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閱讀在語言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要方法,也是擴充英語知識、了解英語文化的重要手段。而生詞是影響學生自主閱讀速度、閱讀興趣和閱讀理解準確性的因素。目前學生解決生詞問題的辦法甚少。筆者認為,為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教師應從以下方面對學生的自主閱讀進行指導:指導學生選擇閱讀文本的標準;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采用多種策略解決不同類型的生詞問題;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積累詞匯。總之,教師的指導應貫穿閱讀全過程,旨在幫助學生自主選擇適合的讀物,學會解決詞匯障礙并擴充詞匯量,從而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
關鍵詞:自主閱讀;詞匯教學;詞匯;策略;自主學習
閱讀在語言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學生通過閱讀可積累和鞏固詞匯,掌握詞匯運用方法,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閱讀既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方法,也是擴充英語知識、了解英語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學習策略二級標準要求學生嘗試閱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教育部,2012);《中國中小學英語分級讀物標準(實驗稿)》指出,起步二段(8—10歲)小學中年級學生累計閱讀量應達到10,000—20,000詞,起步三段(10—12歲)小學高年級學生累計閱讀量應達到35,000—40,000詞(王薔、陳則航, 2016)。由此可見,閱讀是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英語閱讀活動中仍存在閱讀速度慢、頻繁的查詞典致使閱讀難以連貫等問題,有些學生甚至逐漸失去了對閱讀的興趣。為進一步歸因并有針對性地改善學生的閱讀效率,筆者對所在學校五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及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生詞是影響學生閱讀速度、閱讀興趣以及閱讀理解準確性的重要因素。當面對大量生詞時,部分學生不知所措或者被動地等待教師講解,部分學生則經(jīng)常查英語詞典,但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養(yǎng)成課后積累詞匯的習慣。
由此可見,生詞障礙無疑成了學生閱讀過程中最大的“攔路虎”。只有當學生有效解決詞匯學習難題,掌握詞匯學習策略,并能完整、順暢地閱讀完一篇英語文章或一本英語讀物時,他們才能保持對英語閱讀的興趣,才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因此,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詞匯學習進行指導和訓練。但教師不能只是單純地講解學生遇到的每個生詞,也不能讓學生機械地通過英語詞典逐詞查找詞意,而后再讓他們脫離語境記憶詞匯。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因為每個學生遇到的生詞及處理生詞的辦法都是不盡相同的。死記硬背并不能讓學生有效積累詞匯,學生甚至會快速忘記所學,最終得不償失,事倍功半。
為了達到良好的自主閱讀效果,教師的詞匯教學不應僅局限在突破詞匯障礙這一范疇。教師應面向不同程度的學生,從文本選擇、策略運用、詞庫建立等方面進行個性及共性問題的指導。
小學五六年級階段,學生各學科的學習難度加大,學生的英語閱讀時間相對有限,因此提高英語閱讀的效率至關重要。學生在閱讀英語材料時,只有具備足夠的詞匯、語法、文化等知識,才能順利地完成閱讀活動,有效地遷移、使用母語閱讀技能。而在這之中,必要的詞匯量是閱讀的基本要求。學生只有能識別文本中的絕大部分單詞才能熟練閱讀,真正的閱讀才會發(fā)生,否則學生只能局限在詞句意義理解的層面,難以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解決生詞的有效方法,使學生不再“望詞生畏”,實現(xiàn)自主閱讀。
筆者所在學校為學生推薦《典范英語》《書蟲》《妙語短篇》《多維閱讀》等系列圖書以及Little Fox等有聲閱讀材料,這些文本素材短小精悍,語言地道,內容生動,易于小學生理解。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注重引導學生把握閱讀文本的選擇標準,如選擇文本篇幅為100—150詞,生詞量在百分之三左右的文本。選擇適合的讀物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還能降低學生的閱讀壓力,使他們能夠從閱讀中有效獲取知識、領悟主題意義,并掌握閱讀技能。在此基礎上,筆者所在學校的英語教研團隊積極開發(fā)校本教材,并在閱讀課上加入英文歌曲學習、英文電影欣賞等拓展活動。而在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中,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合適的文本,這是促使他們主動閱讀的前提。
1. 運用舍得原則,減輕生詞量
學生在自主閱讀時碰到的生詞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學生理解句子、段落乃至整篇文章影響不大的詞,另一類則是與句子、段落及文章大意密切相關的詞。針對第一類生詞,學生可運用舍得原則,即縱覽全文,如果能夠基本理解文章的意思,就可以果斷地舍去這一類生詞,無須深究其意;又或者當學生讀到文中的某一句話,雖遇到個別生詞,但仍能理解整句話,也可以忽略這個詞。
例如,文段“Tom has a brannew computer. His father gave it to him yesterday. He likes it very much.”中的bran-new對很多學生而言可能比較陌生。針對這一類不影響理解整段含義的生詞,學生在英語閱讀中進行籠統(tǒng)地理解,知道bran-new是對電腦的修飾詞即可。至于是全新的電腦還是二手的電腦都沒有關系,學生只需知道這是一臺Tom心中的好電腦、Tom很喜歡它就可以了。
再如,文中的專有名詞、人名或地名等具有比較明顯的識別特征,學生也可以直接跳過。此外,學生還可以借助文中的標點符號側面理解句意,如“Surprise!”中,學生根據(jù)感嘆號可知此處具有驚嘆的語氣,從而跳過生詞surprise的實意。
