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理娒 吳成業(yè)
[摘 要] 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小學教育永恒的主旋律,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題。中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發(fā)展的基礎期,是立德樹人的關鍵期,如何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真正將愛國主義教育無痕地融合在學校的日常教育活動中,對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課題。中小學要想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需重視七“點”,在教育中切實提高學生愛國主義素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
[關鍵詞] 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不是空洞無物的機械說教,也不是流于形式的表面文章。愛國主義教育是“潤物無聲”的思想教育,對中小學生的終生發(fā)展起著奠基的作用。在日常中小學教育教學中,我們可從以下七“點”入手,切實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效度、高度、深度。
一、從革命史實中聚焦愛國“關鍵點”
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是深刻認識我們國家和民族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地位是長期革命斗爭自然形成的,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
中小學應學會充分挖掘革命史實的愛國主義價值,通過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跡,使中小學生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就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跡而言,中小學在教育中尤其要向中小學生講清楚革命斗爭的殘酷性,尤其是要了解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在危險的環(huán)境中“出淤泥而不染”,以堅忍頑強的意志和艱苦卓絕的斗爭迎來中國的新生。這種“明知很難為而為之”的革命斗爭精神,就是中小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點”。
中小學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要注意聚焦愛國“關鍵點”,無論是“紅船精神”,還是“延安精神”,這些革命精神是永不變色的紅色基因,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點”,需要中小學結(jié)合時代特點賦予更新、更好的內(nèi)涵,代代相傳給中小學生。
二、從歷史文化中挖掘愛國“突破點”
愛國主義的基礎是知道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曾經(jīng)多么強,理解中華民族的形成是長期發(fā)展的自然結(jié)果,明白今天的盛世是有跡可循的歷史因緣。
中小學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歷史文化教育,通過歷史人物、歷史英雄的偉大事跡,使中小學生意識到華夏兒女為了民族的自強,在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動蕩的社會時期為國為民的壯舉,推動著歷史前進的步伐和決定著歷史前進的方向。這種“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正是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突破點”。為什么這些英雄人物如此英勇行為,是因為他們不管在哪個時代,深深地愛著這個國家。中小學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要注意挖掘愛國“突破點”,尤其是英雄人物在亂世、混世中的壯舉,需要學校向中小學生進行教育,使中小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之所以綿綿不絕,根本原因在于我們的文化從未斷層,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文化自信。
三、從祖國河山中尋找愛國“切入點”
愛國主義的核心是知道我們這個國家有什么和多么大,理解中國大好河山是文化繁榮的根本原因所在,明白愛國主義的產(chǎn)生是有著堅實的地理因素基礎。
中小學應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通過祖國美麗景區(qū)的旅行活動,使中小學生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產(chǎn)生一種為祖國河山而激揚的感覺,進而產(chǎn)生一種保家衛(wèi)國的歷史擔當感。這種“愛國愛家”的感覺,正是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切入點”。為什么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深深地愛著這個國度,而是因為這個國家是如此的美好。于是,祖國的美好風景成了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切入點”。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中國的大好河山,是中華民族能人志士層出不窮的深層原因。中小學要真正重視游覽觀光,發(fā)揮游覽觀光在學生愛國主義培育中的獨特價值,利用壯美河山激起中小學學生愛國主義意識,進而產(chǎn)生為國努力、為民奉獻的情感,最終為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形成創(chuàng)設條件。
四、從團隊活動中融合愛國“生長點”
愛國主義教育需要一個載體,使之把愛國主義為什么培育、怎么培育這一核心要義無痕地融進團隊活動中。這樣,愛國主義情感的培育不是無根無基的說教,而是有著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德育活動支撐的體系。
中小學學校應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引導學生了解國情,產(chǎn)生愛國主義情感??梢越Y(jié)合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如六一兒童節(jié)、五四青年節(jié)、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在清明節(jié)開展緬懷革命烈士紀念活動、在端午節(jié)舉行包粽子、劃龍舟等活動、在勞動節(jié)開展“勞動最光榮”等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小學學校也可利用經(jīng)典誦讀、國旗下講話、主題班隊會、入團入隊儀式等德育常規(guī)教育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些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就是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的“生長點”。中小學切實抓住德育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牛鼻子”作用,以德為首,把每一次德育活動做成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發(fā)展的每一個階段、每一次進步。
五、從國防教育中強化愛國“著力點”
開展愛國主義的保障是需強化國防教育,在國防的教育中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愛國主義情感。
中小學學校應深入開展憂患意識,對中小學生開展國防教育。中小學學校應注意國家安全觀的宣傳,通過形式靈活、內(nèi)容豐富的國防教育,使中小學生認識到黨和軍隊是國家的安全保障,這樣,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yǎng)就有了堅實的“著力點”。中小學學校應加強國防教育,使中小學生認識到:我們擁有強大的國防不是去侵略別人,而是更好地保護自己。國防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基礎;愛國主義教育是國防教育的發(fā)展。一個深深關系國家安全的中小學生,他就是一個愛國的中小學生。中小學要發(fā)揮好國防教育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切實發(fā)揮好“著力點”,提升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六、從理想信仰中提煉愛國“升華點”
要想對中小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仰的建設非常重要。一個有理想、有信仰的中小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愛國愛民。
中小學學校應注重理想信仰教育,結(jié)合課堂教學、德育活動等事項開展教育活動。一個有理想的學生,他一定胸懷祖國、視野寬闊,努力學習爭取向上?,F(xiàn)在,一些中小學學生理想喪失、信仰缺失,慢慢地導致愛國主義思想逐漸淡化、虛化、矮化,給個人發(fā)展、國家建設帶來不利影響。中小學應重視中小學生理想信仰建設,利用各種團隊活動、課程教學、研學旅行等途徑,無痕地滲透理想教育、信仰建設,讓中小學學生從小就樹立正確的理想信仰,為中小學生終生發(fā)展奠基。理想信仰就是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發(fā)展的“升華點”,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科學、完整的愛國主義思想,成為一個“四有”新人。
七、從課程建設中蘊含愛國“落腳點”
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落腳點是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最終促進對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中小學應強化課堂教學,發(fā)揮課堂教學對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和文化觀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根據(jù)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中小學應重視課堂陣地建設,配齊專職教師,開足開好各類課程,上好班隊課、思想政治課,切實強化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中小學學校在愛國主義教育中,一定要抓好“落腳點”,讓所有的愛國主義教育細化到每一門課程、每一節(jié)課堂中去,結(jié)合各自學科特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小學應整合語文、數(shù)學、英語、科學、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中的愛國主義素材,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特別是發(fā)揮校本課程在中小學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發(fā)展中的特殊地位,開發(fā)出一系列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校本課程。
中小學學校要想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需重視七點教育,多方發(fā)力、齊抓共管,挖掘一切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利用一切愛國主義教育契機,切實把愛國主義教育做好。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