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錄容 侯 毅
(1.重慶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重慶401331;2.重慶醫(yī)科大學實驗教學管理中心,重慶401331)
中藥飲片是通過水煎的形式將飲片中的有效成分煎出服用來發(fā)揮治療疾病的目的,中藥配方顆粒則是利用現(xiàn)代科技技術提取中藥飲片中的凈化,并進行濃縮、干燥等技術制成顆粒劑以避免傳統(tǒng)中藥湯劑煎服麻煩、服用困難等缺點,但目前臨床對兩者的療效仍無統(tǒng)一定論[1]。本研究探討了中藥配方顆粒與中藥飲片對自汗盜汗患者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選擇126例自汗盜汗患者為研究對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盜汗、乏力、五心煩熱、口渴、舌苔薄白等癥,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自汗盜汗相關的診斷標準,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治療依從性差、合并嚴重的器官功能障礙、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相關藥物過敏史及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其中男70 例,女56 例,平均年齡(45.67±4.63)歲,平均病程(14.65±3.45)個月,肺胃不固型61 例,陰虛火旺型65 例。隨機分為兩組,各63 例,兩組一般資料可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口服中藥飲片治療,肺胃不固型治療組方:浮小麥、黃芩各30g,黃精、白術、黨參各20g,防風15g,麻黃根10g,五味子6g。陰虛火旺型組方:浮小麥30g,生地、熟地各20g,當歸15g,黃連、黃柏、黃芪各10g。將主要水煎至300mL 左右,分早晚2 次服用,每日一劑,連續(xù)治療2 周。研究組口服中藥配方顆粒治療,肺胃不固型口服由浮小麥、黃芩、黃精、白術、黨參、防風、麻黃根、五味子制成的中藥配方顆粒(由江陰天江藥業(yè)有限公司研制)。陰虛火旺型由浮小麥、生地、熟地、當歸、黃連、黃柏、黃芪制成的中藥配方顆粒(由江陰天江藥業(yè)有限公司研制),每次一劑,每日2 次,連續(xù)治療2 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jù)《中醫(yī)內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評價,顯效:治療后自汗盜汗、體倦乏力等癥狀基本消失或顯著緩解;有效:治療后自汗盜汗、體倦乏力等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后自汗盜汗、體倦乏力等癥狀改善不明顯;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軟件數(shù)據(jù)分析,P<0.05 時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
研究組在總體、肺胃不固型及陰虛火旺型中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3.65%、93.55%、93.7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79.37%、80.00%、78.79%,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見表1
表1 治療總有效率 (n,%)
傳統(tǒng)中藥飲片主要是藥師根據(jù)自身臨床經(jīng)驗通過手抓、稱量方式完成組方配置,藥物劑量的精確度較低。中藥配方顆粒是通過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對中藥飲片進行提純、干燥及濃縮精制而成,無需水煎煮,僅需溫水沖服即可[2],另外能快速發(fā)揮藥效。中藥配方顆粒密閉性好,袋裝體積好,易于保存,而中藥飲片易風化、編制及霉變等,保存條件要求較高[3]。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在總體、肺胃不固型及陰虛火旺型中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中藥配方顆粒的臨床治療效果較中藥飲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