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組織編寫的小學語文教材相較于蘇教版教材而言,實現(xiàn)了小古文的“從零到有”“從零到多”,教材銜接下的中年段的小古文學習勢必對于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構成雙重挑戰(zhàn)。本文旨在智用創(chuàng)新高效的“微課程”“微合作”“微實踐”等方式,探討部編版中年級小古文高效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引領孩子們玩轉(zhuǎn)小古文。
【關鍵詞】教材銜接;小古文;微課程;微合作;微平臺
2019年秋季,全國統(tǒng)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語文教材,這是近30年來,關于語文學習的一次重大革命。部編版教材新增了16篇小古文,其中中年段有6篇。那么教材銜接下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年段小古文探究要走向何處呢?微課程、微合作、微實踐等更加創(chuàng)新高效的形式給了我們?nèi)碌乃悸泛屯黄?,本文旨在智用三個“微”,讓學生愛上小古文,玩轉(zhuǎn)小古文,在閱讀小古文經(jīng)典中,將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深深植入自己的骨子里。
一、妙用“微課程”,盎然趣味來
小古文的語言和現(xiàn)在的書面語相差甚遠,教師在小古文教學時要做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就是激趣,將看似難度系數(shù)較高的任務進行提前“降解”,讓他們能自然地克服畏難情緒擁抱小古文。微課程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jié)合而開創(chuàng)出來的新型教學模式,其有著簡短明確、重難點集中等多重優(yōu)勢,微課的恰如其分的使用能有效地初步掃除學習的障礙、激發(fā)學生學習小古文的興趣。
(一)“做”上學微課、活教燃動力
微課程是如今教師課前的“教”的一個創(chuàng)新高效的形式和載體,當然這也要建立在學生能動地“做”的基礎上。如第一篇小古文三上的《司馬光》的教學,由于這是部編版教材的第一篇小古文,也是剛剛經(jīng)歷教材銜接的學生們學習的第一篇小古文,學生對于什么叫小古文、小古文的特點、學習方法等幾乎一無所知,如果僅憑課堂教學的兩教時,很難扎扎實實地達成全部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可以先布置學生去查找小古文的一些知識、作者司馬光的介紹等,嘗試利用工具書等方式讀準讀通這篇小古文,在學生“學”“做”的基礎上,將老師制作的關于小古文知識、作者簡介、小古文范讀等內(nèi)容的微課發(fā)給學生,讓他們下載觀看,讓他們利用微課去更正豐富自己的認識,并且跟著范讀學著古人的樣子,初步讀準讀通《司馬光》這篇小古文,這樣創(chuàng)新而又接地氣的方式定會一下子點燃學生們對于小古文學習的熱情。
(二)“學”上做微課、活做見高效
微課的制作不僅是教師“教”的工具,還能成為師生互動的一種連接。如三下小古文《守株待兔》的教學,在布置學生們的預習任務時,讓學生自己講講這個故事給父母聽并將音頻傳給老師,老師選擇講得最生動的一位同學的故事音頻,配上生動的畫面加以完善做成了一次“學生微課”。導入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順勢播放這位同學的《守株待兔》的微課故事視頻,相信學生們驚嘆之余會積極性高漲,整堂課學生們都會處在主動學習的濃厚氛圍中,且對于之后老師布置的朗讀背誦講故事之類的打卡任務會異常積極,無論是課前課后的預習復習還是課上的學習定會變得更加高效了。
其實微課程在小古文教學中的適用遠遠不止以上我提到的兩個例子,還可以穿插在課堂上對于重難點的攻克、課后小古文的情境背誦、延伸學習等??傊钣谩拔⒄n程”,能極大點燃學生學習小古文的熱情,讓學生不禁感到盎然趣味來,愛上小古文,玩轉(zhuǎn)小古文。
二、巧用“微合作”,得來不覺淺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焙献鲗W習一直是我們倡導的理想高效的學習方式,而“微合作”的巧用,則能為小古文的教學提供良好有效的范式。“微合作”,顧名思義,即三人小組合作,盡可能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提供給學生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擁有更多展示屬于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題策略的機會。微合作的三人小組,就像是學生在課堂上的“小家”,課堂不再是幾個學生的交流場,而給了每個孩子交流學習的空間,每個學生都可以愜意自由地感知到小古文學習的快樂。
(一)演讀“微合作”,樂學在其中
