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悅菁
摘要:小學音樂課堂不僅要讓學生學到音樂知識,還要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讓學生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 發(fā)展的人,這樣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才能跟上潮流。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時刻不忘初心,從學生出發(fā),實現(xiàn)課 堂和諧共贏。
關鍵詞:小學音樂;新型課堂;構建
當今,課堂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教學改革 也在不斷興起,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在教學過 程中,不僅要教學生知識,還要提升學生的品格,使學 生更加全面。小學音樂課堂不僅要讓學生學到音樂知識, 還要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讓學生做一個德、智、體、美、 勞全面發(fā)展的人,這樣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才能跟 上潮流。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時刻不忘初心,從學生 出發(fā),實現(xiàn)課堂和諧共贏。
一、轉變教學觀念,共創(chuàng)新型課堂
新時代之下,課堂也要適應新的形勢,要向"新” 轉變,要打破陳規(guī),不斷向新的領域探索。這就需要教 師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建新型課堂。雖然音樂教學面臨的 困難還有很多,但是隨著經濟發(fā)展,大多數(shù)家長已經越 來越注重對孩子藝術素質的培養(yǎng),很多家長為自己的孩 子報了很多藝術班,如鋼琴、小提琴、聲樂、琵琶等。 所以,音樂教師要好好把握住這個機會,不斷地開發(fā)學 生的音樂能力。
音樂課并非簡單的唱歌過程。音樂是一門非常煩瑣 且復雜的學科,教師需要對音樂有重新的認識,需要積 極地搭建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進 來,并且開心地展示自己。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展示自 己的樂器和唱歌技巧等。老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 點點滴滴來展示音樂的美,如用水杯、筆、筷子等作為 樂器,敲打出美妙的音樂,這樣學生就會從生活中享受 到音樂傳遞出來的美。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聽一些噪聲, 如機械的轟鳴聲、車輛的嘈雜聲,這些聲音傳到人的耳朵 里,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然后再讓學生聽一些優(yōu)美的 音樂,通過對比,襯托出音樂的美。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 模式,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音樂浸透學生心靈,激 勵他們成長。
二、 親身體會,融入情感
音樂是一種藝術。藝術之美只有在體驗中才會滲透出來。 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學生要融入情感,更好地親身體驗, 這樣情感才能得到升華。比如,在學習《勞動最光榮》的時 候,老師首先讓學生搜集關于五一勞動節(jié)的各種資料,尋找 勞動人民勞動的身影,并拍下照片。老師也準備了清潔用具、 樂器、各種職業(yè)服裝、水果丁、沙拉醬和餐具,在導入環(huán)節(jié), 讓學生將自己搜集的照片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比如,有的 學生拍攝媽媽為自己做早飯,有的學生拍攝老師批作業(yè),有 的學生拍攝農民伯伯在田地里勞動。通過這些分享,學生們 感受到勞動的光榮。這樣就為這首歌的學習做了鋪墊,學生 學起來就會感到勞動就在身邊,就會從身邊的勞動中體會到 勞動最美、勞動最光榮。在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歌 詞的動作編排,讓學生們邊唱邊體會勞動的魅力。如此,學 生便能加深對這首歌的印象,就不再單純地去唱,而是投入 了情感,把對勞動的熱愛融入演唱中,歌曲就有了生命和靈 魂。這樣既讓學生喜歡上了勞動,也讓學生對這首歌有了更 加深刻的理解,實現(xiàn)了勞動和歌曲的融合,讓學生對歌曲的 印象更加深刻。
三、 運用現(xiàn)代科技,實現(xiàn)互動
當今,科技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不斷進步,電子移動設 備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手機、iPad、電腦等走進了千家 萬戶。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這些設備,下載APP,練習唱歌。 APP上的評分功能非常實用,通過評分,學生能非常直觀地 了解自己所演唱的歌曲節(jié)奏和音準是不是正確。上音樂課之 前,學生可以用APP聽唱,這樣就能夠發(fā)現(xiàn)歌曲中的難點, 并進行跟唱。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就能抓住重點,專心致志 聽講,把重點徹底理解和掌握。課堂中,老師根據(jù)學生所反 饋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用APP唱歌,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 足和缺陷,對學生進行點對點地指導和糾正。在課后,學生 通過APP,把自己的音樂作品傳到QQ群中,讓其他同學欣 賞,并提出意見和建議。