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程元
1990年8月,我走進河南省實驗小學,滿懷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和憧憬登上了三尺講臺。30年彈指一揮間,改變的是容顏,不變的是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的初心。從教以來,我從未間斷過一線教育教學工作,即使在2017年擔任校長后也堅持到一線上課。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24年,擔任班主任工作16年,做思政課專職教師6年。小學各個學段我都教過,送過的畢業(yè)班粗略統計就有8屆。無論是教哪個年級,帶什么樣的班級,擔任哪個學科教師,我都能和學生成為朋友。
從一名默默無聞的一線語文教師、班主任,到參加金水區(qū)、鄭州市、河南省優(yōu)質課比賽均奪得一等獎;從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師,成長為在小學語文教學領域略有建樹的正高級教師,每一步的努力與付出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正如唐代黃蘗禪師所寫:“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p>
這些年來,從斯霞老師的隨文識字到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再到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無論使用什么教學方法,“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都不容小覷。
引領學生學會自讀自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學習,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充分發(fā)揮“導”和“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掌握閱讀方法。教師在備課時不能只是從教的角度去鉆研教材、考慮問題,也要從學的角度去考慮,做到換位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教學重點難點的時候適度指點學生,幫助他們總結好的閱讀方法。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讀書能力,教給他們學習方法。我主持河南省教育科學2014年重點課題“低年級識字、閱讀教學有效結合的研究”時,曾發(fā)表了相關研究成果,文章中談到如何幫助低年級學生在閱讀中鞏固和延伸獨立識字能力,如何引導學生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與生字“親密接觸”。
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應以讀為主,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一定要指導學生先把課文讀正確、讀連貫,然后再做必要的講解。講解要突出重點、難點,準確精當。
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的閱讀:在閱讀程度上,可采用泛讀、精讀、深讀等方式。在閱讀形式上,可采用朗讀、默讀、自讀、小組讀、全班齊讀等形式。我們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化解閱讀疲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引領學生拓展閱讀寬度
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教師不應僅僅滿足于教會學生教材內容,還應在閱讀能力的提升與閱讀范圍的拓展上下功夫。
我在鄭州市教研室組織的講座中曾經談到“以讀代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施策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多次采用基于教材中的文本進行適度的對比閱讀,根據教材中的文章或者閱讀材料相關的主題,呈現其他的材料,進行更廣泛的對比、閱讀?;蛘邔Ρ茸x全文,或者讀片段,或者讀開頭和結尾,以此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同時,通過這一開放的過程,學生直接接觸更多的閱讀材料,對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起到積極作用。
課堂閱讀教學,功夫在課外。也就是說,教師要提前針對課堂閱讀教學,有目的地選取相關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了解作者的一些相關背景知識。例如在教學《春望》時,我搜集杜甫的相關材料,讓學生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進而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這樣,學生在朗讀時會體會到作者濃濃的感傷情緒。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為作者感時恨別、國破家離的愁懷苦緒而深深感動。學生在悟到這是一首抒發(fā)強烈的愛國憂民之情的詩時,愛國主義和關心人民的道德感也會自然而然地生成。同時,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在朗讀中悟出詩中之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感。
引領學生懂得讀后反思
孔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睂W生是否具有舉一反三能力,是考驗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方法,來檢驗學生是否能舉一反三。
抓關鍵詞、句讀,是我在閱讀教學尤其是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經常指導學生使用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我先抓住重點句子讀,然后聚焦句中的關鍵詞理解意思,最后讀出句子的感情色彩,逐層加深學生的感悟。當學生掌握了這樣的閱讀方式之后,再鼓勵學生去嘗試使用這樣的方法進行課外閱讀,用這樣的方法讀不同體裁的文章,讓他們通過反復嘗試,最終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反思,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如我在上《放小鳥》一課時,先讓學生體會小鳥的可愛,再了解結果——“我”把小鳥放了,從而引發(fā)學生反思:這么可愛的小鳥,為什么“我”會放掉?讀書貴有疑,帶著疑問去讀書,學生就能夠主動尋求答案,獲得讀書學習的快樂。
英國哲學家斯賓塞曾經說過:“快樂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幸福。”我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應該是培養(yǎng)健康快樂的人。教師選擇什么樣的教育教學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適合學生。所以我認為,適合學生的閱讀方式,才是最好的閱讀方式。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