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超
【摘 要】 在核心素養(yǎng)的引領下,面對素質教育的改革,我們必須再次認真直面“什么知識最有價值”?而在《2019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藝術學習質量監(jiān)測結果報告》中指向更好地測評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和真實生活情境中的問題解決能力,最終實現“美育育人”的理想。在此引領之下在課堂教學中更多地將之前的學以待用轉變?yōu)閷W以致用。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嘗試以美術學科為主喚起學生的感知覺,從生活情境中的現實美術問題的美化,再到各個審美角度的細微觸動,以此進行目的性的審美感受禮洗。
【關鍵詞】 微生活? 項目化教學? 美術教學
一、微滲透: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一)定情境
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即在教師的教學整合中,利用現有的內部環(huán)境與外部條件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創(chuàng)設一種可以促使學生在角色模擬中歸納出設計核心點的大空間。在初中美術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種有意義、新穎促使學生感悟設計與人關系的生活化情境,讓其充分意識到設計就在自己身邊,鼓勵學生圍繞這一實際問題展開學習探索,提高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運用知識改善環(huán)境的意識。學生在聯想、揣測與思維碰撞中量身定制符合特定需求的作品,一級級剖析問題,在本課中主要通過三個層次進行層層推進,從情境入手,找尋關鍵詞,從關鍵詞揣測需要關注的核心點。針對性解決現實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利用設計為需求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辦法。
(二)多視角
區(qū)別于單獨的學習到某個技能,運用這個技能進行美術表現。而是可以從多角度來審視課堂命題,既可以把教學內容當作一種美術存在形式,也可以構建一種特定指向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認同,指向學生對于特定身份的具體性需求。除了審美角度的全面化,作為設計也關注承做角度,不僅僅是站在設計師,也需要從消費者與商家的角度進行思考。在角色模擬中,促進自己的價值判斷與理想現實的價值追求。
提前布置周末紅糖廠采風的活動,課堂中播放《義烏紅糖》宣傳片,以聯想回憶的形式感受義烏紅糖這種地方美食的由來,口味以及感受義烏紅糖的現有包裝。通過正反兩個派別,學生模擬自己是消費者,對于消費者而言日常需求與對于商家而言,可能遇到的包裝瓶頸。
二、喚審美:深入理解與思考
(一)實物直觀
事物更能給人帶來巨大的視覺觸動。從交互活動中獲取知識,構建生活課程,從而提出活動課程理論。在本節(jié)課中請同學們看一看、嘗一嘗,學生紛紛總結從個人需求來看,數量可以分組,而在形態(tài)上可以分為粉狀、塊狀、液狀。在包裝內容上有些簡陋,并不突出。呈現土特產—義烏紅糖現有包裝,引導學生關注包裝設計的外形要素。通過探討分類,找尋哪些屬于不可變因素(不可變因素:商標、包裝材料、產品標簽內容)?哪些為可變化因素(商標字體、常見材料為主、產品標簽色彩、包裝外形、包裝顏色、包裝圖案)。
(二)靈感汲取
帕克斯的《美術教學指南》一書上提到:“藝術即思想?!泵佬g作品不僅僅停留在對現實物品的感知,還要找尋理解作品背后的寓意。教師引導學生對知名的藝術作品進行討論,得出創(chuàng)作的思路,以及學生對作品的感悟,讓學生能夠站在一定的高度繼續(xù)學習。欣賞2020“設計激活世遺”國際文創(chuàng)大賽中有30份針對開平腐乳(也是地方特產)為主題的包裝優(yōu)秀比賽作品,小組合作探究同一主題不同設計方法,通過商標提煉包裝外形、包裝顏色、包裝圖案、包裝材料、包裝受眾幾個角度運用圖示與歸納的設計特點進行提煉,最終匯總于一表中。學生在活動中總結歸納方法,直觀的面對現實物品。
(三)文化融合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中國人的獨特的視覺標志,在項目式學習中找尋身邊的中國文化,欣賞傳統(tǒng)文化樣式,用背后的解析與自己的審美取舍對文化再認識,從而產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引發(fā)學生對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在本土包裝與世界賽事包裝進行對比,從中學生歸納出的傳統(tǒng)紋樣、地方風俗、地域文化以及制作工藝等角度回歸到義烏紅糖麻花,找尋符合義烏紅糖的文化元素,進行新的美術判斷。
三、呈創(chuàng)意:舊物換新顏
(一)圖示整合
在項目式問題總結中,引導學生使用繪制思維導圖的形式方法,以義烏紅糖為核心點,以各個階層要素為填充,組織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練習,通過星星點點的碎片化思考碰撞,產生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意觀點。在此基礎上,再將整合成的一個最滿意的設計思路與自己的審美感受轉化為實際的包裝設計圖,完成由低階感受轉向高階表達的轉換。在細節(jié)處理上,運用用備注的形式標注出特殊功能與材質,用設計說明的形式做具體的包裝說明。該學習領域課程要求學生要主動動手參與更多的作品設計,這樣才能使自身真實感受不同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屬性,在以后的制作中合理的利用每一項工具材料,在實踐中總結規(guī)律以便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二)實物“換”圖
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并不能直接投入生產,但可以通過PPT軟件透明化功能,直接覆蓋在現實模型中,帶給學生成就感。并在特定情況下,為設計公司輸入學生的靈感,爭取有朝一日真的能夠使用。提高我國國民的設計意識,讓平常了解本民族特色的學生更加深刻了解、喜愛自己的民族、自己民族的寶貴文化,繼而產生自動傳承本民族的特色文化的想法。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yǎng)學習樂趣,樹立自信心,為將來踏入社會,融入社會,創(chuàng)造未來奠定基礎。更能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設計品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我們需在初中教育階段加大對學生的設計·應用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與訓練,為日后學生學習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用生活為載體將美術作為工具從感受生活細節(jié)變化中有目的性去發(fā)現、辨別、比較、分析,喚起學生內心主動的審美共情,營造私家定制個性化的審美心理結構。驅動學生更好的理解與表達中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通過對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變被動為主動,轉化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成功的體驗教育與鼓勵學生以良好的審美習慣,微生活驅動下讓美術課變成可操作性的,可推廣的,面向生活問題解決面向未來多元社會的未來學生。
參考文獻
[1] 王卉鑫.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應用微課的任務驅動型美術課堂教學設計——《蘑菇的聯想》[A].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數字教育研究院、《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編輯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路徑——第三屆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論文案例集[C].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數字教育研究院、《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編輯部: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研討會,2018:5.
[2] 王艷.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32):0014-0014.
[3] 彭斐緋.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9(36):165.
[4] 王幫群.實現美術與生活的融合——談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J].新課程導學,2020(04):54.
[5] 周俐娜.生活化教學在中學美術課堂中的運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9(0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