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到了信息化時代,而對于高校而言,作為我國教育的前沿陣地,也是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在高校開展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就更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了,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可以更好的優(yōu)化現(xiàn)如今的計算機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借助信息化技術,高校計算機教師可以更好的獲取相關的教學資源,從而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授給學生更多更加實用的計算機知識,讓學生能夠在高校學習期間與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接軌,可以更加得心應手的掌握計算機相關的實用新型技術,因此我們可以說信息化的教學改革就是對傳統(tǒng)計算機教學的一種顛覆,就是對當前新時期的新型教育的一種運用。
【關鍵詞】 ? ?高校 ? ?計算機類課程 ? ?信息化教學 ? ?改革
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上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從未給停止過,而在不同的時代下,教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本身就需要考慮社會現(xiàn)狀以及社會對于人才的不同的要求?,F(xiàn)如今的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十分重視信息技術以及大數(shù)據(jù)的運用,因此在高校計算機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結合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以及大數(shù)據(jù)等,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幫助學生了解并且掌握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的核心,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完成高校在計算機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上的要求。對于高校教師而言,信息化教學的改革需要運用到高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需要結合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才能夠真正熟練的使用計算機。
一、信息化教學概念闡釋
何為信息化教學這一直以來都是高校教師在思考的,其實信息化教學就是通過對現(xiàn)代教育思想跟現(xiàn)代信息化技術的結合,強化現(xiàn)代教學的過程中,從而通過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而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教學理念影響下,現(xiàn)如今的高校教育開始趨向于數(shù)字化運用,這種趨勢能夠更好的幫助高校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而在計算機學科的教學中,通過構建信息化相關的情境,設置跟計算機知識相關的問題,從而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更好的去思考和探究計算機運用的方法以及提高學生的計算機運用能力,這是十分重要的。
在現(xiàn)代化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計算機本身就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實際的計算機問題,提高他們的這種能力。因此借助信息化開展計算機教學,不僅是對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種顛覆,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幫助高校學生提高對于計算機的運用能力。
二、高職計算機類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如何展開
2.1豐富教育資源,獨立自主學習
現(xiàn)如今,信息化給高校教師在教學上帶來的是很多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便利,網(wǎng)絡帶給教師的是更加豐富的信息以及教學資源,相較于計算機教材而言,計算機本身的革新速度很快,計算機知識的累計速度也很快,因此單一的依靠計算機教材以及教師傳統(tǒng)的計算機知識進行教學,往往難以幫助學生在未來走上崗位的時候更快的適應,因此信息化教學的開展幫助教師積累了最新最豐富的教學資源,推動了高校本身建立就計算機專業(yè)形成的網(wǎng)絡學習和交流平臺。這樣高校學生可以在網(wǎng)絡上下載和學習不同的計算機知識,可以增加他們對于最新計算機知識的了解,提高了教師教學的豐富度。同時計算機課程本身很多的知識點需要學生進行觀摩或者實踐操作才能夠加深理解,而網(wǎng)絡信息資源中涉及到的很多flash動畫以及視頻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制作相關的教學課件,計算機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掌握基本的知識,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演示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找到自己沒弄懂的問題。再加上學生自己可以通過網(wǎng)絡進行自主學習,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減少了高校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程度,提高了他們的專業(yè)能力。
2.2設置實踐活動,提供嘗試機會
計算機作為一門專業(yè)性很強,實踐要求很高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沒有跟學生進行深入的互動,那么很多時候學生容易因為一個問題累計出很多的問題,從而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而同難過信息化教學的支持,學??梢越o學生配備更多的計算機相關軟硬件,允許學生進行自我的研究和實踐操作。
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積極地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嘗試的過程中加深對于計算機知識的運用能力,這種信息化教學背景下,給學生帶來的是不同計算機內容主題的掌握能力,不同實踐探究所提升的熟練度,讓學生在實操過程中提高自己對于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視頻及時的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找到問題關鍵進行自我糾正,提高了學生在計算機知識上的實際操作能力,只有這樣,學生自身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才能夠得到提高,對于計算機的學習興趣也才能夠激發(fā)出來。
2.3網(wǎng)絡動態(tài)測試,課后及時鞏固
