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開始重視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發(fā)展,高中語文學科本身就是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引導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一個教育科目。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關注教材的人格塑造要素挖掘,進一步完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保持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tài)。本文將從心理健康教育與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融合的意義切入,探究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人格塑造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人格塑造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3-0034-02
【本文著錄格式】郝瑛杰.心理健康教育與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人格塑造[J].課外語文,2021,20(03):34-35.
人格塑造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隱性課程,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人格塑造伴隨著知識的學習過程和人生的成長過程,它決定著一個人未來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念和相關的社會品格等,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為合格的人的一個最主要的標準,是一個人是否能成為可用之才的先決條件。隨著社會形勢的多元化發(fā)展,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高中生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就顯得尤其重要。而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的學科,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學科。因此,在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討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就很有必要了。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意義
(一)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
隨著社會與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多中學也專門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以及心理咨詢服務,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很多中學在開展心理教育時會直接將學生的性格問題看成品德問題,采用政治教育的方式而非心理干預進行教育,而對于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學生并沒有及時進行心理教育與輔導。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融入到高中語文科目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拓展教學的渠道,將心理健康教育反映在日常教學的各個方面,及時糾正學生的生活態(tài)度,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促進高中學生全面發(fā)展
高中階段是學生心理成長與發(fā)育的關鍵階段,高中生的思維較為敏感,對于很多事情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受到打擊或者現(xiàn)實影響時極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影響其正常的學習生活。因此,高中生在學校不僅需要接受理論知識教育,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還應該不斷完善自身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開展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以日常教學活動為基礎,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健全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與能力。
(三)引導學生建立健康心態(tài)
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遵循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引導學生正確進行自我認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融合,通過開展實踐性活動,把握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使得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創(chuàng)新人格,緩解心理危機。其次,通過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加強與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融合程度,滿足人格塑造的深化的實際需求。在互聯(lián)網進一步發(fā)展的背景之下,多元文化的沖擊也導致學生的價值觀出現(xiàn)扭曲,很多學生都陷入了價值迷離這一狀態(tài),同時物質生活的不斷發(fā)展,導致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關注自身的人格發(fā)展,然而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內心需求,因此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遵循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人格塑造策略
(一)深入挖掘文章深刻內涵
教師在開展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時,首先應該以課堂教學為基礎,課前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發(fā)現(xiàn)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而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背景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態(tài)度,強化其心理素質。教師還可以通過對教材典型人物的深入剖析,讓學生體會是非觀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教師在進行《老人與?!肺恼碌膫湔n時,其主人公雖然失敗,但是體現(xiàn)出的精神超越了世俗的成敗觀,升華了其存在的意義。從主人公返航之后的行為以及語言獨白中更加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的人生觀以及堅韌的品質,精神的勝利與富足足以給予失敗者再次創(chuàng)造以及嘗試的勇氣。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從主人公堅韌的品格入手,引導學生討論挫折與勇氣的話題,在語文課堂中不斷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抓住時機開展心理教育
對于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而言,其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擴充,更加應該尊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與張揚,這也是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該把握住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當學生個性情感洶涌的時候及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樣才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提升教學的效果。
比如,當教師在進行《項鏈》課文教學時,在對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與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時,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想法,有人認為她愛慕虛榮、咎由自取,但也有學生認為她在這期間也展示出了誠信以及吃苦耐勞的品質,值得學習和欣賞。對此,教師可以組織進行辯論活動,讓學生在發(fā)表意見的過程中張揚自己的個性,并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人物的兩面性,完善學生的人格教育。
(三)提升教師管理工作質量
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升學考試的巨大壓力,加上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比較嚴重,因此在高中階段會出現(xiàn)一些負面情緒難以處理。教師也應該充分理解高中學生的心理變化,對于學生表現(xiàn)出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精神動力不足等現(xiàn)象給予充分的理解。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育形式活動的開展深入學生的內心,幫助學生緩解消極的心理,獲取學生的信任。
比如,當學生的階段性測試成績公布之后,學生一定會出現(xiàn)挫敗的心理,此時,教師應該與學生一同分析成績下降的原因,并對學生的努力做出肯定,總結失敗的經驗。同時,教師還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tài),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學生不同的心理引導,緩解學生的學業(yè)壓力,與家長一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總之,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堅持開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并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通過深入挖掘文章內涵、抓住時機開展心理教育、提升教師教學管理水平等方面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引導學生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形成,不斷健全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充分尊重學生地位
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一視同仁。教師要從內心深處去愛護每位學生,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完善的自制能力,經常會犯一些錯誤,如果教師由此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那么就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教師應當從學生自身的優(yōu)點出發(fā),換種角度,將批評轉變?yōu)楣膭?,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更好地突出自己的優(yōu)勢。在班級中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權利,都應當被尊重。教師在與學生教學溝通的過程中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在談到學生較為隱私的話題時需要給予學生保密的權利,如果學生愿意說出自己的隱私,教師應當為其保密。例如,班級有同學家里有困難,教師要及時關注到這位學生,并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舒緩內心的壓力。在征得學生同意后可以為其進行班級的募捐,但是不能點明具體的學生。學生如果愿意同老師說自己較為隱私的問題就說明這位學生對老師是充分信任的,教師也不能辜負了學生的信任,應當力所能及地給予學生幫助,這樣既幫助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也能夠讓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
(五)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
在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塑造學生的人格,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求。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有賴于教師的引導,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由于學生生長環(huán)境不同,因此學生的思想以及性格都有所不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換位思考,多理解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例如在學習《我與地壇》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達對于母親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于自身的悔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從實際生活入手,了解學生對于父母的感受,引導學生從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堅定學習信念,回報父母的情感,使得學生熱愛生活,感恩社會。
參考文獻
[1]周化昌.淺析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聯(lián)[J].考試周刊,2019(30).
[2]李武.心理健康教育與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人格塑造[J].考試周刊,2019(30).
[3]吳有元.讓心理健康教育之花開放在高中語文課堂[J].現(xiàn)代語文,2011(9).
[4]于莉俠.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方法[J].考試周刊,2013(96).
[5]自玫.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10).
作者簡介:郝瑛杰,女,1982年生,遼寧凌源人,本科,中學一級,團委宣傳委員,研究方向為語文課堂教學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