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恩梅 施德紅
【摘要】信息技術集圖片、圖形、文字、圖像、動畫、音頻、視頻、影像、表格等運載信息為一體,把枯燥、靜態(tài)的內容融入到思維空間,產生極其活躍的動態(tài)畫面,使活動內容更形象、更生動、更充實,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覺與聽覺感官,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信息技術? 多媒體教學? 教學系統(tǒng)? 交互
信息技術與科學活動的有機融合能積極地讓幼兒從被動走向主動,從“要你學”轉變成“我想學,我要學”。同時這也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指南》中的思想和精神。
信息技術手段是一種綜合運用圖片、圖形、文字、聲音、動畫、圖像、音頻、視頻、影像等多媒體技術。在科學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多種能力。CAI課件的展示,常以鮮明、直觀、立體的效果為科學活動教學的優(yōu)化提供良好的條件。本學期筆者通過自制課件,執(zhí)教了《讓誰先吃好呢》這一科學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信息技術與科學活動的有機融合所產生的效果及活動過程做如下介紹:
一、運用信息技術,精心設計科學活動
要建立新型的課堂教學,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做到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自主確立學習目標或任務,自由選擇學習的方法,使幼兒的學習方法具有個性化特征。為此,我在備課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做出了一系列相應的改革。
第一步:活動方案設計
通過活動方案的設計,選擇幼兒學習活動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并列出展現(xiàn)順序和形式,這也是為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學習活動設計的方案。
1.根據學習目標和要求,運用多種信息媒體形式,建立幼兒學習活動方案,為多媒體課件設計提供素材。如:動物排序的圖片、幼兒操作時和展示作品時的錄像。
2.根據活動內容,確立幾個可供幼兒自主活動的子目標,內容包括知識、能力及探究目標。
第二步:優(yōu)化活動設計
活動的組織直接關系到幼兒學習活動的成效。因此,我在活動設計時充分注意到以下幾點:
1.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所展示的演示功能,特別是發(fā)揮生動、形象、有趣、信息量大的特點,創(chuàng)設學習活動所需要的情境,或讓幼兒通過畫面的直觀形象,多面?zhèn)鬟f,使每位幼兒參與學習活動,實現(xiàn)自主性學習的目的。
2.選擇符合學習內容以及幼兒年齡特征的活動形式?;顒拥男问礁鶕變旱哪挲g特征及發(fā)展水平和生活經驗來確定。也可以以幼兒的實踐來進行,例如游戲、表演、觀察、比較等方法?;顒觾热輵杂變旱脑猩罱涷灋榛A,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進行,利用孩子們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以大班科學活動:《讓誰先吃好呢》為例,根據課的類型,可確定本活動的訓練點:制作繪本故事書《讓誰先吃好呢》,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分析、判斷,說出動物的主要特征。
(1)逐步擴展談話范圍,幫助幼兒學習運用新的談話經驗,提高幼兒的談話水平。
(2)依次出現(xiàn)猴子、長頸鹿、兔子、犀牛、鱷魚、毛毛蟲等動物圖片,同時引導幼兒逐一觀察、比較、講述,以此來加深幼兒對猴子、長頸鹿、兔子、犀牛、鱷魚、毛毛蟲等動物主要特征的認識。在不同動物出現(xiàn)的同時配以音頻效果來加深幼兒對不同動物特征的理解。
(3)利用PPT動畫效果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鞏固幼兒對每個動物主要特征的認識,以便于幼兒能較快地結合故事,按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活動內容的設置基于學科知識的內容,通過游戲的形式,提升幼兒掌握學科知識和能力,引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游戲主線:這樣一個愛心形狀的、又紅又黃的大桃子,看著就很好吃,饞得動物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可是6個動物1個桃子,讓誰先吃好呢?對于這一環(huán)節(jié)課件的設計,要求游戲規(guī)則簡單易操作、趣味性強。
(4)依次出現(xiàn)“大樹”、“一個個不同顏色、大小的圓”設定其位置,結合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細心觀察、比較;在此環(huán)節(jié),感知理解動物們按個子的高矮排序、按嘴巴的大小排序、按耳朵的長短排序、按尾巴長短排序等不同的排列方式,主要通過觀察和比較的方式進行,包括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5)變靜為動,利用“動畫效果”工具欄,設置“蹺蹺板”,一頭坐小動物,一頭放石頭”的動畫,教師交代操作要求:為了公平起見,請我們小朋友來做裁判。先看好是哪位小動物在稱重,然后數一數蹺蹺板上石頭的數量用數字記錄在“石頭”下面的格子里,最后看看蹺蹺板是平的還是翹的,用相應的符號記錄在中間。這樣可以突出重點,控制信息的流程,提高演示的生動性與趣味性。
第三步:設計方案與實際教學
