發(fā)現(xiàn)彈簧秤示數(shù)變小,說明鋁塊受一個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體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教師鼓勵學生思考并歸納出測量浮力的方法。教師借助這種形式的教學,給學生以開放性的空間,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并使學生在合作中積極探究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從而實現(xiàn)了教學效率的顯著提升。
三、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提升實驗教學的高效性
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有些物理實驗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需要教師借助多媒體來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清晰理解實驗的過程,并以此同時引導學生結合實驗現(xiàn)象對物理的問題進行解答,從而增強物理實驗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進行《滑輪》一課的教學時,教師想學生提問滑輪的組成部分,同時教師將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PPT,為學生展示滑輪的各個部分,并讓學生觀看學生輪子的邊緣有什么特點。學生:有凹陷。教師:我們把它稱為槽,輪子會不會轉(zhuǎn)呢?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繞著通過圓心的軸轉(zhuǎn)動,軸用框固定,框的上下還各有一個鉤子。像這樣能夠繞軸轉(zhuǎn)動的,邊緣有槽的輪子就叫做滑輪。接著用PPT為學生演示滑輪畫法;先畫輪,再畫軸,然后框,最后鉤。使學生明白動滑輪與定滑輪的區(qū)別,并讓學生通過觀看兩種滑輪的構造與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分析兩種滑輪的工作特點。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講解教學的內(nèi)容,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并結合教學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實物進行聯(lián)系,學生能快速理解,從而實現(xiàn)了物理教學的高效性。
四、采用錯題集進行授課,提高物理復習的有效性
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采用科學的方式對物理知識進行復習,從而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注重應用錯題集的方式,將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良好的記錄,并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此部分內(nèi)容的授課,即讓學生總結個人在物理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增強物理復習的方向性。在具體執(zhí)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初中物理錯題的類型進行分類,學生可以知識點為標準分類,也可以審題的角度分類。同時注重讓學生分析錯題的原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改正策略。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總結的知識點進行及時翻看與復習,促使學生在復習中理清思路,糾正自己之前理解的誤區(qū),達到行之有效的復習的目的,對于學生后續(xù)的學習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在進行初中階段高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及認知特點,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與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的教學模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地思考相應的物理知識,引導學生思考與充分表達,教師進行精準指導,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成功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俞道永.巧創(chuàng)情境提高效率——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5):171-172.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梧州市岑溪市三堡鎮(zhèn)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