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
【摘 要】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講究方式方法,啟開孩子的心境,努力引導他自省、自理、自律、自治,使孩子感到溫暖來自爸爸媽媽和這個溫馨的家,激發(fā)孩子向上的積極情感,對孩子心理健康成長大有好處。因此,在教育時要對孩子循循善誘,激發(fā)孩子的內(nèi)在動力;要通過營造怡人、怡學的環(huán)境,或者提供良好的活動條件,誘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要通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達到預期目的。
【關鍵詞】南風效應;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南風”效應也叫做“溫暖”效應,它來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的一則寓言。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大發(fā)威力,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jié)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扣,繼而脫掉大衣。比賽結(jié)果是南風獲勝,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內(nèi)在的需要,使人的行為變?yōu)樽杂X。這種啟發(fā)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chǎn)生的心理效應,被稱作“南風效應”。
一、“南風效應”對家庭教育的啟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一觀念對現(xiàn)在的年輕父母來說是認可的,可是落實到具體的養(yǎng)育孩子問題上就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畢竟我們不是天生就懂怎樣做父母。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對人性理解的藝術!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nèi)在需要,使人的行為變成自覺?!澳巷L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你大聲訓斥孩子,甚至體罰,會使你“孩子的大衣裹得更緊”;采用和風細雨式的“南風效應”教育方法,你會輕而易舉地讓“孩子脫掉大衣”,達到你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南風效應”下家庭教育的打開
(一)降低要求,以具體的鼓勵代替批評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yōu)秀的,于是,許多父母不斷地教育孩子要努力,不斷地批評學習不努力、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這種教育方式往往讓孩子產(chǎn)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嚴重的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從而讓孩子失去信心。如果家長換一種方式,善于運用“南風效應”來關愛孩子、鼓勵孩子,這會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從而產(chǎn)生要“做得更好”的欲望,從內(nèi)心不斷去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許多方面可能比不上其他的孩子,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抓住其閃光點進行放大,有進步就給他表揚和掌聲,讓其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和理解,這種方式往往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更加親近,教育效果更加明顯。
(二)言傳身教,巧妙引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
我們一直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那我們更加應該運用這一特征來影響孩子生活中的習慣和興趣。北宋大散文家蘇洵就有一段“南風”式的教子故事:
蘇洵的兩個孩子蘇軾和蘇轍自小十分頑皮,在多次說服教育不見成效的情況下,蘇洵決定改變教育方法。從此,每當孩子玩耍時,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讀書,孩子一來,便故意將書“藏”起來。蘇軾和蘇轍好生奇怪,以為父親一定瞞著他們看什么好書。兩人出于強烈的好奇心,趁父親不在家時,把書“偷”出并認真地讀起來,從此逐漸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切切實實感受到了讀書的無窮樂趣,終成一代名家。
蘇洵教子的成功之處在于:他在說服無效的情況下,并沒有用“棍棒”、“恐嚇”之類簡單強制的教育方法,而是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導,終于獲得成功。與蘇老夫子相比,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往往對孩子采用“北風”式強硬家教方式,結(jié)果事與愿違。
(三)正確對待“錯誤”,退一步解決更暖心
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任何錯誤,只要悔改,總可以回頭。批評孩子只是希望孩子能夠改正錯誤,如果批評方式不對,從而使孩子出現(xiàn)了逆反心理,不聽父母勸告,甚至故意與父母作對,那么,這樣的批評是無效的。我們不妨換一種方式,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具有教育張力。因為寬容孩子往往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南風般的溫暖,從而使孩子脫下防御父母的衣服。當小家伙不小心把牛奶弄倒在地上時,媽媽溫和的說:這真是個漂亮的牛奶海洋。并進而告訴孩子,牛奶海洋雖然漂亮,但地板卻要受罪了,她跟孩子一起把地板擦干凈了,并告訴孩子正確的拿牛奶方法。心理學家說,一個錯誤一旦發(fā)生,就算再發(fā)火,它也發(fā)生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復犯這個錯誤,并要收拾這個錯誤帶來的殘局。
了解事情的情況,并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法,這正是商人世界里的雙贏法則。我們只是為了解決問題,哪怕是錯誤,而不是為了生一時之氣,而讓錯誤一而再再而三的發(fā)生。另一方面,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他的一切都在嘗試與成長的階段,多加寬容,注重引導,不正是我們都需要的?而如果,孩子并不喜歡與信任你,你說的一切都很難湊效。
三、“南風效應”下開展的家庭教育注意事項
(一)要真誠鼓勵,不要虛假表揚
我們好多家庭現(xiàn)在也都有多個孩子了,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發(fā)展程度也可能各不相同。對于孩子不是沒有得到過表揚,而是他們覺得多數(shù)時家人對他們的表揚不真實。同樣一件事,有時“乖巧的寶貝”沒有得到家長的表揚,而“調(diào)皮的寶貝”反而受到家人的夸張表揚,這在“調(diào)皮的寶貝”看來,是家人對他們的另一種歧視。其實這類孩子心理最需要的是家人對他們一視同仁和平等對待,而不是刻意的關照。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對“調(diào)皮的寶貝”要多給予鼓勵,而不要動不動就給廉價的表揚。比如孩子做了一些應該做的事情,可用“你下次應該還可以做得更好”的語句,而不用“你做得真好”這種過分的敷衍的表揚語言。
(二)要“南風”長吹,不要淺嘗輒止
孩子犯錯易反復,這是教育中最一般的規(guī)律。因此,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一種平常的心態(tài)。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和習慣,都是多年積累形成的,有一定的頑固性。家長如果不了解孩子的這些特點,就很容易產(chǎn)生對自己的教育理念失去信心,覺得自己投入那么多的情感,卻得不到孩子相應的回報,連一點轉(zhuǎn)好的跡象都沒有。其實與其它的所有事情一樣,在沒有達到一定的度和量時,事物的質(zhì)是不起變化的。因此要使孩子出現(xiàn)變化,家長一定要有一種耐心,保持“南風”長吹不停。只要堅持,相信一定會取得你預期的效果。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是一個月,也可能是一年,但只要你不放棄信念,成功總是不遠的。教育不是萬能的,但它不可能無能。
總而言之,沒有完美的家庭教育,也沒有完美的父母,更不可能有完美的孩子。誰都可能有著小瑕疵小缺點,面對孩子,我們應對他們多一份信任和尊重,多一點理解和寬容,多一些表揚和鼓勵,讓他們學會自省,學會成長,北風固然兇猛,但結(jié)果事與愿違;南風雖然徐徐,卻往往事半功倍。只要不脫離大方向,堅持大原則,一切順其自然。陪伴孩子快樂而充實的渡過僅有一次的童年,陪伴他們一起健康的成長,我想這才是我們現(xiàn)在最應該做的。
【參考文獻】
[1]陳勤燕.在角色游戲中提煉小班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支持性策略[J].江蘇幼兒教育,2018(02):39-41+87.
[2]石愛琴.創(chuàng)造性游戲中促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支持性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2020(0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