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巖
關鍵詞:小學語文;注意力;提升策略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孩子聚精會神的學習方法”。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原因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自控能力方面顯著較低,并且各項行為的展開全部依靠的是自身喜好,會存在不喜歡知識學習時采取其他行為的現(xiàn)象,在降低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快速成長[1]。因此,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注意力,是每個學科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教學目標,并且需要站在小學生的角度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而實現(xiàn)小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并快速理解及掌握知識點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教學中的重要科目,在課堂中自然要先采取提高學生注意力的措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中的同時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
一、根據(jù)內容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語文教師要實現(xiàn)在課堂中提高學生注意力這一目標,可以采取根據(jù)教學內容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一策略。這一策略需要教師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或者是引入學生一直具有好奇心的事物,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具有好奇心的事物創(chuàng)設話題,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夠積極的發(fā)揮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行思考與闡述,在提升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同時,可為后續(xù)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2]。
例如,在學習小學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我變成了一棵樹》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比如,教師可根據(jù)這篇文章、根據(jù)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高的想象力進行話題創(chuàng)設:“你最想變成什么?為什么呢?”這個問題是小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想象的內容,主要是受到“動畫片”的影響較大,男同學會將自己想象成具有超高戰(zhàn)斗力的戰(zhàn)士、女同學會將自己想象成動畫片里的公主或者魔法師。由于這一問題是學生一直內心所想,學生參與話題的積極性被激發(fā)出來,可以快速回答教師提出的這一問題。教師此時則表揚學生:“想象力真豐富,真棒!”受到表揚的學生,其學習積極性會再次高漲,進而全身心地跟隨教師繼續(xù)學習。然后,教師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今天我們學習的主人公,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跟你們回答的內容不同喲!你們猜猜他想變成什么?”學生會運用自己的思維進行各種猜測,會存在部分同學猜測正確的現(xiàn)象。然后,教師要點出這些同學的名字,告知他們猜對了。教師此時再次提問:“你們猜一猜,他為什么想要變成一棵樹呢?”學生同樣會存在各種猜測,此時教師不再將答案告知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閱讀去挖掘答案。學生會因迫切知曉答案而積極投入閱讀學習中,學生在閱讀后要再次提出這一問題,在學生未正確回答時可以將正確的答案告知學生,也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二、走入臺下并與學生進行探討
通過研究可知,如果教師能夠與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學生的注意力會完全跟隨課堂,并且學生的思維也會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出來。因此,語文教師在提高學生注意力時,可以在課堂中走入臺下并與學生進行探討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自己的學習伙伴,在與自己共同研究有趣的事物,在拉近師生間距離的同時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例如,在學習小學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海底世界》時,這一課可以實施教師走入臺下并與學生進行探討的策略。比如,教師走入學生中間后向學生提問:“我想你們都從電視上或者手機、平板中看到過海洋吧?你們喜歡海洋嗎?”大部分學生都很喜愛海洋,主要是受到自己看到的動畫片或者紀錄片所影響,特別是對于海洋深處的動植物具有較高的好奇心,在教師提出這一問題后能夠大聲回答。然后,教師再次詢問學生:“你們都知道海洋里有哪些植物、哪些動物?”學生會積極的將自己所知道的表達出來,教師在學生回答后引入寫作方面的問題為課文的引入進行鋪墊,比如:“如果要以《海底世界》為題寫一篇作文,你會怎樣寫呢?并且怎樣將海洋的特點描述出來呢?”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在學生將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后,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的描寫方式,將描寫方式與學生探討,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寫作方式是否具有優(yōu)勢,這一措施提前將課文的寫作手法表達出來,會因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這一方式讓學生記憶深刻,然后讓學生閱讀本篇課文去感受這種寫作手法,最后再通過教師的深入性講解,學生會牢記課文采用的寫作手法,并對課文內容產生了深刻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會有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的過程,讓學生的思維全程跟隨教師的引導,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
三、采用辯論會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在課堂中提高學生注意力時,可以采取辯論會的方式開展,主要策略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并讓學生閱讀課文后回答,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答案走到相應的小組,由兩個小組之間進行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可以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融入學生自己的見解。在此過程中,達到了始終保持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一舉雙得。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中的《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時,教師可以將辯論會活動向學生提出,并告知學生有獎勵措施激發(fā)出學生參與積極性。然后,教師先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覺得慢性子好呢?還是急性子好呢?”再讓學生進行課文閱讀,在給予學生一定時間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答案進行站隊,分別為慢性子好、急性子好,然后讓兩個小組進行辯論,可以圍繞課文內容進行辯論,進而讓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對課文深刻理解。同時,學生會因積極參與辯論會而始終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中,達到了教學目標。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學生注意力的提升,可設計出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注意力、保持學生注意力,進而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思維能力全部應用于課堂中,達到快速理解并掌握知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勤英. 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注意力的培養(yǎng)策略[J]. 基礎教育研究, 2021.
[2]莫麗華.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注意力的培養(yǎng)[J]. 明日, 20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