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花
【摘? ? 要】為建設(shè)農(nóng)村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體系,選取630名五、六年級的小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其中觀察組315人、對照組315人。干預手段主要從學生、家長和教師三方面進行,并通過《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進行心理狀態(tài)識別,最終發(fā)現(xiàn)干預手段對于解決心理問題有較為明顯的作用。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小學生;心理問題;干預
中圖分類號:G4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6-0006-02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iangshu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Wudu District, Longnan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LIU Fenghua
【Abstract】In order to build an intervention system for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630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grades 5 and 6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including 31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15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tervention methods are mainly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parents and teachers, and the mental state ident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Mental Health Diagnostic Test (MHT)". Finally,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rvention methods have a more obvious effect on solv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Keywords】Rural area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tervene
小學是形成學生基礎(chǔ)理論體系、基本學習方法和生理心理特征的重要時期,在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識別與干預活動中,受限于地域發(fā)展差異和師資力量差異,許多地區(qū)的教師找不到合適的理論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效率較差。本研究旨在提出可以大范圍試用的理論和方法,為更多農(nóng)村地區(qū)的教師提供有效的心理問題干預體系。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某縣三所小學2020年9月在讀的五、六年級的學生共630名(男316,女314)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315例,對照組315例。觀察組中男生159名,女生156名。對照組中男生157名,女生158名。在干預后的心理問題識別中,由于轉(zhuǎn)學、退學、請假等原因流失了14名學生(觀察組6名,對照組8名)。
(二)方法
1.心理健康狀態(tài)識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識別方法是由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主修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MHT是以負面情緒指向的對象和其情緒導致的行為作為評定方向的。這份測試表格共包括八個子量表,這八個子量表分別是“對人焦慮”“學習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沖動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測試總體時長需求約為40分鐘。測試過程中,需要保證學生的情緒心態(tài)的穩(wěn)定,為此可在學生習慣的場合(例如教室)進行測試,測試時間最好選擇在上午第二、三節(jié)課,這時學生頭腦較為清楚、且有較大可能不被其他事情打擾心情。
2.干預實驗
對于農(nóng)村小學生來說,對心理健康產(chǎn)生影響的主要因素是自身情緒、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等,所以,本次心理干預實驗主要從這三方面入手,為期3個月。
對照組:不進行任何干預,為實驗組提供對照。
實驗組:(1)對學生自身的干預方法: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狀態(tài)異常,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服務,針對性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開展課堂講座和班會,通過班級群體的討論活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2)對教師的干預方法:開展心理疏導理論分享會議,提出心理理論學習任務,要求教師利用空閑時間自學心理知識;教師需要學習心理疏導基礎(chǔ)知識、小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發(fā)展特點、教師教育方式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和常見學生心理問題及其解決方式。(3)對家長的干預:在家長會上向家長解說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原理和常見特點,并為有需求的家長提供資料;強調(diào)家長教育方法對學生狀態(tài)的影響作用,勸導家長采取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改進教育過程中的不良風氣。
二、結(jié)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測試結(jié)果差異明顯(P<0.05),說明心理干預解決心理問題效果較好,數(shù)據(jù)見表1。
三、討論
根據(jù)相關(guān)資料的查詢和本次研究的前期考證,造成農(nóng)村小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核心因素有三個:學生自己、家庭和學校。所以,本研究施行干預手段的主要對象便是這三方。經(jīng)過了3個月的干預實驗之后,學生在課堂活動和單獨疏導中增強了心理素質(zhì)的建設(shè),明白了心理健康學的基礎(chǔ)知識,能夠更加理智和坦然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麻煩,提升了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和自律自信能力,從而使學生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夠更好地克服心理問題。對于家長的干預內(nèi)容主要是錯誤觀念的糾正和先進觀念的灌輸。干預活動中主要糾正的是家長的成績本位原則,引導家長以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的人生價值,勸家長不要采用粗暴和施加壓力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教,提倡家長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又要避免對學生造成心理打擊,在鞭策和呵護中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對教師的干預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于教育方法的糾正,嚴令禁止教師采用暴力、恐嚇等方式管教學生,要求教師時刻關(guān)注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采取引領(lǐng)和疏導的方式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在發(fā)現(xiàn)學生與家庭之間的矛盾時,教師要勇于參與到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中進行協(xié)調(diào),幫助學生和家長打破關(guān)系的僵局,從而實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由于本次研究范圍是縣里的三所小學,所以難免存在局限性和地域差異性。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各地教師需充分結(jié)合本地情況,對識別干預方式做進一步改進,從而推動農(nóng)村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體系建設(shè)。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課題“農(nóng)村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識別與干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566)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岳金梅.關(guān)于農(nóng)村小學生心理健康評估與干預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8(52).
[2]王秀萍. 農(nóng)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與干預[J]. 基礎(chǔ)教育研究, 2016(21).
[3]莫黎明. 農(nóng)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與干預[J]. 中外交流, 2017(31).
[4]潘曉莉, 李明敏, 甘曉偉,等. 農(nóng)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實驗研究[J]. 四川省衛(wèi)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02).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