教學活動設計是教學活動組織的藍圖,是對教學過程的一種預設性的提前規(guī)劃,帶有一定的理想性。它與實際的教學活動并不一定吻合,這就需要我們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應考慮教學活動中的預設問題。要提供給幼兒充分表達活動經歷和問題的時機。這樣才能滿足幼兒自主表現(xiàn)的需要,發(fā)展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在通過觀看動畫排序畫面后,幼兒已不再滿足于用嘴巴說說,而這時幼兒對活動的內容有了更高的要求,這時我們要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參與探究活動的平臺,讓他們感受科學探究活動的方法和過程,體驗創(chuàng)造與發(fā)現(xiàn)的樂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突破科學活動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難點、重點,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幼兒理解。那么,此時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教材難點、重點的突破是至關重要的,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就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顒印蹲屨l先吃好呢》動物圖片的出示,讓幼兒自由觀察,積極探討,留給幼兒充分的時間讓幼兒觀察、比較、交流,同時挖掘幼兒的記憶庫,讓幼兒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打開思維,大量練習說話。這一步驟的活動組織,給幼兒提供了自由發(fā)言的環(huán)境,給他們充分的機會,實踐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組織幼兒運用經驗講述的方式很多,在此,我運用以下3種:
(1)幼兒集體講述。讓幼兒根據個人經驗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經驗,教師不做規(guī)定和提示。
(2)幼兒分組講述。
(3)幼兒個別講述。在依次了解了每個動物的主要特征后,利用直觀的動畫畫面來加深幼兒對排序可逆性的理解。使幼兒能較快地掌握排序的方法并學會記錄結果。
課件制作時要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以求優(yōu)化教學過程,如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幼兒在數石頭游戲中,比出動物間的輕重關系,容易混淆,不好區(qū)分是教學的難點,而通過蹺蹺板的出現(xiàn),以直觀的形象感受,輕易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課件制作是備課的一部分,它的每一步設計不是感官形式上的“花”。要有實效,同時,能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這樣的設計穩(wěn)扎穩(wěn)打,生動有趣,使科學活動內容落到實處,激發(fā)了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下面談一談我在自制課件的幾點體會:
1.課件設計時要注意心中有幼兒,樹立為教學服務的思想。這樣,在自制課件時可空備教學活動,鏟除交流障礙,留下思維空間,避免喚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在制作課件《讓誰先吃好呢》時我以幼兒為中心,圍繞活動目標和內容,讓幼兒自由交談,討論,加深對不同特征進行排序的理解。
2.找準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切入點,課件制作時要考慮運用時機的問題,如果在最佳時機出現(xiàn),自然會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3.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以“機器”的演示代替一切,不可以“具體形象”代替幼兒的思維想象。
4.制作CAI課件時應考慮到多種信息技術的綜合使用,以挖掘它們各自的潛能,如圖片、動畫、交互式白板等,都各有妙用。
5.自制課件,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幼兒的興趣也被充分調動起來,動手動腦的參與欲望被激發(fā),使幼兒始終融入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以科學的教學理念為基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有機融合,使之真正成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從而使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出不同凡響的威力。
參考文獻:
【1】朱幕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黃麗華.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9):56.
【3】申艷青.試談現(xiàn)代教學中的計算機多媒體運用[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6
【4】劉明遠.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25.
【5】何克抗.計算機輔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
【6】祝智庭.多媒體CAI[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