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梅
【摘要】故事是孩子們的最愛,不管從心理學的角度還是興趣上都能滿足孩子的需要。本文從觀察故事圖片、借助實物呈現(xiàn)、肢體語言、追問和續(xù)編故事等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
【關鍵詞】開心學英語;故事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比绾胃鶕?jù)故事的趣味性,以及學生的好奇心有效地開展故事教學,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呢?筆者結合廣東版《開心學英語》的Story教學,談談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策略
一、觀察故事圖片,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課堂教育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適當?shù)匾龑W生觀察故事圖片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認知以及思考能力。例如,教授四年級下冊《開心學英語》Unit4 Free Time一課時,故事前,筆者并沒有直接讓學生閱讀,而是截取圖片,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如,What do they do on their free time ? They want to...What about you ? What do you want to do on your free time?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猜測,通過對話復習已學舊知,激活學生已有的活動經驗,為故事引入新的知識做好鋪墊。這樣通過有效的信息理解故事背景和情節(jié),使語言銜接自然,主題凸顯,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圖1) ? ? ? ? ? ? ? ? ? ? ? ? ? ? ? ? ? ?(圖2)
二、利用實物呈現(xiàn)對比,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對于能使學生產生感官刺激的故事,可利用實物來更好地詮釋故事中的難點。當然,實物必須是學生平常所少接觸的,缺乏生活體驗的,否則就浪費課堂時間而使得課堂質量下降。例如,在《開心學英語》Book3 Unit5的故事教學中,筆者運用了男女布娃娃各一個進行教學,在介紹身體部位時讓學生邊觸摸邊描述,學生能輕而易舉地正確使用人稱代詞he和she、指示代詞this和 these介紹身體部位,也能準確地運用名詞的單復數(shù)進行表達。在表演環(huán)節(jié)中運用實物玩具匹諾曹進行身體部位的逐個呈現(xiàn),最后展示鼻子,這讓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匹諾曹的鼻子是會變化的。從而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閱讀故事的興趣。當然,實物的呈現(xiàn)必須是生活經驗中比較缺乏的,而且得注意時機,否則會打斷故事理解的進程,物極必反。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故事教學不僅能夠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具體,而且由于多媒體富有聲音和影像的功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向學生介紹西方文化背景的時候,相較于學生單調乏味聽教師侃侃而談,不如讓學生通過觀看含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小視頻、動畫來加強學生對于西方文化歷程的認識。在教授《開心學英語》Book7 Story時,筆者根據(jù)故事內容的需要叫美國的朋友拍了個加州真實的街區(qū)問路視頻用于教學,學生在真實的模擬情境下心情愉悅地學會了問路。為此,他們對于一系列的主題故事很有求知的欲望。
四、巧用肢體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借助肢體語言進行故事教學肢體語言的表達往往會更加富有魅力,也能細致地表達對于某些事物的認同度與接受程度。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外國的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中,肢體語言占據(jù)了他們語言表達的很大一部空間。在這種基礎上,在教師對學生英語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借助肢體語言進行交流講課,不僅能夠有效地向學生傳達一種不同于直白的語言的教學方法,也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了解。例如,在教授《開心學英語》Book8 A Parade Day的story部分,筆者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與故事表演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通過肢體或語言來回答問題或表演故事,讓他們充分展示他們喜歡的游行活動,在游行活動中做的事情,學生展示出喜歡的表情、一起觀看的動作,吹喇叭、唱歌跳舞等動作,他們興趣黯然、樂此不疲。因此,在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適當?shù)厥怪w語言進行故事的講解,可以更好地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巧用提問,深化學生對故事的理解
整體感知故事后,光靠閱讀并不能深挖故事的內在信息和表達情感,這也許往往通過提問或活動的方式幫助學生去理解故事。這是學生深入理解并細化學習的過程,活動時要求學生用筆勾畫出不能認讀的詞句或不能理解的內容,教師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勾畫的內容進行提問。同時,教師要整理出故事線索,在圖片或關鍵詞、句的提示下,根據(jù)故事的脈絡,用思維導圖或圖表等板書,協(xié)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和故事情節(jié)。一般情況下,筆者會采取“Where,Who,What,How,Why ”等引導性問題,引導小學生層層深入故事理解。例如,在教授《開心學英語》Book6 Vacation Plans的story部分時,筆者根據(jù)故事內容在讀中設計了以下問題,通過圖片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回答,幫助他們理解故事,從而掌握故事的要素,同時根據(jù)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對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提問和操練,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掌握語言。
六、復述故事,幫助學生梳理故事
通過閱讀故事和教師提問幫助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和掃清誦讀的障礙,教師可以輔助學生對故事進行梳理回顧。教師通過圖片環(huán)游或提供一些關鍵詞句,或者出示幾組相關圖片,請學生進行圖片排序并講述故事,或者請學生根據(jù)板書設計進行復述。這樣能檢驗學生是否理解故事,同時也能鍛煉學生講述故事、運用語言的能力。
七、課后拓展故事,豐富學生的閱讀量
故事教學后,純粹的故事表演并不能滿足全部學生的需求,特別是能力相對拔高的學生,他們期待有更多的挑戰(zhàn)。這時,教師可通過分層設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和學過的知識去續(xù)編故事或改編故事。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選擇在原故事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編,再演繹出來。這樣,雖然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學生會萌生出很多有趣的故事,達到教學效益最大化的效果。例如,在教授三年級《開心學英語》Unit8 Counting故事后,筆者通過以下過渡語引入被改編的繪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Look! many beautiful butterflies are in the park.Do you know how do they grow up? This book will tell you about it.然后通過以下表格進行學習反饋,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進一步引領學生走進繪本的世界。
綜上所述,故事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天性,在調動其好奇心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引導、表揚和激勵,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與效率。
參考文獻:
[1]陳立.小學高年級階段英語故事教學[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5(4):78-80.
[2]范慧玉.基于語篇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思路[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3(5):48-51.
[3]林雅.讓學生快樂學習——關于在英語教學中采用故事教學的研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9,28(2):146-147.
[4]周夢瑜.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意義和運用[J].教育導刊,2008(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