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李
摘 要:初中作為一個人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促進學生今后更好發(fā)展上也有重要意義。然而,通過對當前《道德與法治》中法治教育的深入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因此,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道德與法治》課程重視起來,通過多樣化的手段積極開展法治教育,在提升學生道德品質的同時,實現(xiàn)學生法律意識的轉化。在此,文章就從《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法治教育的現(xiàn)狀著手,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效開展法治教育的策略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法治教育;策略
一、 引言
新課改的深入實施,使得學生的素質教育提到教學日程上來,《道德與法治》教學自然也受到了教師的廣泛關注。因此,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對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法治教育的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積極轉變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法治教育活動中來,通過對相關知識的探索,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和法治素質,為今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道德與法治》中法治教育的現(xiàn)狀
深入分析當前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發(fā)現(xiàn),還有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雖然教師都在積極踐行教育改革,但依然
部分教師認為,學生應更加關注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一類的主科學習,而像《道德與法治》一類的課程,只要完成基本的教學目標即可,不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也就不能真正認識到德、智、體、美共同發(fā)展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更不會去思考法律意識形成的重要意義,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此外,雖然部分教師在法治教育上提高了關注度,但由于長期實施單調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道德與法治》中的內容本身就比較枯燥,如果再利用枯燥的教學方法,更無法實現(xiàn)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甚至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都有嚴重影響。
三、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法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導入法治案例
事實上,中學生所處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比較單一,部分學生都沒有親身接觸法律的機會,這情況的存在就很有可能使得學生出現(xiàn)法治意識薄弱、法律知識不充足的情況。對于這一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起來,通過多媒體或微課的形式導入法律案例,并以視頻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法律的存在,這樣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其對法律知識的興趣,調動主觀能動性,促使其自主投入課堂學習中,更好地開展法律知識的學習。
以《生活需要法律》這一部分的內容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個有關“酒駕撞人逃逸被捕后法院宣判”的事件,并引導學生仔細觀看視頻內容,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入了解肇事者違背的交通法、刑法中的相關內容,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在此之后,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案例,講解法律對于保護被害人權益和維持社會穩(wěn)定上所發(fā)揮的作用,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通過一個事件真正認識到法律在人們生活中的突出作用,不斷提升對法律重要性的認識,從而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二)組織主題班會,開展法治辯論
就當前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而言,課堂教學中學生充當?shù)氖恰氨粍咏邮苷摺钡慕巧抗?jié)課的學習中都是被動地接受一些法律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對相關法律知識形成淺顯的理解,在法律內容上沒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就對學生法律觀念的形成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對此,教師就可以將主題班會充分利用起來,以法治類的話題為辯題,引導學生展開思想上的碰撞,從而自主地對法律產(chǎn)生一種認知,不斷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
例如,在講解《秩序與規(guī)則》這一部分的內容時,筆者就針對“交通法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這一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辯論,將認為有必要的分為正方,認為沒有必要的分為反方,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辯論立場,通過自己查找資料,佐證自己的論點;當學生查完資料后,辯論會便開始了,在此過程中,主要讓學生分成了一辯、二辯、三辯、四辯,然后由其分別進行辯論,在辯論過程中,還挑選論點比較有說服力的幾位學生上臺辯論,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在辯論過程中,教師只進行辯論后的總結工作,近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在這樣的辯論中,不僅正方能夠找到證明交通法重要性的證據(jù),反方也能在不斷反駁的過程中,對交通法形成正確的認知,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從正反兩面看待法律的能力,真正形成正確的法律認知。
(三)利用游戲,善用法律
游戲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其具有非常強的娛樂性,無論對于哪一階段的學生來說,對游戲都表現(xiàn)出了非常高的關注。基于這一特征,要想全面提升初中法治教育的有效性,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可以將游戲的方式充分利用起來,將所學的法治內容與游戲結合起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法治的相關內容,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對法治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進行游戲設計時,就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求,不斷提升學生在法治小游戲上的關注度。
以《心中有法》這一課為例,這一課中主要包含“法不可違”“預防犯罪”和“善用法律”三部分的內容,在進行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將這三點重要內容融入“當面對你時,我應該怎樣做?”的游戲中,游戲主要分為三個板塊,每一板塊對應一部分的內容,如在“善用法律”這一部分內容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同學們,你們看現(xiàn)在下雨了,你旁邊的小紅和晶晶都淋著雨,但是你卻只有一把傘,而這兩個人認為你都應該幫助她們,那么,你會怎么做呢?解決問題后,當你繼續(xù)向前走時,你發(fā)現(xiàn)馬路上還有一個倒地不起的老爺爺,你去扶他,但他又說是你撞倒了他,此時,你又會怎么做呢?在這一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共有五個類似的關卡。在一步一步的闖關中,學生就能將之前所學的法治知識充分利用起來,不僅能夠解決每個關卡上的問題,也能對法治有一個全新的認知,促進其法治意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