而針對后一類與重點句或語篇的整體理解密不可分的生詞,教師則應引導學生結合語篇語境靈活處理。
2. 運用多種方法猜測詞義
猜測詞義是學生在閱讀時可以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策略。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可借助文本有計劃地為學生補充構詞法知識及其他猜測詞義的策略,循序漸進地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其閱讀效率。
(1)根據(jù)插圖推測詞義
如果語篇中配有插圖,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借助插圖大膽推測詞義。很多插圖會交代文本背景,或包含時間、地點、主要人物等信息,或揭示主要人物關系、故事基調等,為學生理解文本含義指明大致方向。隨著文本閱讀的展開,文字和插圖形成一種表達上的互補,二者共同構成了英語閱讀材料,也構成了推測生詞詞義的兩把鑰匙。而且相較于文字,插圖無疑是其中更為直觀的一把。
(2)根據(jù)語境推測詞義
結合上下文語境推測詞義是自主閱讀中較為常用的閱讀技能。筆者認為,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結合上下文語境推測詞義的能力時要注意兩點。第一,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上下文中的重點詞語推測詞義;第二,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推測詞義。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提高猜詞能力。
① 英英互譯,關注重點詞匯
課堂上,教師可采用據(jù)意猜詞的活動,即出示相關單詞的英文釋義。如教師給出“Something has a pleasant flavor. It is yummy and tasty.”,引導學生抓住句中已知的詞語推測生詞delicious。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猜詞能力。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筆者還會請學生嘗試自己解釋詞義。例如,學生利用已知的表達,將actress一詞解釋為“A female actor.”,將secret解釋為“Something that somebody doesnt want others know.”。
這樣的雙向訓練不僅能提升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猜測的能力,而且也為學生在文段中理解詞義奠定了基礎。
② 標識替代,聯(lián)系上下文推測詞義
課堂上,筆者經(jīng)常采用標識替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推測詞義的能力,這種練習也深受學生喜愛。例如,“The girl felt very WAZA because it was her birthday.”中的WAZA是筆者創(chuàng)造的一個單詞,學生被它怪異的讀音和詞形所吸引。在理解句子的過程中,學生要根據(jù)句子的邏輯關系進行猜測詞義。學生從“It was her birthday.”就可以輕松地推斷出“WAZA means happy.”。
又如“The BUPPY was sweet WUPPY juicy.”一句,學生經(jīng)過思考,依據(jù)sweet和juicy的詞性推測出兩者之間應使用表示并列的關聯(lián)詞語,因此“WUPPY means and.”,又進一步依據(jù) sweet and juicy以及全文語境推斷出“BUPPY means watermelon.”。
聯(lián)系上下文推測詞義的練習方式還有很多,例如教師可以給關鍵詞挖空:“We often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w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常識和首字母提示推測畫線處的詞是weekend。此外還有選詞填空等,都可以鍛煉學生根據(jù)上下文推測詞義的能力。
(3)根據(jù)構詞法推測詞義
學生要提高猜測詞義的準確性,必須擴大詞匯量,而掌握一定的構詞法知識就是擴大詞匯量的一個有效途徑?;跇嬙~法生成的詞語,其詞義與詞根及詞綴的意義密切相關。學生掌握了足量的詞綴知識,就會有效提升猜詞能力,從而擴大詞匯量。
詞是由語素構成的。根據(jù)語素在構詞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可將語素分為詞干、前綴、后綴三種類型。前綴一般只改變詞的意義,而不改變詞性;后綴一般不僅改變詞義,還會改變詞性。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盡量多地識別詞綴的意義。
學生掌握前綴(如un-、dis-、im-、super-等)、后綴(-ly、-less、-ful、-ment等)的含義及用法,就可以根據(jù)已知詞猜出它的派生詞,從而擴大詞匯量。例如前綴super-有“超過,超越”的含義,那么學生就可以猜出supermarket(超級市場)、superman(超人)、superstar(超級明星)等詞的含義。
再如后綴-ache表示疼痛,教師可基于教材中的headache、toothache、stomachache等單詞,及時引入earache、backache,擴充學生的詞匯量。職業(yè)相關的詞語大多以-er結尾,如teacher、driver、singer;或以-or、-man、-ist結尾,如doctor、policeman、artist等。
在“I think it is helpful to exercise every day.”一句中,helpful是生詞,學生根據(jù)helpful在句中的位置(be動詞后)判斷這是一個形容詞。再結合以前學習過的beautiful、careful等詞語的相同后綴-ful,進一步判斷helpful與help有關,再根據(jù)上下文推斷出它的意思是“有幫助的”。因此,學生到小學高年級后,教師可要求他們在單詞后標注單詞的詞性,以增進對詞綴的理解應用。
此外,合成法也是一種實用的構詞法。復合詞的詞根是能獨立存在的基礎詞匯,詞義“復合”了這些單詞的意義,如swimsuit、hairbrush等,學生根據(jù)詞形都能輕松猜出這些單詞的詞義。
