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麗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傳統(tǒng)課堂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面臨較大的挑戰(zhàn)和壓力,需要尋求更具有新意且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生物作為高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其知識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在學習理解過程中普遍存在困難,再加上部分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枯燥,導致學生未能積極參與探究學習,影響教學效率和質量。對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可從多方面創(chuàng)新和改革教學方式,引領學生高效理解和掌握知識,為后續(xù)應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生物;新課改;教學策略
新課程改革最為顯著的特征即充分重視學生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理念,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在深入思考中高效理解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生物作為高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方式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再加上該課程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特征,更需要教師運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興趣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學生學情選取合適的教學方式能完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在與知識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特定情境中,驅使學生主動探究思考,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一、高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
(一)未足夠重視生物學科。由于生物課程在考試中未占據(jù)較多分數(shù),故而很多師生將更多的重心傾向于語文、英語、數(shù)學等學科,未足夠重視生物學科,長此以往學生思想觀念則會發(fā)生變化,潛意識忽略生物學科并在課堂中頻繁出現(xiàn)注意力渙散、課后未認真完成作業(yè)和課前預習等,造成生物考試成績較為落后,日積月累導致學生出現(xiàn)嚴重偏科問題,缺乏探究生物知識興趣,長期惡性循環(huán)只會降低生物教學質量。
(二)教學方式枯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最為顯著的變化即鼓勵教師自我反思和歸納總結,不單單是傳授知識和技能主體,還要為學生傳授高效學習技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等學習意識,凸顯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重要性和必要性??v觀高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仍有多數(shù)教師運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未充分考慮學生學情為其灌輸大量知識,造成學生未具備獨立思考和探究意識,上述枯燥落后的教學方式不僅對教學效率和質量提升造成影響,更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目標與要求,學生在此環(huán)境下未能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三)單一考試論。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知識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引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習興趣目的。雖然生物教師針對上述要求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然而受外界以及其他因素影響,很多學校和生物教師依舊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標準,以至于未能運用評價考核標準考查部分非試題要求的教學內容,長此以往演變?yōu)橐劳蟹謹?shù)無效教學。故而,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產生思想包袱,最終放棄對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繼續(xù)轉移至傳統(tǒng)教育。
二、基于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物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實驗,活躍生物思維
相關教育實踐指出,教師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活躍其生物實驗思維。學生在傳統(tǒng)演示實驗中只能緊跟教師預設好的教學思路觀察實驗現(xiàn)象和被動理解記憶相關知識,整個過程不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和智慧,更無法設置對實驗方案進行創(chuàng)新,長此以往還會造成學生喪失探究生物知識興趣。隨著新課程改革實施,實驗內容調整為活動探究,雖未對學生實驗或演示實驗進行明確規(guī)定,對實驗方案也未提出具體要求,卻為教師科學合理調整實驗方案提供了依據(jù)。以“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實驗教學為例,教師緊貼現(xiàn)實生活引領學生探究思考,例如:媽媽包白菜餡餃子時加入鹽會滲出大量水分,如果在澆花時過多地運用肥料則會導致其枯萎等,借助上述生活化問題啟發(fā)學生質疑并做出多種假設,隨即讓學生選取實驗材料和器材自主設計實驗,再相互合作完成實驗。當學生完成實驗后可設置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部分植物細胞會因吸水過多而出現(xiàn)漲破嗎?”“高濃度植物細胞會產生哪些變化?”學生在問題引導下繼續(xù)探究解讀知識,活躍生物思維的同時增強動手實踐操作能力,提升科學素養(yǎng)。
(二)實施建模教學,簡化知識難度
高中生在生物學習中借助建模教學能構建各種與知識相關的模型,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掌握建模方法,以及建模在生物學習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逐漸形成建模思維以及提升運用建模方法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與此同時,建模教學目的即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在生物教學中應用建模教學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學生構建和運用模型能力,提升探究水平。此外,實施建模教學能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和思考問題,當學生在建模學習中獲得成功后就會增強學習動機,實現(xiàn)高效學習。