小古文學習的基本要求是讀準讀通讀懂,往往我們的小古文教學課堂上在教授小古文時,采用“老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模式,從讀準讀通到理解意思到背誦小古文,機械重復,索然無趣。對于故事類的小古文,我們可以利用小組內(nèi)的微合作,會事半功倍。在教學四上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時候,讓每個微小組先在小組里進行了合作學習,一位負責斷句,一位負責朗讀,一位負責表演動作。做完一遍轉(zhuǎn)換分工,一共進行三輪。在這三輪自主學習中,只花費了三分鐘左右的時間,但是班級中的每個孩子都能學會這篇小古文的斷句、朗讀,通過表演動作也完成了對于這篇小古文的理解,表演的過程中我還允許小組進行適當改編,加上小組設計的獨特的文言臺詞,學生們樂學在其中,也對這篇小古文有了準確而又豐富的理解。
(二)仿寫“微合作”,思維放光彩
對于一些語言結(jié)構有模仿性和啟發(fā)性的小古文,也可以利用小組的“微合作”進行仿寫的訓練。在教學《鐵杵成針》后,我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分享自己曾經(jīng)做了一件什么事明白了一個道理,小組合作用簡潔的方式寫寫這個事及明白的道理。每個小組都迸發(fā)出了自己的智慧,激發(fā)出了古文別樣的光彩。通過微合作,進行小古文的仿寫訓練,用到的地方很多,句式的仿寫、構思的仿寫、情節(jié)的仿寫等,這種思維的激蕩讓小古文的仿寫別有一番滋味。同樣的,在小古文的教學過程中,“微合作”的作用遠不止上面所呈現(xiàn)的,我們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在微合作中讀一讀、猜一猜、畫一畫、演一演、背一背、吟一吟、辯一辯、評一評等等,讓每個學生真正學起來、動起來、樂起來,我想孩子們一定會樂在其中、大放光彩,收獲良多。
三、智用“微平臺”,映日別樣紅
如今的我們處在信息爆發(fā)的“微時代”,我們應借微時代的東風,讓其為小古文的學習“錦上添花”,“微平臺”的智用可以保障課后的語文實踐落到實處。在我的班級中,運用了班級公眾號、微信群等微平臺,為學生的小古文學習實踐助力。
(一)曬曬微信群,古文我最行
在每次的小古文教學后,我都會布置相應的實踐作業(yè),也鼓勵學生們?nèi)プ晕覍W習,可以是對于本篇小古文的深入學習研究,也可以是對同本書中或者同一作者或者類似主題的其他小古文的學習和研究。比如在學習完《王戎不取道旁李》后讓學生去了解王戎的其他故事,然后給王戎寫一封信。讓他們潤色修改后,發(fā)到班級微信群,分享給同學們看,老師進行適時的點評,其他同學也可以進行評價和相互的學習。學生也可以在微信群里展示自己的自我學習成果,對于所學的小古文產(chǎn)生的新的理解可以與大家分享,自學其他的小古文時產(chǎn)生的疑惑也可以在微信群里詢問老師或者與其他同學討論,學習時候的新收獲也可以在微信群里進行展示等,這種適時的互動是充滿樂趣的且促進大家的共同進步的。
(二)推推公眾號,增添小驕傲
對于學生們發(fā)在微信群里的優(yōu)秀的作品、分享等,老師可以定期進行編輯發(fā)在班級的微信公眾號上,比如“以下是本次小古文仿寫大賽一等獎的五篇作品,大家快點來點評啊!”。作品被推動到班級公眾號上的小作者們,看著同班同學以及其他慕名而來的人的點贊夸獎,內(nèi)心一定是無比的驕傲,對于班級中的其他同學而言,這無疑也是一次莫大的正向刺激。微信公眾號的投票功能可以進行很好的互動和反饋,小古文學習的各類評比競賽都可以在這樣的微平臺上呈現(xiàn)。在公眾號進行公布并在班級中頒發(fā)獎品獎狀,領取獎狀的照片還可以回傳到公眾號上進行進一步的表揚和鼓勵。利用公眾號的評比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也通過這種快捷的傳播和推廣,更加增強了孩子們的榮譽感,讓他們在內(nèi)心中不禁生發(fā)出滿滿的驕傲來。
“微平臺”的智慧利用,可以通過快捷高效的反饋和互動,形成良好的正向作用力和激勵力,進一步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小古文,激勵他們熱愛小古文、鉆研小古文、終身學習小古文,呈現(xiàn)映日“古文”別樣紅的美好圖卷。
著名古漢語專家王力先生在《談談學習古代漢語》一書中說:“必須多讀古文,最好是能熟讀幾十篇佳作,涵詠其中?!毙」盼氖侵袊诺湮幕幸坏雷盍聋惖娘L景,是傳承本民族優(yōu)秀文學和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我們應當妙用“微課程”、巧用“微合作”、智用“微平臺”,見“微”知著,將小古文教學落到實處,讓孩子們漫步在小古文之林,感受古典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讓孩子們愛學小古文、會學小古文、玩轉(zhuǎn)小古文!
參考文獻
[1]王力.談談學習古代漢語[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2]顧健.開啟“小古文”教學之路,讓古典文化潤澤兒童心靈[J].小學教學研究,2018(4).
[3]駱遠征.巧用微合作有效學習,拓展小學生思維空間[J].小學教學研究,2016(5).
作者簡介:賈文雅,女,1993年生,江蘇淮安人,本科,二級教師,德育處助理,研究方向為統(tǒng)編教材下的整合教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