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英
你可曾關注過班級里總是孤身一人躲藏在角落的同學?抑或是獨自承受著其他“小團體”冷嘲熱諷的同學?孤立,是一種隱形的欺凌。如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導致學生心理受創(chuàng)、厭學甚至厭世等嚴重后果,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和正常的社會性發(fā)展。當教師“預見”隱形的欺凌,方能讓學生“遇見”美好的未來。
上學期班里轉來一個叫劉旺的新生,個子瘦小,成績中下,上課從不舉手發(fā)言,下課也不和同學說話、嬉鬧,總是默默地伏在桌子上。通過家訪我得知,劉旺的父母早已離異,現都在廣州打工,留他自己跟著奶奶生活。奶奶回憶說,有幾次,劉旺回家很晚,眼睛紅紅的,好像哭過。我意識到,劉旺可能遭受了同學的“排擠”。
我邀請劉旺到辦公室談心,他向我傾訴:班上總有同學欺負他,每天都讓他倒垃圾,給他起外號叫“垃圾人”,甚至還打他。更讓他感到無助的是,班上沒有人愿意幫他。劉旺仿佛一只不被同伴接納的雁兒,帶著受傷的心獨自飛翔。
讓受傷的孤雁歸隊,我責無旁貸。我嚴厲地批評了經常欺負劉旺的同學,并教導他們要與人為善。同時,我希望能幫助劉旺樹立自信心,并幫助他在學習上“歸隊”。為此,我仔細分析了劉旺的學習情況,專門為他制定了個性化評價標準,例如適當降低作業(yè)難度、寫評語勉勵他等。慢慢地,他能按要求完成作業(yè)了,考試成績也有所提高。
被孤立是劉旺最大的苦惱,為幫助他真正融入集體,我在班上進行了每周一次的團體輔導,包含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認知、增強歸屬感、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建立良好適應行為等內容。我召集了29名開朗、友善的學生,分階段進行干預——
第1階段:準備階段——“相識從心開始”。不出所料,在起初的集體“組團”游戲中,只有劉旺被排擠。我告訴學生:在團隊里,每個人的個性、成長經歷、家庭環(huán)境都不一樣,我們應求同存異,互相尊重。讓人驚喜的是,這次團輔活動后,同學們對劉旺熱情多了,他漸漸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第2階段:創(chuàng)始階段——“積極的優(yōu)勢發(fā)現”。為讓劉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我邀請他向大家展示自己。在同學們的掌聲鼓勵中,他走上講臺說了自己一個優(yōu)點。我讓其他同學補充,有的說他熱愛勞動,有的說他善良……聽到后面,劉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第3階段:過渡階段——“積極的情緒體驗”。團輔活動后,我把劉旺單獨留下來,進行自信心訓練,包括姿勢體態(tài)、眼神交流、表達語氣、懂得拒絕等。通過不斷變換情境、持續(xù)練習,讓他形成良好的社交習慣。
第4階段:工作階段——“積極的應對方式”。在“沖出突圍圈”游戲中,劉旺抽中“突圍者”角色。幾次努力無果后,他有點灰心。我建議他邀請兩名同學當“援軍”,在三人的配合下,他們成功突圍。劉旺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面對困境,我們要學會積極應對,尋求家人、老師、朋友的幫助?!?/p>
第5階段:收尾階段——“建立積極關系”。我讓一組同學扮“盲人”,一組同學扮“聾啞人”,“聾啞人”需牽著“盲人”越過障礙。通過游戲,劉旺意識到,遇到困難時,只有互相配合才能走出困境。獲勝后,同學們?yōu)樗恼?,他也找到了成就感和自信心?/p>
第6階段:應用階段。我以“校園欺凌”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劇本《勇敢說“不”》,劇中創(chuàng)設了校園欺凌的多種場景,包括遇到欺凌怎么辦、如何幫助受欺凌的同學、如何制止欺凌者等,給學生以直觀的體驗,并讓其懂得將應對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最終,“受傷的孤雁”劉旺重新歸隊了,班集體也更加團結友愛。他的存在對我班學生的成長有著特殊意義,讓學生們學會尊重、包容、接納、鼓勵和關愛他人,為我班帶來正能量。
(作者單位:湖南省婁底市第四中學)
責任編輯:曹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