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有涉及到網(wǎng)絡動態(tài)測試的很多知識點都是需要學生通過學校內部搭建的網(wǎng)絡測試平臺進行測試的,而以往學生是否進行了這樣的測試,很多時候計算機教師是不太清楚的,但是現(xiàn)如今借助信息化教學的開展,教師可以更好的利用網(wǎng)絡搭建的課后測試平臺來了解學生具體掌握的情況,可以了解學生是否積極地進行了自我的提升。同時在不同的測試過程中,學生也能夠發(fā)現(xiàn)和了解到計算機操作上存在的問題,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且積極地查漏補缺,這對于提高學生自身的計算機學校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三、高校計算機專業(yè)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案例分析- Webquest教學模式
3.1 Webquest教學模式的涵義
在高校的計算機專業(yè)教學中,通過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對于整個教學質量的提高幫助是很大的,這其中就有一套全新的Webquest教學模式,這個Webquest教學模式其實就是網(wǎng)絡(web)和探究(quest)的結合,即在網(wǎng)絡上進行探究教學的一種模式,這個Webquest教學模式指的就是將網(wǎng)絡作為計算機學習者探究學習資料的來源地,學習者在網(wǎng)絡上以一種探究式的方式進行計算機學習。Webquest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其本身建構了全套的計算機學習理論,然后以計算機教學理論為指導,給高校學生提供網(wǎng)絡學習以及研究的資料和平臺,以供學習者進行自我探索,最終達到自己期望的教學目標。
3.2 Webquest教學模式的應用
3.2.1確定主題
對于Webquest教學模式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上的運用,首先需要確定的就是學校本身對于計算機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然后選擇適合的Webquest主題,比如在VB程序設計語言課程中,VB課程本身是由傳統(tǒng)的結構化程序設計、可視化界面設計以及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和開發(fā)組成的,但是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其中涉及到的程序語言內容十分復雜,相關的語法、界面設計等等內容,無論是在屬性上還是對象上都讓學生難以學懂,難以真正的掌握,但是在Webquest教學模式下,高校計算機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個針對性的案例,在講解教學引導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好奇心被調動了起來,他們的求知欲也被激發(fā)了出來,這樣整體的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3.2.2明確任務
在整個Webquest教學模式下,教師跟學生在角色定位上是有明顯差異的,同時也符合當前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傳統(tǒng)的計算機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主體,學生出于被動學習和接受知識的客體狀態(tài)。但是在Webquest教學模式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的引導者,學生需要在課堂中承擔起分析、討論、模仿以及創(chuàng)新等等教學任務,這樣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參與進去。
同時在案例設計以及選擇上要以高質量案例為主,比如VB教學中,無論是案例以及任務都需要具有正對性,這樣教學的目的才能夠得以體現(xiàn)。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言,傳統(tǒng)基于教材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更注重的是對知識點的講解,但是不注重案例分析以及實際問題的解析,但是Webquest教學模式不同,其本身強調的是應用,英雌實際問題的教學剖析最為重要,是通過實際問題來結合教材知識的一種教學模式。
3.2.3提供合理的過程指導
在Webquest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注重案例的層次性,簡單的案例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高他們的成就感,比如在窗口上單擊鼠標來進行圖形繪制,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其實也熟悉了相關的編程環(huán)境,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控件知識。同時還需要注重字幕滾動案例的引入,一來是現(xiàn)如今的高校學生對于字幕接觸較多,聯(lián)系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其次就是字幕滾動是現(xiàn)如今高校計算機教學內容的一部分。計算機案例以及基本的文字處理軟件案例其實對于學生都是十分重要的,計算器案例可以加強學生對于計算機對象的理解,而文字處理軟件則是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界面設計技巧以及理論,掌握對于菜單和工具欄的使用等等。這里面引入的幾個內容其實都是Webquest教學模式下,計算機教學常見的案例使用,案例教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效果也會更好。
3.2.4認真評估
對于高校計算機教師而言,對于Webquest教學模式的使用需要結合學生的教學評估,比如學生日常的學習成績可以占到百分之三十,這百分之三十主要是對學生日常學習中的模仿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肯定。而階段性的測試則應該占到百分之三十,這是對于學生每階段學習的一種肯定,每階段的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階段測試,可以筆試或者編程等測試,評價學生一個階段的學習情況。最后就是對于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占百分之四十,整體性的把握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情況,在題型設計上也應該涵蓋所有的教學內容。
四、結束語
綜上所言,在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中,信息化教學的全面融入不僅是時代發(fā)展的特征,也是對于當前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全面拔高,通過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引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現(xiàn)代化教學,同時也能夠加強學生對于計算機知識的掌握,從而提高高校計算機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萍,王婷.信息化條件下的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電腦迷,2018,(10):2.
[2]侯憲忠.高職計算機課程案例化與信息化融合的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23).
[3]鄭顯安.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6):80-81.
徐哲(1986.10——)男,漢族,籍貫:江蘇常州,博士研究生,講師,計算機科學技術系主任,研究方向:智能計算、神經網(wǎng)絡、群智能算法和組合優(yōu)化問題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研究面上項目-基于深層種群結構和信息交互網(wǎng)絡的群體智能計算研究-19KJB5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