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 要:解答歷史選擇題的方法有很多,排除法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依據相關規(guī)則和題目條件使用排除法分析這個題目,可以幫助學生高效地獲得正確答案。本文以排除法在歷史選擇題解答過程中的應用為研究重點,詳細闡述選擇題的一般命題方式、排除法的應用優(yōu)勢,而后提出指導學生充分掌握排除法的相關教學策略。通過這一系列研究工作,我們可以對排除法的應用條件和歷史選擇題的基本命題方式有一個清楚地認知,這也有助于豐富學生的題目解答方法,提升其解答正確率。
關鍵詞:排除法 歷史選擇題 高中歷史 教師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6.046
一、選擇題命題方式的解析
為了更加詳細地認識高中歷史選擇題的一般命題形式和本質特征,本文選擇了一道歷史選擇真題作為解剖對象:北宋時,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萬斛,令江淮、兩浙諸路種植,后擴大到北方諸路;宋仁宗時,大、小麥被推廣到廣南東路惠州等地。南宋時,“四川田土,無不種麥”。這說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發(fā)明翻車提高了生產力C.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均衡 D.民眾飲食結構根本改變。對這道題目的主要內容和其對應的考點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個結論:第一,題目本身具有非常明顯的材料性。雖然這道題目是一道選擇題,但是并沒有直接給出最終問題并要求學生在所有選項中進行選擇,而是通過一定的材料為鋪墊最終提出主要的問題。這種命題形式和材料分析題具有很強的相似性,不同的是前者明確給出了一個固定的范圍和選項要求學生選擇,后者則需要學生依據自身對題干的理解組織語言作答。第二,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從最根本的角度而言,選擇題是考查學生書本知識掌握情況和應用能力的主要形式,所以在命題過程中必須以歷史教材為命題源泉,但如果只是將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初步改編,也很難達到系統(tǒng)性考察學生知識掌握效率的目的,所以一些選擇題在命題方式上往往遵循著源于書本但又高于書本的基本理念。上述題目便是非常典型的代表,這道題目考查的是中國古代經濟史的相關內容,以宋代基本的農作物種植為考察切入點,通過向學生介紹當時的社會狀況進而形成問題。但是我們仔細閱讀這道題目就會發(fā)現,它和歷史教材上相關知識的銜接并不是直接的,更多地是要求學生針對這則材料本身進行詳細解讀選擇正確答案。例如“區(qū)域經濟結構趨于均衡“這一說法基本符合宋代的經濟特征,但是這種說法并不是這則材料表現得最為直接的一項內容,所以該選項要被排除。因此,對高中歷史選擇題的命題方式和基本特征有一個清晰把握,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教學重點、傳授學生優(yōu)質解題方法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
二、排除法應用的基本優(yōu)勢
排除法是學生在解答歷史選擇題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的經典方法之一,通過相關標準或依據排除干擾選項,最終得到正確答案,對學生應對考試有著巨大的幫助??傮w來看,排除法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
第一,排除法為歷史學科素養(yǎng)相對薄弱的學生正確答題提供了巨大幫助。學生學習歷史知識,不僅是為了提升自身學科綜合素養(yǎng)與知識應用能力,同時也包括在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這一部分。解答歷史題目需要學生擁有穩(wěn)定的知識儲備,對題干材料的閱讀理解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準確理解題干的實質和主題是正確作答相關題目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但這對那些歷史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而言無疑是一項困難的工作。而排除法恰恰給了這些學生正確解答題目的便利條件,學生通過使用排除法直接排除錯誤選項,這樣即便對題干的實質把握不準確,也能選擇出正確答案。例如在解答上述題目的過程中,“發(fā)明翻車提高了生產力”這一選項的表述是錯誤的,因為翻車發(fā)明于東漢時期,并不是宋代。根據這一點可以將這一選項直接排除,正確答案的選擇范圍也由四個變成三個,學生答題正確率也就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第二,排除法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工作量。在大型考試中,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尤其是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考場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影響甚至決定學生的命運。所以學生要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盡可能縮短每一道題的答題時間,而排除法恰恰是可以幫助學生在不影響答題正確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其工作量,提升時間利用效率的重要方法。拿到一道題目,首先閱讀題干和選項的信息,把其中最基本的部分標出來,然后根據選項本身表述的正確性以及選項和題干表述的相關性這兩個原則進行排除,進而選擇出正確答案。這種方法可以避免學生對整個題干材料進行長時間的深入解讀和分析,降低了學生的工作量,同時也提升了整體答題效率。
