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珍
摘要:化學教學課堂需要更加注重其結構的整體設計。這不但使得整體教學脈絡能夠更加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學生能在課堂上更好地把握教學主題,也使得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靈動和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如此,學生在課堂上便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究化學原理。鑒于此,教師應當設置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問題來作為課堂上的線索,并把握好整體的教學結構。本文就將具體分析如何更好地設計化學教學中的線索和結構,希望能使得高中化學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高效課堂;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1-0066
新課程改革使得教師更加注重自身教學過程中的形式和方法應用,更加努力地對自身教學效果做更多的提升。對以往化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對線索和結構安排上存在的各類不足進行更多的提升與改進,以此才能夠使化學教學的整體效率得到更多的提高。在清晰的脈絡指引下,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自主思考,更快地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同時也更便于學生課下復習梳理的開展。因此,在對整體課程的設計上,教師應當有更多的思考。
一、課堂教學中“線索”和“結構”的含義1.用知識間的邏輯脈絡形成教學線索
化學知識之間隱含著一種邏輯脈絡,教師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將這一邏輯脈絡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有助于學生在自身腦海中形成牢固的知識網(wǎng)絡。例如在講解氯氣時,第一部分的講解內(nèi)容可以是氯氣的各類特征,讓學生首先對氯氣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隨后的第二部分可以是氯氣的發(fā)現(xiàn)過程,讓學生了解在以往的歷史當中,氯氣是在怎樣的實驗過程當中被首次發(fā)現(xiàn)的。最后的第三部分則是氯氣的制作過程,通過怎樣的實驗方法可以制取氯氣。同時開展相關的實驗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當中對氯氣的制作生成及其特征有更多的了解[1]。各類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知識鏈條,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對課堂內(nèi)容有明晰的把握,并能做到循序漸進地鞏固自身的知識體系。
2.課堂結構的設計
教學課堂擁有一個良好的結構后,學生才能在這一過程當中形成完善的學習思考過程。每一節(jié)化學課堂都應當有課程導入、主題內(nèi)容講解和復習回顧三個主要部分,學生在課堂開始之初,能夠快速進入學習氛圍,并對課堂的主要知識點有一個快速的把握。在主題講解過程當中,教師應當設置好相關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考,這樣學生才能有更多的參與感。在整體的知識點講授完之后,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對課堂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回顧和梳理,以此來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
二、具體教學措施
1.設置熱點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化學知識在人們的實際生活當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許多領域都與化學原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當中可以引入更多社會中的熱點問題,讓學生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結合課堂上所學知識來提出解決辦法。例如,目前社會當中的機動車輛越來越多,汽車排放的尾氣當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合物,如何對汽車尾氣進行無害化處理是學生需要思考和解決的一個實際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堂討論當中提出多種解決方案,并分析這一方案當中無害化所采用的化學試劑是什么?其中所運用的化學原理是什么?通過這一系列的思考,學生能夠?qū)Φ趸衔锏幕瘜W性質(zh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2]。
2.組織小組討論
課堂當中應當組織開展更多的小組討論,使得學生之間進行意見的交流和互換,在觀念的碰撞當中,更多的創(chuàng)新思維將會被激發(fā)出來。在熱烈的討論當中,學生也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與課程主題相關的思考中,并以更大的熱情和積極性對化學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教師應當在課堂當中設置更多的思考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各個小組之間的激烈競爭能夠使得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被很好地激發(fā)出來,小組內(nèi)也能夠展開更好的協(xié)作,能極大地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的生成。教師應當對各組的討論做更多的引導和協(xié)助,積極地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這有助于小組的討論更好地開展,也能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得到很好的鞏固提升。
3.結合具體實踐
化學原理知識的學習與實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教師應當更多地引導學生在具體實驗操作當中對化學原理進行進一步的檢驗,只有通過實驗檢驗的真理才能夠被真正接納。同時通過實驗的開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鞏固。教師在設置實驗任務的過程當中,可以鼓勵學生對實驗步驟的設計投入更多的自主思考,不一定需要按照教材上給出的既定流程展開操作,學生可以依照化學原理來自主思考應當如何合理地設計實驗步驟。在實驗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進行實時的監(jiān)督檢測,避免實驗當中的不當操作引起安全事故。當學生出現(xiàn)了操作失誤時,教師應當積極地為學生進行更正和解答,使得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身的錯誤并予以改正。在實驗過程完成之后,學生應當對自身的實驗進行歸納和總結,撰寫相關的實驗報告。
三、結束語
教師應當將課堂劃分為幾個清晰的部分,使得學生在每一部分的開展過程當中了解主要知識內(nèi)容,同時在每一部分開展的過程當中設計好問題,使得學生能夠跟隨這些問題的指引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學習和思考的方法,了解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各類安排的最終目的所在。讓學生能在化學課堂上依靠教師的引導對各類化學原理做更多的自主思考,并將這類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應用結合起來,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將理論活學活用。
參考文獻:
[1]祁愛儒.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中有效問題的設計[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8(9):74-75.
[2]黃肖敏.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初探[J].學周刊,2016,12(12):180-181.
(作者單位:廣東省茂名市電白高級中學5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