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娟
【摘要】小學數學是小學生接受系統(tǒng)性數學知識的基礎學科.在義務教育數學教學階段,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獨有的數學思維.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和鍛煉能讓小學生對于小學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邏輯推理、空間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迸發(fā),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措施
引 言
小學數學思維的運用可以讓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本質有更深的理解,幫助小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能快速地分析題意,歸納知識點,進行知識遷移,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效率.但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師需要在每一節(jié)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尊重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差異性,聯(lián)系生活實踐,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基于此,筆者談一談小學生數學思維培養(yǎng)的特點及意義,并詳細闡述“訓練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具體措施.
一、小學生數學思維培養(yǎng)的特點及意義
(一)數學思維的靈活性促進學生快速解題
靈活性是數學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主要體現在思維不受任何局限.學生在面對一些數學問題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對于數學問題能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找出不同的解題思路,進而解答.如在面對同一圖形求面積的數學問題時,有的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獲取答案,有的學生通過數形結合思想獲取答案,有的學生則通過空間想象進行推理……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同樣還體現在能促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內容,做到知識遷移,將一些有難度的問題轉化為已經學過的數學定理、規(guī)律,促進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快速啟動適合自己的解題方式,使得數學問題的解答呈現多樣化,一題多解,一問多思,從而幫助小學生快速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小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解題效率.
(二)數學思維的綜合性促進學生理解并挖掘數學本質
小學數學涉及數學的綜合運算、簡單幾何、統(tǒng)計分析等內容,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雙重特點,對于剛步入系統(tǒng)性學習數學理論知識的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而數學思維中綜合性的特點體現在數學知識的深刻性理解和掌握上,往往具備數學思維能力的學生能對數學知識進行概括、歸納、總結,促進學生牢固掌握數學理論的本質內容,促使學生學會分析、解決數學問題.所以,訓練小學生數學思維,可以讓學生發(fā)現數學知識中的內在聯(lián)系,全面認識和發(fā)現數學問題中的規(guī)律,做到全面分析、概括,進而發(fā)揮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三)數學思維的批判性促進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提高
簡單而言,數學思維的批判性指的是學生能夠針對數學知識、數學規(guī)律、數學問題提出質疑,“質疑”意味著小學生在依據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進行糾錯、檢驗,是小學生數學探究精神的源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發(fā)現,大部分喜歡提出疑惑、質疑的小學生,批判性數學思維體現得更為明顯,在學習數學知識時也更為專注,上課時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最高漲,興趣最大,學生的數學創(chuàng)造力也在不斷地提高.數學思維的批判性能促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刻的探究,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訓練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具體措施
(一)設計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
情境教學法是小學數學的重要教學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一些合理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情境中鍛煉學生的實踐性數學思維.教師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聯(lián)系起來,方便學生理解,讓學生快速掌握數學知識的內涵和應用.而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式也是多樣化的,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圖像、音像、影像等展示一些數學內容,也可以利用一些教學道具設計學習場景,讓學生通過眼、手、耳獲得實踐感受,激發(fā)學生的“五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從而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不斷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關于“認識圖形一”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認清一些圖形的特征,僅僅靠教材上的圖畫是無法達到學生對于圖形知識的認知體驗的,小學數學教師便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的視頻情境,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幾何體,加深學生對于幾何體的認知,學會辨別簡單的圖形.之后,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有趣的拼搭”,利用幾何體學具(一些基礎幾何體積木)創(chuàng)設一個游戲情境,讓學生分成兩人一組,進行游戲.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摸一摸”,一個學生閉上眼睛隨機摸出一個道具,并通過觸感猜出是什么圖形道具,回答錯誤,兩個學生位置交替;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拼一拼,搭一搭”,每組的學生自己拿著圖形道具進行搭建,比較誰搭建的“小建筑”更牢固,更高;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數一數”,讓每組的學生分別說一說對方第二環(huán)節(jié)搭建的“小建筑”中含有幾個球、幾個長方體、幾個正方體、幾個圓柱體.學生通過在情境中的眼、腦、手并用,提升了對于圖形的認知,培養(yǎng)了數學思維.
