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當中利用思維導圖提升教學效率,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豐富個人知識儲備,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化學;教學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及時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上做出改進,嘗試利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教學策略,給學生提供更優(yōu)越的化學學習環(huán)境,盡可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高中階段形成較強的化學思維習慣,提升個人知識水平。接下來,筆者將以思維導圖及其高中化學教學價值為切入,從多個方面簡單介紹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當中利用思維導圖提升教學效率。
一、高中化學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理念過于落后
雖然在全新的教學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提出并且也實施了一段時間,但是就目前高中化學的教學現狀來看,教師依然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以高考為標準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學習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學習過于被動,導致學生無法完全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強。同時化學教師在課堂當中忽視了和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即便有所交流,也僅僅只是停留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影響到教師對于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了解,因此教學脫離了學生實際,沒有給予學生個性化的教學,影響到教學的質量。
(二)過于重視理論教學
就目前高中化學教學來看,教師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更加注重向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特別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通常會讓學生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學生不僅學習的效率不高,同時也會在這種單一枯燥的學習方式當中磨滅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此外,基于化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其有著極強的實踐性,因此實驗教學本應是化學教學當中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教師更加傾向于用演示實驗等方式來代替學生自己動手,導致學生具有很強的理論能力,但是一旦涉及實踐能力就有所欠缺。
(三)教學方法落后
就目前高中化學教學來看,教師的教學方式依然比較傳統(tǒng),常常沿用“灌輸式”“經驗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這就導致教師經常以自身為主體,以教學經驗為主來制訂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開展教學設計,并且在課堂當中完全依照課堂預設來進行教學,整個教學的氛圍比較枯燥和死板,靈活性不足。
二、思維導圖及其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價值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過程以圖片、符號、文字等形式進行思維展示的工具,讓思維變得直觀化。思維導圖能夠直觀展示出特定的思維模型,通常都會具有一定的邏輯規(guī)律特點。從思維導圖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來看,可以選定某個特定的關鍵詞作為核心,之后按照符合規(guī)律要求的方式利用連線、分支畫圖等形式來進行相關信息的填入,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高中化學課程具有非常繁多的知識點,但不同教學內容中也能夠找到一些關聯關系,將思維導圖運用到高中化學教學中有著顯著的現實價值。首先,是有助于學生的化學知識高效掌握。通過思維導圖,化學零碎的知識點可以有機串聯起來,幫助學生系統(tǒng)化地進行知識記憶。其次,是有助于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揮。思維導圖的整理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每個學生在整理歸納的過程中都能夠鍛煉自身的思維模式,同時也是由傳統(tǒng)被動接受到主動去探究學習的轉變,更好地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特點。最后,是有助于學生的查漏補缺。在思維導圖融合下,細致的知識結構脈絡能夠幫助學生發(fā)現短板,通過對應的強化學習來彌補和提升,切實有效地提升化學綜合素養(yǎng)。
三、高中化學課堂中思維導圖融合實踐策略
(一)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前預習
無論進行哪一個學科的學習,預習都是至關重要的。通過預習,學生能夠對即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初步的了解,并且通過自學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認知,從而打開自己的眼界。在自主預習的過程當中,學生需要發(fā)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收集并且整理知識,因此將思維導圖應用于知識的預習過程當中,能夠幫助學生對于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也可以更好地理順知識之間的關系,明確知識要點。
比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生活中的氧化還原反應來制作思維導圖,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當中,能夠有意識地觀察并且查詢生活里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圍繞氧化還原反應的形態(tài)改變以及反應之后的物質有何用處等等來進行思考,并且結合書本上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進行進一步的整理。在繪制的過程當中,學生既學習到了課本當中的知識,同時也完成了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結合,提高了知識的應用能力。比如化學反應生成物的元素在兩個反應物當中都有,那么應該如何去分辨是由哪一個反應物變化來的?此時學生可以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將完整的化學方程式作為導圖的框架,在其中填充關于2Na2O2+2H20中氧元素的價態(tài)變化,然后再繪制出另外一個思維導圖,和同一個物質的元素放在一起,用箭頭的方式來模擬實驗的過程以及元素價態(tài)的變化。會發(fā)現,事實上這一個化學反應是分兩個步驟進行的,第一步是過氧化鈉和水之間的反應,第二步是過氧化氫的分解,第一步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所以氫氧化鈉不是氧化物,也不是還原產物,而第二步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其中的氧元素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因此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利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方程式中的反應過程,從書本中的知識出發(fā),加深其對于知識的理解。
(二)利用思維導圖,整理課堂筆記
高中化學學科學習起來難度很大,而且各個知識點之前的聯系沒有那么緊湊,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時候往往不容易將所有知識整合在一起。而且,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隨著化學課業(yè)任務的不斷增多,他們所要整理的知識內容自然也積累了不少。化學學科是一門跟實驗有著緊密聯系的學科,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時候,不僅僅要將各種理論知識牢記在心,而且還需要結合實驗深入探究,從實驗中找尋化學知識核心內涵,化學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獲得穩(wěn)步發(fā)展,就需要巧妙地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整理課堂筆記,完成教學計劃。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電解質與物質結構關系”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跟“非電解質”兩種化合物種類。這個時候,學生自然就會對“電解質”的概念產生更強烈的疑問,想要知道化合物區(qū)別的標準是什么?從而順利引入“電解質的概念”這一知識點。接著教師再按照電解質的概念,將電解質化合物分成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強弱不同的電解質又按照之前學生曾經學習過的“酸、堿、鹽”等概念,分別按照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進行區(qū)分……通過這種分類方式,教師不但給學生進行電解質相關知識的介紹,而且還帶領學生一起復習了離子化合物、酸堿鹽、共價化合物、單質、純凈物等概念,更好地將紛雜的化學知識點加以整合。
