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
【摘? 要】在學校教育中,堅持在“以生為本、以學為主”新課程教育理念下,積極開展“讓學生學習,引學生思考”的“讓學引思”學科活動,是一項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的重大藝術性課題。筆者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就如何做好“讓學引思”試簡要闡述之。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本學主理念;讓學引思主導;教學相長
單從字面上來看,“讓學生學習,引學生思考”不僅是在教育理念上與時俱進的問題,切實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指導思想,更是在教學行為上積極轉換的現(xiàn)象,為新形勢下的學科活動做出了戰(zhàn)略性指向和戰(zhàn)術性指導?!白寣W引思”是一種新生教育事物,需要廣大教育人將之作為一項有利于教學相長的重大課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探究中善于反思。筆者歷經了一段時期的探究與反思,初步取得了相應的實踐做法和成功經驗。現(xiàn)立足于小學數學課程活動的視野,擬就基本策略有效性構建角度,試簡述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一、善于在“激發(fā)學趣”中不斷地走向讓學引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绕鋬和蛔?,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始終離不開“情趣”元素的涵養(yǎng)和滋潤,否則,就會走向“疲勞學習”和“事倍功半”的不良境地。與之相應的是,只有通過激發(fā)學習情趣,營造善教樂學的良好氛圍和積極心態(tài),才能把兒童逐步引向令人期待的“讓學引思”道路。以“游戲化課程”為例。在“分數”內容課堂教學中,教師把“兔爸爸分大餅”故事適時地引入其中——把大餅分為“1/4、2/8、3/12、4/16”:其中分母為兔爸爸所分配的份數,分子為每個小兔所得到的份數,請問它們所得大餅是不是一樣多?面對這種游戲,孩子們不用揚鞭自奮蹄,紛紛投入思考和討論中。
二、善于在“生活鏈接”中不斷地走向讓學引思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同樣道理,數學知識也是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它的外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理論和實踐充分表明,教師善于把數學課程投放到社會生活大背景下,不僅有利于開辟源源不斷的活水渠道,而且有利于不斷地優(yōu)化結構和過程,增加教學的寬廣度和深厚度,促進學生更好地內化遷移和學用結合。比如“相遇”問題,既是教學重點又是學習難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演繹生活中“兩車相遇”“兩車相向”“兩車同時”等“運動”過程和狀況。如此而為,既可引導兒童加強直觀感知,又能促進較好地理解知識點,教學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三、善于在“加強體驗”中不斷地走向讓學引思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闭嬲饬x上的學習和應用,本身就是一種不斷體驗并逐步內化的過程。只有建立在“自主體驗(或親身實踐)”基礎上,才能切實有效地求取“真知”、學做“真人”。這才是實質性的“讓學”與“引思”。比如,在教學“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內容時,首先提問全班喜歡什么玩具,在許多人回答“積木”后,教師讓大家把積木拿出來,并引導從中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積木,用它們的某一個“面”(任意選)在白紙上畫出一些圖形。在此基礎上,讓大家把圖形剪下來,比一比誰“畫得多、剪得好”。最后,要求對圖形進行“分類”,并且尋找一些規(guī)律現(xiàn)象。這不是“讓學引思”嗎?
四、善于在“雙線互動”中不斷地走向讓學引思
這里所說的“雙線”,即是指“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兩種形式。在令人欣喜的教育“微時代”里,教師根據實際課程和學生發(fā)展等需要,把“雙線教學”有機地互動起來,不僅有利于活化課程形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而且有利于把學生逐步引向“讓學引思”發(fā)展道路,為開發(fā)課程資源、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尋找實質性的技術支撐。比如,對于一些教學重難點內容,可通過“小視頻”制成“微課”形式,讓小學生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或課前進行介入,把教學“窗口”實現(xiàn)“前移”,為開展節(jié)約型的“讓學引思”課堂活動打下良好基礎。再如,把“易混型”“易錯型”知識點形成“信息集錦”,讓小學生在課后時間正誤對比、勤學善思。
五、善于在“激勵評價”中不斷地走向讓學引思
“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知識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庇捎谛闹前l(fā)育的規(guī)律性,小學生對于教師具有較強的依賴性,來自老師的言行舉止、喜怒憂煩對于他們的作用很大、影響很深。這就是說,“讓學引思”活動的成功與否和質效的高低大小,雖然最終取決于學生主體這種因素,然而,教學藝術和教師態(tài)度同樣地非常重要且不容忽視。尤其在啟蒙教育這一“黃金”時期,教師既要在主導教學中善于“激勵、喚醒、鼓舞”,還要在各類“評價活動”環(huán)節(jié)善于講求教學的“藝術性”,為促進“讓學引思”的有效性開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這雖然屬于“詩外工夫”,卻是同樣重要得很。
總之,“讓學引思”是一種智慧現(xiàn)象,又是一種教學藝術。在學校教育中,只有堅持做到并認真做好“善讓”與“智引”,才能不斷凸顯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有效“主導”作用。
【參考文獻】
[1]邱月芹.基于“讓學引思”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9年第5期.
[2]黃月生.“讓學引思”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