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作為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于學生未來的教育學習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小學語文閱讀則是語文學科中的一大重點,一直以來得到了學校和教師的重視。良好的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能夠側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語文教師應該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手段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充分發(fā)揮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但是,當前對于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還十分有限。本文首先分析了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之上指出了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和建議,以期能夠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9-0127-02
【本文著錄格式】周遠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1,20(09):127-128.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實施,小學語文教學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識字認字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對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新課標中也明確提出閱讀理解能力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小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語感
語感,顧名思義就是對語文的整體感知和感覺。大量的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感,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對語言文字產生更加深刻的領悟和感受,同時也能夠理解文章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感。另外,一旦小學生通過良好的閱讀教育養(yǎng)成了良好的語感,那么將會給后續(xù)的學習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有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閱讀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一方面,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掌握大量的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量和眼界;另一方面,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還會根據閱讀材料產生不同的聯想,通過聯想可以將生澀難懂的知識更加形象具體化,進而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小學的語文閱讀材料都是經過有關專家精選的中外名家名作,這些閱讀材料用詞講究、意境深遠、情感濃厚,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和文學美感。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閱讀這類材料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學審美能力、陶冶學生自身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達到新課改的教育目標,做到真正的素質教育。
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自身缺乏興趣
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往往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課堂時間、課堂人數等等,更多是采用課堂統(tǒng)一教學,很難根據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有的學生愛好閱讀,而有的學生對于閱讀缺乏興趣,這就很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得部分學生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為了閱讀而閱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只是簡單、機械式地閱讀經典材料,缺乏自身的思考、想象和感悟,閱讀效率低下,非常不利于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
(二)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很多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總結創(chuàng)新出了很多形式各樣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教學的氣氛非?;钴S,但是很多教師只注重教學形式的豐富和課堂氛圍的熱鬧,學生并沒有學習到新的知識,這種教學模式的形式感要高于實用性,這也使得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掌握真正的知識,也不能發(fā)揮閱讀課堂教學的真正作用。
(三)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之上,教師起到的是引導作用,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在當前的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部分老師以自己為主的現象,課堂之上向學生傳授大量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幾乎沒有思考的時間,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不愿意甚至是喪失自我思考的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的教育下,學生會缺乏學習的興趣,不愿主動去學習,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的進一步發(fā)展。
(四)教學形式單一
教學形式單一也是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年齡較小、知識儲備有限、自我控制能力和思考能力也相對缺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地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模式,以此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讓學生真正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當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相對成熟,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師還是使用傳統(tǒng)的黑板板書的形式來給學生授課,較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
三、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合理選擇閱讀材料
雖然小學語文教材中已經有一定數量的閱讀材料可以供學生進行閱讀,比如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中的《將相和》《少年中國說》、六年級的《竹節(jié)人》《匆匆》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優(yōu)秀和經典的作品,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講授。但是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目的來對有關的閱讀材料進行篩選,保證選擇出來的材料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和正面影響?,F在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閱讀材料都是按照單元來進行劃分,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閱讀,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教材中文章的相關性來對閱讀材料進行重新的整理和分類,把同一主題或者同一寫作技巧的材料歸為一類,這樣能夠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以及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針對今天需要閱讀的文章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理解文章中所運用的寫作手法、傳遞的思想感情等等,然后再給出幾篇相關的閱讀材料供學生閱讀,通過對比和聯想,讓學生理解其他相關文章的內容和情感,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chuàng)建活躍高效課堂氛圍
語文閱讀課程相對其他課程來說,會有一點枯燥與乏味,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采取相應的措施和策略來活躍課堂氣氛,那么學生則更加不愿意去學習,注意力也無法集中。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教師應該采取措施來活躍課堂氣氛,但是一定要適度,如果一味地追求課堂的活躍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就淪為形式主義,教師應該要營造活躍高效的課堂氛圍。比如在學習二年級課文《小馬過河》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進行朗讀甚至是表演,并讓剩余的學生進行旁白的朗讀,這樣學生既有參與感,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之上,還可以充分調動課堂氛圍,學生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之上還可以舉行其他形式多樣的活動,比如舉辦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等,以此來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也能夠在其中學到知識,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寓教于樂。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
閱讀教學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應該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思維發(fā)散等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在閱讀教學時應該更多的是起到引導、啟發(fā)和激勵的作用,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學會自己去閱讀、去理解閱讀材料的內涵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四)優(yōu)化課程作業(yè)設計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給學生減負已經成為了新的要求之一。那么如何利用較少的作業(yè)任務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這就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比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要求學生抄寫閱讀材料,這種作業(yè)既使得學生的課后作業(yè)任務重,又不會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教師應該不斷地優(yōu)化課程作業(yè)設計,提高作業(yè)的“質”,而不是增加作業(yè)的“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來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學習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提高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海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8).
[2]尕讓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20(37).
[3]古力米熱·木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8).
作者簡介:周遠青,1971年生,廣東連平人,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