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
摘要:閱讀對于語文來講,是技巧性極強的部分,學生通過對閱讀技巧的掌握可以提升理解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新課標下對小學閱讀教學的要求更加注重培養(yǎng)閱讀習慣與學生精神方面的成長,本文就新課標下如何進行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索,得出結論如下。
關鍵詞:方法技巧;活動教學;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7-227
引言:
任何良好的習慣都要從小抓起,語文閱讀也不例外,閱讀可以使一個人談吐得體,保持頭腦的活躍,眼界的開闊,閱讀的力量不可小覷。書籍是人類文明與進步的載體,是歷史的鏡子,能夠給人提供不竭的動力,小學生通過對書籍閱讀的學習,能夠提升道德標準,堅定目標追求,使自己的思考更加深邃有力,為未來建設祖國,實現夢想,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閱讀課程在小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對于人生的影響存在于方方面面,且都是正面的、積極的、起促進作用的。六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構建的關鍵時期,需要的正是向前發(fā)展的驅動力,而語文課程中的閱讀教學起到的便是這樣的作用。
其一,獲得知識,實現價值。閱讀是獲取知識的直接途徑,因為書籍與文章都具備多樣性的特點,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文同樣也具備上述屬性,可以說語文課文是打開少年思維的一把金鑰匙,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六年級語文課文的核心是知識獲得,加強學生基礎文字,語言,理解的訓練,豐富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如文言文,詩歌,與各類文章,會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體與題材,其中的課本還包含了多種種類,如散文、故事、敘述、議論、童話類,這些文章有不同的閱讀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掌握多種閱讀技巧與方法,獲得最基礎的對語文閱讀學習的認知。
其二,完善人格,健康發(fā)展。六年級的學生已趨近于青春期,部分學生產生叛逆情緒,小學語文閱讀對于完善學生人格起到了關鍵的助力作用,因為小學閱讀文章中包含了許多正確的價值觀點以及觀念體系的更新,能夠讓學生在文章中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真善美,讓學生看到自身獨一無二的價值,避免內心過于脆弱,養(yǎng)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心態(tài),塑造青少年健康的人格。
其三,培養(yǎng)品性,升華靈魂。學生擁有不同的成長背景,成長環(huán)境,不同的個性與出身,但是在校園里接受的是相同的素質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品德高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語文中的閱讀課程是可以塑造學生品性、道德的有效途徑。學生可以在語文閱讀中排解消沉心情,可以在閱讀中找到樂趣與熱愛。語文閱讀可以對學生心靈與靈魂進行滋養(yǎng),讓其做一個有思想,有品性,明是非的君子。
二、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途徑
1.注重技巧方法
良好的方法能讓我們更好的學習,做事講究方法與技巧能夠事半功倍,節(jié)省許多不必要的時間與精力,在學習小學六年級閱讀時也是同樣的道理,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傳授給學生語文閱讀技巧方法的使用,而不是僅僅依靠學生主觀對篇章段落粗淺的理解。一方面,不同類型的文章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如說明文的閱讀,第一步需要找到全文的說明對象;記敘文的閱讀,要透過故事看本質;議論文的閱讀,要把握論點,論據等。在小學六年級閱讀中,出現的文體包括,記敘文,說明文,文言文,古詩,所以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向學生明確如何區(qū)分文體,對于不同的文體應該如何進行有效閱讀,如,《我最好的老師》這篇文章的學習,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閱讀,明確文體為記敘文,明確主體為“老師”,明確故事主線,發(fā)展以及目的,層層遞進,抽絲剝繭,最后找出文章主旨。另一方面,做好總結。做好總結能夠明確最終的收獲與得失,以便確立新的目標與前進的方向,在小學六年級閱讀課程中,教師同樣需要引導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之后做好總結。其一,要對文章中的修辭進行分類與整理,方便復習與掌握。其二,找“文眼”,要對文章中的重點描寫,關鍵詞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節(jié)點進行勾畫,學習其中的寫作手法。
2.活動為依托進行教學
小學語文課堂應該嚴肅又不失活潑,按教學計劃實施但又要保持多樣性,所以教師要注重課堂的多元,多變??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形式。對于六年級的小學閱讀課程來講,活動課程是展開教學的最佳途徑之一?;顒诱n程是通過組織有趣,豐富,并帶有教學與寓教于樂性質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針對六年級小學語文閱讀課程,可以組織親子閱讀月活動[1],教師要求進行每周一次的家長與學生陪伴閱讀,可以選取書本上的任意文章,學生在活動之后,需表達與家長共同閱讀的收獲;再如,故事會活動,教師要求學生每人帶來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或者詩歌,文章等,向其他同學分享喜歡的原因以及推薦的理由。這樣的閱讀活動,可以帶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逐步去探索書中存在的奇妙世界。
3.拓展課外閱讀
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識字與理解能力已經滿足閱讀課外讀物的基礎前提,新時代教學應把握課內課外二者相統(tǒng)一,相協(xié)調,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其一,可利用課堂所學習到的閱讀技巧進行練習,讓閱讀更加得心應手,讓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習生字與修辭方法,對之前的學習進行復習。其二,讓學生看到課堂以外的世界,讓自己的學習更加豐富多彩,為語文閱讀打下更堅實的基礎,讓書籍能夠成為學生的摯友。其三,課外閱讀可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給學生生活的啟示,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感受到堅毅不屈的力量,作為一種無形的榜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其四,課外閱讀可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因為課外閱讀讀物范圍涉獵廣泛,便于學生增長見識。
結論:
教師應重視小學生六年級語文閱讀的學習,做好引導與指導,在學生產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不可一味的采用灌輸的方式,做好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林燕.小學生語文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9(17).
河北省邢臺市南宮市北胡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