以“DNA分子結構”教學為例,該章節(jié)在于讓學生理解DNA分子結構特征以及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建構DNA分子結構模型。教師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一張中關村高科技園區(qū)DNA雕塑,隨即為學生介紹克里克與沃森兩位科學家發(fā)現(xiàn)DNA分子雙螺旋結構。之后讓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并相互討論,在此過程中展示以下問題:“當兩位科學家探究DNA分子時,科學研究領域對DNA有沒有產生新的認識和發(fā)現(xiàn)?”“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與英國科學家威爾金斯各自做出哪些貢獻?”“奧地利生物化學家查哥夫如何認為堿基的數(shù)量關系?”通過問題使學生感悟科學家們堅持不懈的科學探究精神。緊接著教師提出問題:“克里克與沃森兩位科學家在其他科學家?guī)椭聵嫿ê畏N模型?該模型有何特征?”學生在深入思考和閱讀教材后結合針對上述問題做出以下回答:“1.DNA分子磷酸與脫氧核糖交替連接并在外側排列后構成基本骨架,內側則有堿基存在。2.DNA分子由兩條朝著反向平行盤旋的雙螺旋結構鏈組成。3.堿基借助氫鍵依次排列成A與T、G與C配對的堿基對,上述一一配對的堿基關系可稱作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痹谏鲜鼋虒W中引領學生理解建模在科學探究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為后續(xù)開展建?;顒幼龊娩亯|。在構建模型中要求各個小組根據(jù)DNA分子三個特征構建包括8個堿基對DNA分子,完成建構后各個小組展示模型,其他小組進行點評。例如:部分小組所構建的模型中存在非合理地方,如;磷酸與脫氧核糖在同一核苷酸中連接位點非正確。各個小組結合模型存在問題給予糾正,生物教師及時指導仍存在問題小組。在模型遷移和運用過程中,邀請各個小組寫出所建構的DNA分析模型中涵蓋的堿基序列,隨即問題:“大家寫的都是正確的堿基序列嗎?”“不同的堿基序列是相同還是不同生物?”學生思考后做出回答,教師點評學生回答并指出所寫的序列均正確,堿基序列可能屬于同一與不同生物,即使相同生物體內也會有不同堿基序列,部分具有遺傳效應堿基序列可稱為基因。完成建?;顒又行柚笇W生深入思考和反思,從而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印象。
(三)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反思
問題導學法體現(xiàn)當前很多新型教學方式特征,可以說集各種類型教學方式優(yōu)勢于一體,正是這種新穎的教學理念提升了教學有效性。與此同時,該教學方式強調的思維特征以發(fā)散性為主,通過為學生提供開放和諧的自主探究學習空間使其不斷夯實知識基礎,強化學習能力。以問題形式呈現(xiàn)知識內容能促使學生在思考中形成良好生物思維,最重要的是促使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并靈活應用生物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提升生物綜合素養(yǎng)。毫無疑問,當前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驅使下已逐漸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模式,問題導學法的出現(xiàn)在于優(yōu)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意識在引導作用驅使下得到強化。所以,師生在問題導學法中處于平等地位,使二者高效銜接的同時提升教與學協(xié)調性,有利于學生找到符合自身學情的學習方式,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
以“血糖調節(jié)”教學為例,生物教師設置以下問題:1.正常人血糖水平如何?2.人體血糖來自哪里以及去向哪里?3.該如何調節(jié)餐后血糖?4.在激素調節(jié)中,發(fā)揮降糖作用的激素是哪些?具體有何種作用?5.哪些激素能提高血糖濃度?分別有哪些作用?6.人體在運動后該如何調節(jié)血糖?隨即采用建構模型方式建立血糖平衡調節(jié)模型,隨即讓學生對血糖調節(jié)生理過程進行描述。生物教師在上述問題設計中緊貼學生認知與心理特征,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已學習血糖相關知識,所以前兩個問題以“正常人血糖水平如何”與“人體血糖來自哪里以及去向哪里”展開,目的在于提升學生解決該重難點知識自信心,也為后續(xù)教學做好鋪墊。隨即生物教師將血糖調節(jié)分為神經調節(jié)與激素調節(jié),其中激素調節(jié)由升糖和降糖兩大激素共同發(fā)揮作用,故而可細分為升血糖與降血糖兩大過程。緊接著生物教師比較分析經分解后各過程特征,重點為激素調節(jié),升血糖與降血糖的機制與關系在激素調節(jié)是重難點,再結合各個過程關系與重難點展開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設計體現(xiàn)邏輯思維的問題串。最后歸納總結血糖調節(jié)整個變化過程,形成系統(tǒng)化知識體系的同時對所學知識形成深入理解。
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實施推動學科改革和創(chuàng)新,為更好地培養(yǎng)高質量和高水平人才奠定基礎。在高中生物合理應用教學方式能激發(fā)學生深層次探究知識興趣,改變以往依附于教師思考和被動學習現(xiàn)狀,充分體現(xiàn)主體作用。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全身心投入課堂,緊跟教師教學思維前進,逐漸形成自主探究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切實提升學習質量。高中生物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問題,引領學生主動與合作探究知識與問題,增強知識應用能力,對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瓊.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35):105-106.
[2]陳麗.新課改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013(15):91.
[3]應國理.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課堂優(yōu)化策略分析[J].科普童話,2019,(7):37.
[4]姜燕.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策略[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20(16):1.
[5]高彥.談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生物教學策略[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9(3):1.
[6]范廣飛.新課改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7):2.
33095019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