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善明
【摘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是一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當前,我國小學課堂教育中存在師生互動次數(shù)較少、表現(xiàn)形式比較單一,互動內容缺乏深度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較低。本文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例,提出課堂中師生互動的幾種方式,以學生為出發(fā)點,教師改進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師生互動;課堂;有效性
師生互動是學生學習知識點的重要過程,它不僅代表著一種教學活動方式,而且促進師生關系的發(fā)展。從師生互動中,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方法的不足,進而改變教學方式,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的欠缺,進而改進學習方式。課堂上師生互動使學生可以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方式主要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來實現(xiàn)。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重要前提。在課堂上,教師需要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創(chuàng)設出相關的教學情境,可以設置疑問、布置任務、小組演繹等各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增加師生互動的幾率。興趣主要是一個人對某一事物的好奇心,學習興趣則是一名學生對知識的好奇,會影響一個學生后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在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想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可以創(chuàng)設與本節(jié)課知識相關的情景。在創(chuàng)造教育背景時,必須選擇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以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摸清楚學生具體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了解程度,查漏補缺,建立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教學類型上可以設置一些小的情景類型進行揭題,例如,在講授小學課文《生命與水》一課時,教師可以揭題激趣來導入新課:水在人體中的作用是什么?喝水的意義?請說明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的道理,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讓學生在交流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本身,以促進學生參與學習,提升師生互動的次數(shù),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是師生互動的關鍵因素,學校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所以,語文教育一定要圍繞著學生開展。當班級里有一些學生的課堂知識掌握不是很好時,教師一定要從每一位學生的個性以及認知能力出發(fā),觀察學生的特征,找準切入點,改善學生的學習不足之處。常言道:“勤快的母親必有一個懶惰的女兒?!蓖瑯?,“勤快”的教師也容易產(chǎn)生“懶惰”的學生。上課時,教師要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教師不宜承包學生的學習,這樣方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設置問題時,應難易適度,并適時適度地給學生提供思考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經(jīng)過努力可以解決問題,讓他們感覺到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還應注意情感效應,積極營造民主、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語言富有鼓勵、引導、期待的色彩。多采用鼓勵的方法,特別是對后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鼓勵,使學生愿交流,敢交流,善交流。
此外,應讓學生運用剛掌握的知識去思考、分析、解決問題,使所學的知識在運用中得到鞏固、發(fā)展乃至創(chuàng)新,并成為繼續(xù)獲取新知識的手段。師生互動是教學相長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再是復制教師所講的內容,而是進行自我學習,自己探索新知識,主動思考問題。
三、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
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是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根本歸宿,師生互動最終的歸宿是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能力的提高。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思考問題,預見難題時如何解析,最終使學生養(yǎng)成可以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中多提問、巧設疑問,提出一系列高質量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刨根問底、追根溯源,進而解決問題。如,講授五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讓學生自己思考,思考自己領域其中的知識,發(fā)現(xiàn)文中地球的意義,并對課文進行梳理。逐一梳理,這樣可以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能力。
當學生有新的或不同的見解,教師應及時加以肯定,適時加以引導,萬萬不可將學生創(chuàng)造的火花扼殺在萌芽的狀態(tài)。如,對于《矛與盾》這篇文章,有部分學生的關注點在于矛和盾兩者之間的制約關系,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引導其發(fā)現(xiàn)其中的寓意。在和學生談論“?!边@一話題時,有的學生從耕牛身上看到了它的勤奮踏實,有的則看到了它的拖拉作風,更有甚者由“基因牛”想到了智能社會正向我們走來。從這些問題的回答上,教師可以分析牛的特點以及各方面的優(yōu)劣勢,然后進行點評,提升學生對于探索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提問,學生是整個課堂的主體,這樣可以增強教學氛圍,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該學會傾聽,主動聽取學生的疑問、意見或者建議,仔細梳理學生的不明白之處,進而進行總結以及回答。加強師生肢體上的交流,把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師生互動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它一舉打破了傳統(tǒng)語文課堂沉悶的氣氛,使學生與教師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整體,讓學生與教師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這是促進有效教學的關鍵。只有教師在課堂中有所作為,才能產(chǎn)生教學共鳴,教學效果才會凸顯出來,才會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發(fā)展提供有效保障。
五、總結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實際的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加強師生互動的意識,優(yōu)化課堂提問的內容,增加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結合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更好地強化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教師可運用各種有效的互動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傳遞學習的正能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曉霞.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芻議[J].成才之路,2020(35):80-81.
[2]高良花.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分析[J].內蒙古教育,2020(3):35-37.
[3]劉霞.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9(3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