三、排除法的教學策略研究
排除法在歷史選擇題的解答過程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傳授學生基本的排除法,從而增強學生對歷史選擇題的相關能力。筆者認為,排除法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依據選項表述正確性而排除
依據選項表述正確性進行排除是排除法的重要應用形式,這種排除方法往往具有很高的準確率。教師可以將上述題目的整個解題流程作為案例向學生作出展示:首先通讀題目,明確掌握了“宋代”這一基本時間,而后仔細閱讀每個題干的表述:“發(fā)明翻車提高了生產力”這一表述錯誤,因為翻車發(fā)明于東漢時期,故而排除這一項;“民眾飲食結構根本改變”這一表述錯誤,因為時至今日,我國居民的基本飲食結構也沒有發(fā)生根本性改變,仍然呈現“南方食米,北方食面”的基本特征,故而排除這一項。至于剩下兩項“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均衡”“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本身表述并沒有明顯錯誤,暫時無法排除其中之一,需要根據與題目的相關性這一標準進行排除,這一點在下文中會有詳細闡述。依據選項表述正確性進行排除是一種有效刪除干擾選項、增加學生解題正確率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具體的應用階段,我們也要注意到兩個最基本的條件:第一,依據選項表述正確性進行排除需要建立在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掌握這一基礎上。我們之所以立刻排除“翻車發(fā)明提高生產力”這一選項,是因為我們知道翻車發(fā)明的時間是東漢而不是宋朝,而這也是歷史教材上的基礎知識,是需要學生牢固掌握的。如果學生基礎非常差,那么就不能準確識別這一錯誤選項。因此,使用排除法雖然相對方便,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就可以懶散懈怠了。第二,排除法的應用是依據多項指標進行排除從而得到唯一正確答案的過程。在歷史題目設置中,每一個選項的設置初衷都是不同的,尤其是一些錯誤選項的設置更是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基本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思維的考察,如果學生的學習思維存在欠缺,便理所當然地認定錯誤選項為最終答案。所以,在排除各選項的過程中,我們也要經常使用兩種以上的參考標準。在解答上述題目時,依據選項表述準確性只能排除掉兩個選項便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2.依據選項與題干相關性排除
科學使用排除法的另一個重要步驟便是依據選項與題干的相關性進行排除,這也是除“依據選項表述正確性”這一排除依據外的另一種重要依據。這種排除方式主要針對那些本身表述并沒有錯誤,但是與題干幾乎沒有相關性的選項。我們仍然以上述選擇題為例,經過了一系列的排除工作后,正確答案就存在于“區(qū)域經濟結構均衡”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這兩項之間。因此,我們可以再次閱讀整個題干,嘗試分析題干要說明的主要問題或情況。題干材料的主要內容如下:北宋時期,宋真宗從福建取了一些占城稻并命令江淮、兩浙地區(qū)種植……宋仁宗時期,大麥和小麥也推廣到了廣東地區(qū)。材料本身反映的是不同種類的農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所以與此最為相關的便是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因為只有土地利用效率不斷提高,農作物的大范圍種植才會成為可能,二者之間的關聯(lián)性是非常強烈而直接的。而僅僅憑借農作物的種植種類就判斷整個區(qū)域的宏觀經濟結構,顯然不具備強烈的說服力。因此,“土地利用效率提高”這一表述和題干的相關性是更強烈的,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才會排除另一選項。依據選項與題干的相關性完成排除工作需要學生對整個題目材料進行一定分析,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練習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技能。
排除法是學生在解答歷史選擇題的過程中會使用到的優(yōu)質方法。因此,正確解讀歷史選擇題的命題特征以及排除法的基本應用條件變成了教師的重要任務。為此,每一名歷史教師都要積極承擔自己的教學責任,指導每一名學生將排除法應用得爐火純青,有效增強其歷史選擇題解答能力。
參考文獻:
[1] 范宗寶《排除法——提高歷史選擇題正確率的利器》,《求學》2019年第6期。
[2] 楊貞《用好排除法巧解高考歷史選擇題——以近五年全國課標歷史卷為例》,《廣西教育》2019年第2期。
[3] 胡濤《排除法在高考歷史選擇題中的妙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年第8期。
[4] 楊清云《做好歷史選擇題的一把鑰匙:“排除法”》,《考試周刊》2009年第18期。
317450190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