(4)根據(jù)文化背景推測詞義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生如果不具備相應的文化知識,則會在閱讀理解時產(chǎn)生困難。鑒于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適當引入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引導學生對比中西文化之間的異同,幫助他們了解生活在不同背景下的人們所具有的語言和文化特征,從而能在閱讀材料時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關信息。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中的著名人物、景觀、特產(chǎn)或歷史事件等。這些文化知識的鋪墊會對學生的英語閱讀產(chǎn)生很大的支撐作用。例如,當學生讀到“Bill Gates became the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when he was in his 30s.”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有關比爾·蓋茨的生平事跡。這樣就能更好地為理解下文中的 computer program等詞組的含義作好鋪墊。節(jié)日也是學生十分喜愛且愿意主動了解的文化信息之一。例如,文段“It is better for kids to use make-up instead of a mask. It is hard for kids wearing masks to see. If your child is wearing a mask, make sure the eyeholes are large enough so the child can see out.”。它出自一篇與萬圣節(jié)期間安全注意事項相關的建議類文本。初讀時學生會有一些理解困難,如果他們對萬圣節(jié)裝扮后去搞怪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就能與文本產(chǎn)生互動,在此文化背景下重新加工和建構文本信息。由此可見,文化背景知識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降低了文本的理解難度。
在學生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一步精細加工所學生詞,引導他們通過不斷的積極實踐,主動在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建構自己的新知識和新經(jīng)驗。同時,教師應激勵學生培養(yǎng)課后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技能,完成從教育的接受者到獨立學習者的過程。
1. 通過游戲活動積累詞匯
教師可在課堂上通過有趣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詞匯量的平臺,在活動中激勵學生積累詞匯。例如,教師可將單詞按照Name、Animal、Place、Fruit、Vegetable、Action等類別分類,也可選擇其他類別。然后,教師可給出某個單詞的首字母,讓學生寫出以其開頭的單詞,再進行評價。這個活動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詞庫,學生喜愛至極。
2. 建立個性化的詞匯手冊
教師可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詞匯聯(lián)系(單詞網(wǎng)),從而幫助學生擴展詞匯。所謂詞匯聯(lián)系,即與某一單詞相關的其他聯(lián)系,如同義詞、反義詞。教師可引導學生歸類同義屬詞、英英互譯新詞,在此基礎上還可進行造句等運用練習。
(1)頭腦風暴拓展詞匯
詞匯聯(lián)系可按照主題歸納。例如,當學生學完有關時間主題的語篇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寫出或說出與時間有關的所有新舊詞匯(見圖)。如果學生的語言能力較強,教師可以進一步將活動拓展為運用詞匯編故事并口頭展示,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2)制作單詞卡片或記單詞筆記
制作單詞卡片或記單詞筆記是有效積累和鞏固詞匯的實用方式,學生可以自主確定收錄哪些單詞,從而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成果??ㄆ蚬P記通常可包含以下內容:單詞出現(xiàn)在哪一本教材、學習的時間、讀音與釋義以及出現(xiàn)該單詞或短語的原句及常見的詞語搭配等(示例見表1)。教師可組織學生定期交換筆記,鼓勵同伴互測等。
(3)自我檢測
教師可請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積極記錄自己通過各種方法理解的生詞,并評估自己對生詞的掌握程度(示例見表2)。教師應及時肯定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激勵學生自主解決生詞問題,增強學習自信心。自主評價也可使學生更加明確掌握程度欠佳的詞匯,從而更有針對性地練習鞏固。
總之,為了幫助學生順利開展自主閱讀,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詞匯是語言的根本,詞匯量的擴充與詞義推測能力的提高能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達到新的高度。相應地,隨著閱讀量的擴大和閱讀面的拓寬,學生能不斷解決詞匯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而且,閱讀后對詞匯的積累鞏固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加工詞匯。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解決學生的生詞障礙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黃文源. 2004. 英語新課程教學模式預策略[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1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馬建輝. 2010.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生詞的處理[J]. 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 (5): 1—4
王薔, 陳則航. 2016. 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實驗稿)[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王欣. 2010. 淺談如何探索英語教學中詞語推測能力的培養(yǎng)[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 (10): 66
王子輝,北京市黃城根小學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