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凸顯出了學生們的主體性,便于學生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立足課標要求,在實施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結合教學需要,探索、應用多樣的策略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本文中,筆者將結合教學經(jīng)驗,介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社會策略,為廣大初中英語教師提供教學借鑒。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生;自主學習;引導策略
【作者簡介】羅平,重慶市合川瑞山中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引導學生體驗英語教學活動,掌握基礎的語言知識,鍛煉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發(fā)展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參與英語教學活動,儲備豐富的語言知識,開拓視野,形成學習能力。從課程標準的這些要求可以看出,引導學生學習,驅動學生發(fā)展學習能力是教師組織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眾所周知,學生是英語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實現(xiàn)課程標準要求的主要途徑。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立足自身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學習計劃,主動踐行學習行為,實施學習計劃,發(fā)展學習能力的學習活動。由此可以肯定,自主學習的實現(xiàn)離不開的學生的學習策略?;诖?,筆者在實施初中英語教學的時候,以學習策略為指導,多樣化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使他們在獲取英語知識、鍛煉英語技能的同時,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切實提高英語學習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是直接作用于既定的學習任務的策略。認知策略具有針對性,同時具有多變性,是學生們在參與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策略。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以認知策略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開展多樣化練習。練習是認知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認知策略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學實踐證明,單一的練習活動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所以,筆者在應用認知策略的時候,會變換練習形式,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使他們產(chǎn)生練習興趣,自主地投身練習活動。
(1)變換朗讀方式。朗讀是學生閱讀英語的主要方式,也是學生們踐行自主性的主要活動。在組織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使學生們有效地自主體驗朗讀練習活動,筆者尊重他們的朗讀情況,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創(chuàng)設不同的練習活動。具體來說,筆者將模仿作為朗讀的第一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錄音,使學生們通過傾聽對錄音內容建立整體認知,并形成表達欲望。接著,筆者發(fā)揮自身作用,示范朗讀文本,使學生們再次傾聽,聽清每一個詞匯,尤其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師嘴部的運動肌肉判斷英語的發(fā)音方式。然后,筆者將朗讀的權利還給學生,驅動他們體驗齊聲朗讀、交替朗讀、個別朗讀等活動。如此多樣的朗讀練習,很容易使學生們產(chǎn)生興趣,自主參與朗讀活動,并借由切身的實踐,掌握朗讀技巧,鍛煉朗讀能力,促進英語自主學習效果的提高。
(2)模擬交際。羞于開口是不少初中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存在的問題。開口說英語是學生自主性的具體體現(xiàn)。在英語課堂上激勵學生開口說英語,不僅可以使學生通過發(fā)揮自主性,理解所學,形成語感,還可以使學生獲得滿足感,樹立自信心。所以,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時候,筆者以開口說英語為載體創(chuàng)設了模擬交際活動,驅動學生立足具體場景扮演不同角色,對所學知識靈活地進行應用,潛移默化地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以“Keeping healthy”為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筆者引導學生體驗模擬交際活動,有效地應用認知策略。具體來說,在學生們獲取了基礎知識之后,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了醫(yī)院場景,接著要求學生們以小組形式,自主選擇扮演醫(yī)生和病人角色?!安∪恕毕颉搬t(yī)生”描述自己身體出現(xiàn)的問題,“醫(yī)生”從飲食、作息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具體的健康建議。在體驗如此模擬交際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會遇到一些生字詞,此時主動查閱字典,掃清詞匯障礙,同時儲備語言知識。與此同時,學生們還有效地鍛煉了語言交際能力,便于提高英語學習水平。
2.引導總結概括??偨Y概括是學生在學習了新知之后,對知識內容進行整理的活動,便于學生建構完善的知識結構,鍛煉反思能力、歸納能力,不斷地提升自主學習水平。所以,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立足學生們的學習所得,引導他們概括總結所學,切實發(fā)現(xiàn)知識間的聯(lián)系,使知識成為自己的東西。
以一般現(xiàn)在時為例,這是初中生需要掌握的語法內容。一般現(xiàn)在時涉及的內容是較為復雜的,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獲取的一般現(xiàn)在時知識是分散的,這導致他們難以對一般現(xiàn)在時有深刻理解。對此,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指導學生們自主地繪制“知識樹”,將一般現(xiàn)在時的相關內容直觀、完整地展現(xiàn)出來。圖1是一名學生制作的一般現(xiàn)在時知識樹。從這棵知識樹可以看出,學生們不僅發(fā)揮自主性地分析、梳理了知識,建構出了知識結構,對一般現(xiàn)在時加深了理解,還切實鍛煉了總結能力,有利于提高自主學習效果。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可以幫助學習者處理自身的學習身份、學習任務、學習特征這三項問題,不斷地增強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組織初中英語教學的時候,筆者從元認知策略入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圖 1
