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文紅
摘要:目的:分析治療直腸癌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以及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的影響。方法:選入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間進行治療的直腸癌患者78例,以抽簽法的形式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為39例。對照組行傳統(tǒng)的開腹治療,研究組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比2組患者的淋巴結清掃的數(shù)量、肛門排氣時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并發(fā)癥情況、實驗室各項指標。結果:研究組淋巴結清掃的數(shù)量、肛門排氣時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并發(fā)癥情況、實驗室各項指標均比對照組理想,P<0.05 。結論:對于直腸癌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對患者的傷害和切口感染的發(fā)生幾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直腸癌;切口感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6.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2-022-02
前言
結直腸癌的患病原因較多,例如吸煙、環(huán)境影響,遺傳等均有可能造成該病,近幾年隨著患病率不斷上升,該病也成了醫(yī)學重點關注之一,對于直腸癌常采用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對患者的傷害較大[1-2],且不容易恢復,隨著技術的深入,腹腔鏡手術開始大量的應用,為了進一步探究手術的可行性。本文通過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間進行治療的直腸癌患者78例,評定治療直腸癌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以及切口感染發(fā)生率,見正文展示。
1 資料、方法
1.1資料
將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間進行治療的直腸癌患者78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運用抽簽法的形式將分為研究組(n=39)和對照組(n=39)。納入依據(jù):ASA評估為Ⅰ-Ⅲ級;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均屬于知情、配合的狀態(tài),同意書已簽署。排除依據(jù):合并其它惡性腫瘤,并嚴重的心、腦、肝、腎等疾病;其中研究組男20例,女性19例,最大72歲,最小39歲,平均年齡在(56.33±6.6)歲;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最大73歲,最小40歲,平均年齡在(58.66±7.85)歲,對比2組直腸癌患者的上述各資料,P值>0.05。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的開腹治療[3],在手術前進行胃腸道的準備,手術進行時將表皮組織切開,直接切除病灶。研究組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4],方式如下:對患者進行全身的麻醉之后,建立好CO2氣腹,壓力保持在10-12毫米汞柱左右,利用四孔法路徑進行手術,先放入腹腔鏡,確認腹腔內(nèi)部沒有出現(xiàn)腹腔轉(zhuǎn)移、淋巴結轉(zhuǎn)移的情況,在腹部主動脈前方的腹膜利用超聲刀將其切開,沿著腹主動脈往上進行分離,將淋巴組織和四周的脂肪進行切除,一直到十二指腸的下緣,在利用腹腔鏡,進行結直腸的游離,對區(qū)域的血管根部進行結扎,離斷區(qū)域的血管,將腫瘤成功的切除,對四周的淋巴結進行清掃之后,關閉切口,重新建立氣腹壓,同時放置引流管,對腹腔進行沖洗,確認均無其它異常和出血的情況,即可關閉腹腔。
1.3 觀察指標
記錄2組直腸癌患者的淋巴結清掃的數(shù)量、肛門排氣時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并發(fā)癥情況、實驗室各項指標。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軟件完成統(tǒng)計及分析,其中2組直腸癌患者的淋巴結清掃的數(shù)量、肛門排氣時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均值、實驗室各項指標均值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達,同時將其運用t值檢驗,將2組直腸癌患者并發(fā)癥以(%)進行表達,并且采用卡方進行檢查,結果顯示為P<0.05時,說明2組直腸癌患者的上述指標的對比有統(tǒng)計學含義。
2 結果
2.1 對比2組患者淋巴結清掃的數(shù)量、肛門排氣時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研究組淋巴結清掃的數(shù)量、肛門排氣時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均比對照組理想,P值<0.05。如表1:
2.2 2組患者對比并發(fā)癥
研究組并發(fā)癥,低于對照組,P值<0.05。如表2:
2.3 2組患者對比實驗室各項指標
研究組實驗室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值>0.05。如表3所示:
3 討論
直腸癌屬于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主要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開腹手術對患者的傷害最大,并且手術后患者恢復較慢,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情況較高。腹腔鏡手術創(chuàng)傷面比較小,對患者造成的傷害比較小[5],手術后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情況較低,該項手術已經(jīng)被大量的在臨床中使用,但因為直腸癌的位置比較復雜,腹腔手術也沒有辦法將病灶完全的清除,手術后患者的復發(fā)幾率依舊比較高,但該項手術總的來說對恢復健康來說還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證實,研究組淋巴結清掃的數(shù)量、肛門排氣時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實驗室各項指標均比對照組理想,且研究組并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值<0.05。此現(xiàn)象表示為,和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相比,進行腹腔鏡手術安全性更高,對患者的傷害最小。
綜上所述,治療直腸癌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創(chuàng)傷面以及對患者的傷害、切口感染的發(fā)生幾率,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復,值得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曹肅,王國紀,武軍.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臨床對比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9,23(7):962-963.
[2]許明.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復合醫(yī)學,2019,5(6):115-117.
[3]彭旗,謝夢達,楊向東.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 患者近期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9,47(6):647-649.
[4]關亞偉.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療效對比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8,22(5):875-877.
[5]閆平釗,楊小花,王建華.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老年結直腸癌245例療效對比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8,47(1):64-65,77.
廣西欽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5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