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嘉繹
教師在角色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積極性,不僅有利于增強幼兒的游戲能力,還會影響幼兒語言表達等各項能力的發(fā)展。陳鶴琴先生曾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庇螒蚧顒佑兄谠鰪娪變旱挠螒蚰芰?,教師要定期開展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潛能,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發(fā)展。對于角色游戲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筆者根據自身實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角色游戲參與度不高
在角色游戲開展的過程中,個別幼兒會東張西望、無所事事,他們游離于角色游戲外,在各個角色游戲區(qū)“閑逛”,參加活動的興致不高。教師要及時地提醒與干預這類幼兒,詢問他們的想法與意見,幫助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游戲并投入其中。例如,筆者在游戲活動中發(fā)現,錦錦常游離于游戲之外,他在扮演“小客人”或“小廚師”的角色時,不能及時、正確地應對客人提出的要求。針對這個情況,筆者對他進行了私下輔導,并與錦錦的家長取得聯系,建議他們多與孩子進行親子游戲,豐富錦錦的游戲經驗,提升錦錦參與游戲的興趣。為了提升游戲活動的效果,教師要關注全體幼兒,尋找科學的方法,提升每一名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材料的投放不科學
角色游戲區(qū)的材料是由幼兒與教師共同收集準備的,教師會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篩選適合小班幼兒的活動材料,投入角色游戲區(qū)。但在實際的角色游戲活動中,有些材料會受到大部分幼兒的“青睞”,其使用頻率非常高,還有一些游戲材料容易被幼兒忽視,其使用頻率相對較低。材料的數量、顏色、種類等會影響幼兒選擇與使用的頻率,影響幼兒對游戲的投入程度。教師需要對游戲材料進行調整,改變不同種類的游戲材料的比例,以增強幼兒的游戲興趣。
(三)幼兒在活動中的創(chuàng)新程度不高
小班幼兒的想象力豐富,但生活經驗不足,很難進行復雜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的創(chuàng)新性行為不足。在角色游戲中,教師發(fā)現大部分幼兒只是根據游戲規(guī)則,循規(guī)蹈矩地進行游戲,很少創(chuàng)新游戲內容、游戲情境。例如,幼兒在進行“娃娃家”游戲時,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去別人家做客、串門,但大多數幼兒的游戲行為僅限于此,只有個別幼兒會產生創(chuàng)新行為,會帶著娃娃走出“娃娃家”,去“理發(fā)店”“小醫(yī)院”“甜甜屋”進行活動。在“甜甜屋”中,大部分扮演廚師和服務員的幼兒傾向于制作教師之前示范過的甜點,只有個別幼兒能根據不同節(jié)日合理運用材料,結合自己的創(chuàng)意制作甜點??傮w而言,幼兒在活動中的創(chuàng)新程度不高。
(一)重視游戲回顧環(huán)節(jié)
教師在角色游戲開始前組織幼兒回顧上一次游戲,有助于幼兒快速調整狀態(tài),進入游戲情境。教師應重視游戲回顧,通過提問的方式,促使幼兒回憶上次游戲的情境,并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接下來的活動內容,增強幼兒游戲行為的目的性。游戲回顧環(huán)節(jié)能使幼兒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規(guī)劃接下來的游戲,明確自己的游戲目標,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接下來的活動中要做什么。教師增強幼兒的活動目的性,可以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重視幼兒間的社會性交往與互動
游戲中,幼兒會和同伴進行互動,互動的質量會影響游戲的效果。同伴間的交往有利于幼兒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提升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幼兒能獲得積極的回應,感受與人交往的愉悅感,這能促使幼兒積極投入活動,與周圍的環(huán)境互動。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安全、溫馨的環(huán)境,給幼兒提供適宜的活動材料,促進幼兒的社會性交往,提升幼兒與同伴互動的積極性,體驗與同伴交往的愉快,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游戲。
(三)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小班幼兒剛接觸角色游戲時,對角色游戲的規(guī)則與內容理解較淺,容易在剛開始活動時出現混亂。在活動了一段時間后,幼兒會慢慢熟悉游戲規(guī)則與游戲內容,有序地進行游戲。隨著幼兒游戲能力的增強,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與游戲情境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游戲需求了。這時,教師要結合幼兒的需要及時改變游戲內容。教師可以與幼兒共同設置游戲規(guī)則,調整、豐富游戲的內容。教師在設計游戲的內容時,要考慮幼兒的生活經驗,可通過家園合作、閱讀繪本、播放視頻等形式,讓幼兒了解游戲中每一個角色的具體任務,并明確任務要點,如與客人對話時需要說什么、如何與客人進行禮貌地交流、扮演小客人的角色時應該做什么、扮演小客人的角色時需要注意什么,這有助于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增強幼兒游戲的目的性,促使幼兒積極地投入活動,將學習到的知識更好地運用于游戲。
(四)調整材料的數量與結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guī)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fā)、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究活動,有利于引發(fā)、支持幼兒與環(huán)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在角色游戲中,幼兒會與同伴、游戲材料互動,教師要科學、合理地投放材料,激發(fā)幼兒自主探索,創(chuàng)新材料的玩法。小班幼兒容易被顏色鮮艷的材料吸引,教師在選擇與投放材料時,要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一些色彩豐富、操作性強的材料,提高他們對材料的興趣,增加他們與材料互動的機會。教師還應多提供低結構材料,給予幼兒創(chuàng)新的空間。相較于高結構材料,低結構材料不限定玩法,幼兒可以自由組合、搭配,這使幼兒有了更多創(chuàng)新材料玩法的機會與可能性。在材料的數量上,教師要結合小班幼兒的特點,保證材料的數量充足,以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避免幼兒因爭搶游戲材料而產生不愉快的游戲體驗,降低游戲積極性。隨著游戲的深入開展,幼兒對角色游戲區(qū)中的材料逐漸熟悉,材料對于幼兒的吸引力會慢慢降低。此時,教師要在游戲中仔細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及時更新游戲材料,或重新組合材料,創(chuàng)造新的玩法,以吸引幼兒的興趣,激發(fā)幼兒的活動主動性。
(五)積極、及時地回應幼兒的游戲行為
教師在幼兒角色游戲中,不僅要扮演觀察者的角色,也要扮演支持者的角色。教師要給幼兒提供充足的材料,給予必要的支持與回應,促使幼兒以愉悅、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投入游戲。在角色游戲活動中,幼兒不僅需要與同伴進行交流互動,也需要得到身邊成人的認可。教師要盡可能以肯定、鼓勵的態(tài)度回應幼兒,使幼兒獲得成就感,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游戲能力,有效激發(fā)其游戲主動性。在回應幼兒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一味地表揚與認可,要引導幼兒正確評價自己,激發(fā)幼兒內在的驅動力,促使他們主動探索。
角色游戲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愛。在角色游戲中,幼兒能扮演喜歡的角色,與材料、同伴進行互動,體驗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體驗到的情境。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的社會性、語言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能得到提升。為了提升幼兒參與角色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關注角色游戲中經常出現的問題,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狀態(tài),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調整材料的結構與數量,合理干預幼兒的游戲行為,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花園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