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清/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
已連續(xù)舉辦17 屆的“一帶一路”華文學校行知教育論壇,是由南京市浦口區(qū)行知教育集團、馬來西亞教育部愛心學校計劃委員會、新加坡行知文教中心、澳大利亞愛中文新金山網(wǎng)校、德國漢園中文學校,聯(lián)合若干所國外華文學校和國內行知教育實驗學校共同發(fā)起的教育文化交流平臺,旨在推動行知教育實驗,提升漢語教學,弘揚中華文化。
該論壇起源于2005年新加坡“《走在行知路上》讀書分享會”。當年3月,《走在行知路上》開始在新加坡大眾書局熱銷,作為本書作者,我受邀到新加坡參與了導讀、講座、培訓等系列交流活動,《聯(lián)合早報》以《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為題做了整版報道。5月,新加坡南洋小學50名師生到行知小學開展了為期17天的中華文化浸濡活動。同年8月,該書又在馬來西亞出版發(fā)行,我和同事劉明祥又應邀到馬來西亞為全國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做了3天“行知教育”培訓。2006年7月,行知小學13名教師應邀到新加坡、馬來西亞開展系列交流活動。7月25日,我們促成了“紀念陶行知先生逝世60周年座談會”?!堵?lián)合早報》再次發(fā)表了專門報道;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則以《“我從農(nóng)村來,回到農(nóng)村去” 楊瑞清打拼農(nóng)村教育25年》為題做了整版報道。由此引發(fā)一批又一批新、馬師生到南京行知小學,學習行知教育,浸濡中華文化。
沒想到,行知教育如此迅速地在新、馬兩國引發(fā)廣泛關注與共鳴,我們深受鼓舞,也感受了一份文化自信、文化責任。2007年3月,在紀念陶行知先生創(chuàng)辦曉莊師范80周年之際,我們邀請新加坡、馬來西亞校長、教師來南京舉辦了“行知思想與漢語教育國際交流會”,開始自覺推動聚焦行知教育實驗的系列交流活動。2012年,經(jīng)江蘇省教育廳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批準,我們的系列交流活動定名為“行知教育三國論壇”(“三國”指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2019年,由江蘇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正式冠名為“‘一帶一路’華文學校行知教育論壇”。
在行知教育論壇的推動下,17年來,累計有100多個國家1.2萬名師生來到南京,走進行知校園。行知教育集團累計有100多人次出訪亞洲、歐洲、美洲和澳洲多個國家開展交流活動。特別是,新加坡累計有50多所中小學5000多名師生來南京開展了中國文化浸濡活動。自2010年開始,我們與馬來西亞教育部愛心學校計劃委員會合作實施“馬來西亞行知教育攜手行動”,2021年,共有135所華小、58759名學生和3944名老師參與這項計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和2021年兩屆論壇以在線為主。實踐讓我們認識到,在“一帶一路”和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的背景下,論壇要聯(lián)系學校實際,聚焦于行知教育,立足于華文學校,依托于網(wǎng)絡平臺。2020年我們發(fā)出了共建“一帶一路”華文學校行知教育論壇聯(lián)盟倡議書,目前已有30多個國家200多所海外華文學校和一批國內行知教育實驗學校加盟。
行知教育是博大精深、中西融合的教育思想成果,行知教育論壇需要用心用情、深耕細作、久久為功。我們要通過論壇開闊視野,整合資源,錘煉隊伍,優(yōu)化課程,促進行知教育集團深化改革、加快發(fā)展;要讓行知教育論壇服務于華文教育的宏大事業(yè),促進更多人學好華文,學好中國文化;要讓行知教育論壇服務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目標,更加自覺地響應國家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號召,更加努力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為弘揚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