(二)有效提出問題,誘發(fā)學生批判性數學思維
問題導學能夠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可以指明學生的思考方向,讓學生通過思考學習數學理論知識.同時,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在問題中的質疑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表示自己的疑惑,誘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數學思維.“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小學生數學求知欲的體現,是數學思維的訓練營.教師在具體的問題中,多設計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問題,讓學生發(fā)揮主動學習意識,通過辯駁、分析問題,讓學生陷入激烈的批判性數學思維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此外,問題教學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促進師生之間達到良好的交流溝通,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維特點,促使下次數學教學問題設計的合理性.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關于“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復習“圖形面積的含義及單位、周長”等知識,再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長6 cm、寬2 cm 的長方形,按照寬分為第一行,第二行.提問學生:“長方形第一行面積可以鋪設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格子?第二行呢?”學生經過討論、思考、比較,得出第一、二行分別可以鋪設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格子.教師再次提問:“那每一行面積是多少?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學生分析后得出長方形的面積為6+6=12平方厘米.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長方形長6厘米,寬2厘米,長方形面積與長、寬有關系嗎?”學生有的回答有關系,有的提出質疑,認為是巧合.教師為了讓部分提出質疑的學生消解疑惑,展示4厘米長、3厘米寬的長方形,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計算面積,看看是否等于12平方厘米.學生經過分析、思考,驗證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長乘寬.之后的正方形面積可以以同樣方法進行教學.總之,這樣教學能提升學生在問題中的數學批判性思維.
(三)聯(lián)系實際生活,激發(fā)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
數學理論知識往往來源于生活實際的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理論知識,將一些抽象的數學計算轉化為具象的生活現象,還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學會靈活地借助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分析數學問題,激發(fā)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依據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進行舉例,并通過一定的實踐操作進行驗證,促使學生能夠認識并運用數學知識相關的術語表達生活現象.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關于“升和毫升”的教學中,學生需要對容量有初步的認識并學會運用“升和毫升”的概念對容器的容量進行估算,形成生活性數學思維.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讓學生從家里攜帶一個容器,可以是礦泉水瓶、一個盆子、水杯、一個小碗等,并提問學生是否在實際生活中看到過“升和毫升或者L與mL”的字樣,并挑選學生舉例說.小學生有的說礦泉水上寫了330毫升,有的說在家的油桶上看到了1升……之后,教師利用量杯進行測量,讓學生觀察一升和一毫升容量具體是多少,并讓學生估算一下自己攜帶的容器大約是多少容量,并利用量杯進行測量驗證.
(四)組織拓展性數學活動,提高學生綜合性數學思維
拓展性的數學活動可以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主體學習意識、實踐意識,提升學生分析數學數據、解決數學問題的綜合性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性數學思維.數學活動是理論知識的延伸,能夠為學生營造一種自由輕松的教學氛圍,挖掘學生的數學個性、數學潛力,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釋放,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關于“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教學之后,教師組織了一場拓展性的數學活動,讓學生以4人為一小組的形式進行調查活動,統(tǒng)計全班級學生對于電視節(jié)目的喜好或是喜歡的體育項目,引導學生學會將電視節(jié)目進行分類,可以分為綜藝類、動畫類、科普類、體育類等,體育項目則分為跳繩、踢毽子、跑步、跳高等,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調查統(tǒng)計,繪制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在下一次的課堂教學中,挑選小組展示自己的調查統(tǒng)計結果,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統(tǒng)計結果進行分析,談一談大家更喜歡的體育項目或是電視節(jié)目是哪些,鍛煉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在拓展性活動中提升綜合性數學思維能力.
結 論
通過設計教學情境、提出有效問題、聯(lián)系實際生活、組織拓展性數學活動等具體措施,將數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密切聯(lián)系,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靈活地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驗證數學理論,從而有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分析、歸納、總結的數學能力,實現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彩萍.培養(yǎng)數學思維,提高數學能力:淺析小學數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8(03):21.
[2]沈國強.舉一反三啟智教育:例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J].教育界,2020(03):8-9.
[3]??≈?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問題解決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策略[J].考試周刊,2020(4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