(三)利用思維導圖,理解重難點知識
高中化學課程中每個章節(jié)的重難點都比較零碎,給學生的學習與記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思維導圖應用于化學學習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能夠用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出重難點知識,從而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關,更好地理解和鞏固所學內容。比如:在電化學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去記憶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在溶液當中的熔融狀態(tài),在思維導圖繪制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重難點知識作為講解的重點,并且借由思維導圖的指示,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去理解分解通電原理,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相關問題時,教師也可以結合思維導圖來進行講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抽象性的知識,在課下可以從思維角度出發(fā)來進行復習,結合教材當中的內容完成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再如:在學習到“有機反應基本類型”這節(jié)課的時候,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取代反應、聚合反應、消去反應及加成反應等種類較多,且取代反應還可以分為鹵代反應、酯化反應、水解反應等,對于這些重點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再次細化來進行展示,便于學生的學習記憶。
(四)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拓展活動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時間畢竟有限,由于各種原因的存在,無法在45分鐘之內將本節(jié)課的所有的化學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也是十分正常的。而學生要想進一步提升個人化學水平,就需要通過課余時間進行深入了解。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將知識以及概念用更具體的方式展現出來,學生結合圖與線條等記憶起來更輕松,而且當他們回過頭復習的時候,也能迅速依照思維導圖里面知識的聯系完成新舊知識的串聯。學生通過合理利用課外時間展開對化學知識拓展研究活動,不但提升了個人的化學知識水平,而且逐漸學會將思維導圖模式應用到各種知識的學習當中,形成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
比如:教師給學生講解鈉的相關性質的時候,就可以從鈉的化學性質里面的“與非金屬反應”“與水反應”“與鹽溶液反應”三個方面幫助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當鈉與非金屬反應的時候,有比較經典的鈉與氧氣反應、鈉與水反應以及鈉跟硫酸銅溶液反應等。學生通過分析該思維導圖,能夠很好地掌握鈉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可以用化學語言完整而清晰地將鈉相關化學反應表達出來,并利用課余時間,在實驗室等專門的實驗場所利用親自動手實驗的方式將知識徹底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五)利用思維導圖,找準主要目標
教師可以在課上為學生提供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相關思維導圖,以此來為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讓他們知道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該導圖而展開的。繼而,學生也都基于本導圖繪制個人學習思維導圖,對于學生不理解或不明白的某些知識點,教師要耐心引導學生通過改變組合方式、重新調整思維導圖結構等方式確立新知識與舊體系之間的關系,并結合小組討論等形式激發(fā)學生探究熱情,促進學生主動融入對知識體系的修改與完善任務當中去。
當學生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整個“氧化還原反應”轉變成問題的研究。教師按照“是否得氧”與“物質種類”兩條學習線索,讓學生依據這個思維模式構建思維導圖。要想學好“氧化還原反應”,學生要從得失氧的角度判定該反應究竟是氧化反應還是還原反應。繼而從物質種類角度去辨別其反應屬于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還是復分解反應。經過這樣的判斷,學生已經能夠對于反應當中電子排列與轉移情況有清晰的認知,從而順利完成對反應類型的判定以及具體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六)思維導圖在復習當中的應用
高中化學本身的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復雜,但同時龐雜的知識也比較零散,所以學生在學習起來感覺有些困難。對于其記憶能力要求更高,要求學生能夠精準地對其進行記憶,在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當中,學生通常在化學學習中出現邊學邊忘的情況,同時在高中化學學習中,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比較強,所以學生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就必須要有著扎實的知識基礎,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上完成新知識的吸收和內化。但是在傳統(tǒng)的復習模式當中,學生的復習效果并不佳,并且在復習當中會出現遺漏的問題,導致沒有通過復習學習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以每一章節(jié)當中的重難點知識為關鍵詞,用層級方式來表現出其中的小結內容,配合圖形、線條、顏色等元素將相關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從而幫助學生構建起一個完善的知識網絡,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為學生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
(七)利用思維導圖促進課堂互動
為了能夠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提高互動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從而保證化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但是在傳統(tǒng)的化學課程當中,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不高,很少能夠和教師之間形成有效的互動,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以關鍵詞為核心,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來完成思維導圖的設計,并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設計好的思維導圖展示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需要通過合作來共同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孤軍奮戰(zhàn)的學習局面,既提高了學生在知識點上的掌握能力,同時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合作的意義,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以提升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參與程度。
結束語
高中化學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化學知識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與個人知識水平,巧妙利用思維導圖為學生理清學習思路,盡可能讓學生在今后學習知識的時候都多多利用思維導圖明確學習目標與學習方法,將知識整理清晰,從而才能夠保證個人化學知識水平穩(wěn)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志文.探析思維導圖構建高中化學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17):213.
[2]高從俊.思維導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南北橋,2019(13):125.
作者簡介:王紅菊(1990—)女,漢族,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人,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化學。
249750078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