1.引導學生預測。與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相比,自主學習的顯著特征是主動。Weinsteir在監(jiān)控理論中肯定了元認知策略的價值,同時將監(jiān)控新信息的獲取作為元認知策略。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預測是學生們監(jiān)控新信息的主要途徑。所以,在元認知策略的指導下,筆者結合教學需要引導學生預測所學,通過發(fā)揮自主性,獲取新信息,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以“Looking different”單元的Section C Read and understand為例,教材在該模塊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篇小文章,文章對男孩和他姐姐的外貌進行了描述。文章之前,教材先提出了預測要求:“Guessing before reading: who is the boy? who is his sister?”基于教材內容,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之前,筆者先將預測內容展現(xiàn)給學生們,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閱讀文本中,邊閱讀邊思考,從文本中找尋信息,實現(xiàn)對預測內容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完成預測活動的過程,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地發(fā)揮自主性,鍛煉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使學生掌握自主閱讀英語的策略——預測策略,為今后自主閱讀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2.引導學生自評。元認知策略除了注重在開展學習活動之前引導學生自主準備,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監(jiān)控,還注重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準確地認知自己的自學情況,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提高自主學習質量。所以,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引導學生自評。
以“Why all the smiling faces?”這一聽力內容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為學生們提出了兩項任務:“Listen to teh tape, trying to understand what is heard. Listening again,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se question: who will go to the movie? where will the childeren spend the evening? who will prepare some delicious food for the children?”按照這些任務,筆者引導學生聽兩遍錄音。通過反復傾聽,大部分學生可以對錄音內容建立感性的認知。接著,筆者指導學生們應用who、what 、where、 when、why這樣的方式將錄音內容進行復述,借此檢測自己的聽力情況。完成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切實地把握自身的聽力情況,還可以深入地理解語篇內容,鍛煉學習能力。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社會策略
語言是一種社會行為,是人與人進行互動的一種方式。在參與語言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社會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有效地應用社會策略,不但可以使學生豐富知識儲備,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切實提高跨文化交際水平。所以,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立足社會策略的價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增強文化理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中不乏文化內容,當缺乏文化的時候,語言是缺少實際意義的。在當前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體驗過程中,有不少學生可以背誦每一個單詞,同時理解這些單詞的含義,但是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卻無法弄清楚其具體含義。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原因是文化差異。引導學生有效地應對文化差異,需要教師發(fā)揮社會策略的作用,幫助學生儲備文化內容,增強文化理解,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
以“east wind”和“west wind”為例,在不了解地理環(huán)境差異的情況下,學生們會難以理解“東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意義。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筆者引導學生們自主地應用多樣的方式,如書籍、網(wǎng)絡等,搜集與這兩個詞匯有關的內容。在大量信息的輔助下,學生們發(fā)現(xiàn),受到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east wind”對于英國人來說是刺骨的,而對于我們而言則是溫暖的。帶著這樣的理解開展閱讀活動,學生可以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引導學生學習文化內容,不僅可以使學生們通過發(fā)揮自主性豐富知識儲備,建立正確的文化認知,還可以為他們的閱讀、寫作夯實基礎。
2.學習多種思維。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不同民族的人使用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思維是語言和文化的橋梁。西方國家人的思維方式是開放的,而我們國家人的思維方式是迂回的。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方國家不同的思維方式,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英語,同時自主思考探究英語,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實施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會指導學生學習多種思維方式。
以“have”為例,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為學生們呈現(xiàn)不同的語句,驅動他們自主分析這些語句,判斷“have”的具體含義,如有、吃、剪等,借此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同時鍛煉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教師組織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社會策略為切入點,結合教學需要應用多樣的策略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通過體驗多樣活動,發(fā)揮自主性,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切實地提高英語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公繪涵.初中英語教學如何實施自主學習[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S1):23.
[2]鄭彩枚.基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9(1):38-39.
[3]吳雅楠.初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79.
[4]趙劍祿.試析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9(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