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茂懷
【摘? ? 要】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學科,《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新理念,這個理念就要求教師要“教好”學生,學生要“學好”語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參與互動與交流的過程。本文就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分析,探討提高課堂教學的策略,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教書育人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120
很多教師都在想:語文課程究竟要怎樣講,學生要從語文學習中學到什么東西,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愛上語文課?很多學生對語文又愛又恨,討厭有那么多要背的課文、詩詞,但是又愛語文課文里蘊含的深義,因為“語文,是詩意的棲居”,我們能從語文中尋覓到美,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就來談談筆者對高中語文課的看法以及如何上語文課才能讓學生愛上語文。
一、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
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培養(yǎng)一批批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那么,要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怎樣做到教書育人?是不是只要學生成績優(yōu)秀,教師的責任就盡到了,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了?
筆者曾聽過一個關于語文教學的講座,講師說:“語文,是詩意的棲居”,教師不只是將語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要通過語文學科來育人。如《信條》這篇短文,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信條的感悟,聯(lián)系生活來談談對信條的理解。筆者想,在上《信條》這節(jié)課的時候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呢?怎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呢?比如“看”字,語文教師要如何引導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從生活中搜索“看”的深刻含義。難道只是簡單地讓學生用眼去看周圍的人、事、物,欣賞人事物的表面,還是要學生學會用心去看,觀察人、事、物,領悟更深一層的含義。
高中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本就是包含各種詩情畫意,文本中的詩詞賦、小說、散文等都是意蘊深遠的文化。如何才能真正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而不是簡單地教學生死記硬背,模式化地寫、用、背,將學到的知識一字不變地用來應付考試,沒有對知識進行思考和創(chuàng)新。筆者也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要怎樣把學生帶進語文天地,讓他們感受到語文中的詩情畫意,從而愛上語文呢?筆者認為,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探尋語文的廣闊天地,讓學生在語文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即使沒有書本或教參,教師也應該具備信手拈來、旁征博引的能力,在教學時講得聲情并茂。這不是簡單地說說,而是需要教師要擁有扎實的基礎和寬廣的知識面,并能以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來教學語文。
二、維持課堂秩序,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課堂秩序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條件。然而,在實際的語文教學課堂上卻時常缺少這種保障。由于高中學生思想不夠成熟、自控能力較差,卻因為處于青春期而產(chǎn)生一定的叛逆心理,他們常常會身不由己地違法課堂秩序。甚至有的學生完全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自由安排課堂活動,自由地睡覺、閑談、玩手機、吃東西、照鏡子,等等,想聽課時就會應一聲,不想聽課就開始進行無數(shù)小動作,根本不顧及教師的感受。對于如此散亂的課堂秩序,教師應該怎么辦?大聲斥責學生、用傷害學生自尊的方法來維持課堂秩序嗎?答案是否定的。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責任是要教書育人,用嚴厲的方法懲罰學生,即使維持了課堂秩序也只是十分短暫的時間,并不能永久地維持,而且會拉開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出現(xiàn)心與心的隔膜,不能與學生交心,更不能讓學生從心里尊敬和佩服教師,學生只會越來越討厭教師、討厭上語文課。如果不去管,讓學生一直自由放縱的話,也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比如學生不能集中精神學習,會影響到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在維持良好課堂秩序的基礎上,才能創(chuàng)設令人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自覺地遵守課堂秩序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生開展。要想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師和學生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尊重和信任學生。學生是正在成長的青少年,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比較敏感。在教學中,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差異,與學生做朋友。
2.教師要從行動上維持課堂秩序,不能只在口頭上迫使學生遵守秩序。在課堂上教師要極力維持課堂秩序,帶領學生共同去探討和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學生也要自覺遵守課堂秩序,要學會尊重他人。因此,在課堂上,學生要尊重教師,帶著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向教師求教,與同學共同探討和研究。
4.學生之間要和諧相處、團結(jié)友愛。在課堂上積極地學習,參與教師和同學組織的活動,自覺遵守紀律和規(guī)則,在課堂上與同學友好地交流溝通。
三、語文課要上得詩情畫意
高中語文課就是對文化的傳承,目的是讓學生從學習中感受到中國的文化精髓,領悟文化深刻的含義。因此,要想上好語文課需要語文教師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nèi)涵,能從文章中領悟深刻的文化意蘊。不僅要將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讓學生對文化有所感悟。比如,在講詩詞歌賦的時候,教師要將學生以前學過的詩詞歌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進行聯(lián)想學習。就王維的《山居秋暝》而言,“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一句真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此,教師在講解的時候要將詩畫結(jié)合,讓學生去想象詩中的美,學會去構(gòu)思詩的美好畫面。
四、適當?shù)匮由煺n堂教學內(nèi)容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時間極為有限,而教學任務相對而言卻十分繁重,所以教師應圍繞“教書育人”的目標考慮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一定的延伸。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結(jié)束時可以向?qū)W生推薦幾篇與本次教學有關的文章,要求學生在課后抽時間仔細地閱讀,并在下次課堂教學正式開始的時候用抽檢的方式來大致獲知學生的閱讀成效,逐漸養(yǎng)成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總之,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探討語文的豐富內(nèi)涵,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從語文中找到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