比如,在學習《我們的家園》時, 這首歌很多學生都會唱,可以讓學生通過APP演唱出來, 并發(fā)給老師,老師對每個學生進行點評,指出學生演唱中 所出現(xiàn)的問題,并加以糾正。這樣老師對學生的情況就能 夠全面了解,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微信使用起來非常便捷,互動功能非常強。在課后, 老師可以運用微信群和學生、家長進行互動,了解學生對 音樂知識、歌曲的掌握情況,根據(jù)學生和家長所反饋的情 況及時做出調整。比如,學完《冬天的故事》這首歌曲的 時候,讓每個學生進行演唱,并發(fā)到微信群,老師對每個 學生的演唱情況進行點評,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指正, 學生們就會針對歌曲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糾正,加深印象; 同時,對其他同學所出現(xiàn)的問題也會加以重視,避免在演 唱的時候出現(xiàn)同樣的問題。運用微信群,老師在課后對學 生的學習情況一目了然,調動學生的互動性,營造積極的 學習氛圍,形成爭、趕、超的環(huán)境。
四、 運用律動,培養(yǎng)素養(yǎng)
在音樂學習中,情感的融入是必不可少的。小學生在 音樂學習中,伴隨著音樂,會自然而然地通過身體律動, 去體味音樂中的情感,去感悟音樂之魂。教師在進行情感 滲透的時候,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 中去體味情感。比如,在學習《小鳥,小鳥》一課時,教 師可讓學生想象自己變成一只小鳥,無憂無慮地飛翔。學 生就會積極模仿小鳥起飛的動作,雙手伸展,并隨著音樂 進行有節(jié)奏的上下躍動。學生回味著小鳥飛翔的動作,自 己仿佛成為了一只小鳥,在遼闊的天空,跟著鳥媽媽學習 飛翔。學生們非常投入,完全和音樂融為了一體,感知小 鳥飛翔的意境,真正有了一種飛的感覺,對音樂所表達的 意境有了更深的感知。通過體態(tài)律動,學生不僅對節(jié)奏有 了很好的把握,也能感受到小鳥學習飛翔的形象,讓學生 的感知得到加強。教師讓學生從小鳥飛翔中體會到人生拼 搏的重要性,從小養(yǎng)成拼搏的習慣,像小鳥一樣,翱翔藍 天,實現(xiàn)自己的美好理想。
五、 運用游戲,激發(fā)樂趣
由于學生自身的心理特征,他們非常喜歡玩游戲,一 聽到“游戲"二字,他們就無比興奮。因此,在音樂學習 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游戲活動,使音樂課堂變成游戲的海 洋,讓學生積極投入進去,在游戲中體會音樂素養(yǎng),去理 解音樂內涵。比如,在學習《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曲時, 如果單純教學生演唱,學生就會機械地和老師一唱一和,學 生只能學會這首歌曲的皮毛,不懂其中的含義;而如果教 師給學生講其中的道理,學生則會聽不進去,覺得這些內 容十分無聊。為此,教師可以組織一個游戲,讓學生有更 加飽滿的情緒去進行接下來的學習和演唱。教師可以讓學 生分成兩大陣營,一個陣營代表白螞蟻家族,另一個則代 表紅螞蟻家族,教師可以充當一個外來者“入侵”螞蟻的 家園,讓學生團結起來守衛(wèi)家園。通過這個小游戲,學生 能夠把自己的游戲精神投入其中。教師接下來就可以告訴 學生:"你們每一個人單獨出來都不是老師的對手,但是, 團結起來就能打敗老師?!睂W生在接下來的演唱中也能團 結一致,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同時也記住了自己 在游戲中領悟到的知識。
六、運用情境,深化理解
雖然與常規(guī)的考試科目相比,音樂課具有很多先天優(yōu) 勢,如入門簡單、孩子有興趣等。例如,在學習《蝸牛和 黃鵬鳥》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先讓孩 子闡述對這首歌曲的理解,然后運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創(chuàng) 造出一個與這首歌適應的環(huán)境,比如雨后蝸牛慢慢地從泥 土中爬出來,黃鵬在天空中快樂地飛舞,先將孩子帶入這 首歌描繪的情景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師的講解配合 多媒體創(chuàng)造的氛圍,不斷強化學生對于這個作品的理解。 然后,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蝸牛嗎? ”學生異 口同聲地回答:"見過?!?那么,哪個小朋友能形容 一下蝸牛是怎么走路的? ”有的學生說,蝸牛一步一步 爬;有的說,蝸牛背著貝殼走路……“黃鵬鳥為什么嘲笑 蝸牛? ”這一連串的提問,讓學生禁不住對歌詞產生了興 趣,他們眼前浮現(xiàn)出一只蝸牛慢慢地爬,兩只黃鵬鳥在樹 枝上嘲笑它爬得慢。這樣學生就對這首歌的意思有了了解。
"同學們,嘲笑別人對不對呢? ”有的說,每個人都有長 處和短處,不應該嘲笑別人的短處,要學習他人的長處; 有的說,我們要幫助有困難的人,不應該去嘲笑他們。同 學們紛紛說出自己的觀點,從這首歌曲中學到了如何去做 人,如何去幫助弱小的人,如何去學習別人的長處。在情 境中,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對歌曲更加感興趣,也從中 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提高了他們的思想境界。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解 放思想,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用新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 的興趣,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在新時代,作為教師, 要不忘初心,不斷創(chuàng)新,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去引 領學生,構建和諧課堂,讓學生不斷成長,成為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蔡云.小學音樂教學教研鐘的主題思維[J].中國音 樂教學,2014 (04).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