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琳
(江蘇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 江蘇 南通 226010)
競爭與和合作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合作是為了更好地競爭,而競爭則是為了更好地合作,二者是一個人必備的精神品質。體育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載體,在活動中既有語言的交流,又有行為的交流,在這些過程中充滿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例如,在團隊項目中,要求學生相互之間進行有效的合作;而在個人項目中,則要求學生之間處于相互競爭的狀態(tài)。因此,在一個教學周期內或者在一節(jié)體育課中,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既要有團隊運動項目,又要有個人運動項目。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又能有效地增強學生合意識。
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jù)目的調節(jié)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去實現(xiàn)預定目標的心理傾向。優(yōu)秀的意志品質是個體取得成功的必備條件。通過長期的系統(tǒng)的體育鍛煉能有效地鍛煉學生頑強拼搏、奮勇向前的精神。研究表明,體質較好的學生一般都具備拼搏精神,意志品質較為堅韌,而體質較差的同學則往往相反。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例如,在每學期的教學中都應加上中長跑的項目的練習,并作為學期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奮勇向前的意志品質。
規(guī)則一般是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tǒng)一制定并通過的,由群體里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對于每個個體而言規(guī)則意識不是先天就具備的,而是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一步步形成的,它提現(xiàn)了個體的基本素養(yǎng)。在當今的文明社會中,規(guī)則意識更是個體立足社會的重要基礎。如果不遵守規(guī)則,個人將很難在如今的法治社會中立足。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始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例如,在體育課中可以讓全班同學輪流當值體育委員,負責集合、整隊等課堂常規(guī),在學生練習期間有特殊情況立即向老師報告,帶領學生執(zhí)行老師的安排。又如,在游戲活動環(huán)節(jié),如果小組成員有違反游戲規(guī)則的則全隊罰下。再如,在教學比賽環(huán)節(jié),安排學生輪流當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讓他們體驗不同角色的規(guī)則要求,這對他們規(guī)則意識的養(yǎng)成極有幫助。
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個體為了在社會更好生存而進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為上的各種適應性的改變,與社會達到和諧狀態(tài)的一種執(zhí)行適應能力。它一般包括個體社交的能力、處事的能力、人際關系能力等方面。社會適應能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個體通過后天通過不斷的經(jīng)驗積累而形成的。對于職業(yè)院校的學生而言,畢業(yè)后立足社會靠的不僅僅是過硬的專業(yè)技能水平,還要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個人發(fā)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練習過程主動地進行合作學習,相互幫助,相互交流,一起進步,進而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體育學科要求也由原先偏向“育體”轉為“全面育人”方向轉變。體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運動知識、運動技能、增強體質、培養(yǎng)終身體育習慣,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通入“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即在教學中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競爭與合作意識、增強意志品質、建立規(guī)則意識、提升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
通過對學生和教師關于“立德樹人”的認知情況得知:學生和教師選擇 “意志品質”這一選項較為集中,學生有82.4%學生和75.3%的教師選擇該項;學生和教師選擇“團隊競合”和“規(guī)則意識”的比例分別為66.3%和72.6%;學生和教師選擇“規(guī)則意識”的比例也比較接近,分別為54.7%和66.8%。但是,在“愛國主義”這一項的選擇上出現(xiàn)了較大的分歧,選擇該項的學生比例為50.1%,教師則為79.8%。
在對師生關于體育教學實施“立德樹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調查得知:“必要性”方面,學生認為“比較有必要”和“很有必要”的比例分別為35.6%和27.8%,二者總和為63.4%;教師的比例分別為35.2%和51.2%,二者和為86.4%,教師的比例遠高于學生。大部分教師認為在體育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是非常有必要的?!翱尚行浴狈矫?,學生認為“比較可行”及“很可行”的比例分別為23.5%和18.6%,二者總和為42.1%。教師的比例分別為39.7%和23.3%,總和為63.0%。雖然教師統(tǒng)計的結果遠高于學生,但相比較“必要性”的統(tǒng)計結果還是要低近24個百分點。究其原因,通過訪談得知,很多教師認為現(xiàn)階段在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的內容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6年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高校開展“立德樹人教育”,不能僅依靠教師層面進行,更應在學校層面出發(fā),建議一整套完善的教育評價體系。因此,在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各級各部門到必要重視。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認為學校“比較重視”和“很重視”的比例分別為23.5%和15.9%,總和為39.4%,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校不夠重視。而教師的調查結果分別為25.3%和19.5%,二者總和為44.8%,稍高于學生。究其原因,作者通過訪談得知,大部分教師主要認為學校相關工作才剛起步,只是在強調此項工作的重要性,相關工作還沒有落實到操作層面,如課程標準的修訂,評價體系的改革等方面。
教材又稱課本,它是根據(jù)教學大綱或者課程標準而編制的,它是系統(tǒng)全面的反映教學內容的教學用書。好的教材能夠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優(yōu)秀的教學和學習素材,準確地體會教學思想。反之,則會起到一定的負面作用。因此,在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教材中也應有體現(xiàn)。
通過調查,學生認為教材符合“立德樹人”標準的“比較豐富”和“很豐富”的比例分別為18.9%和15.5%,總和為34.4%;教師的比例分別為20.2%和19.7%,總和為39.9%,和學生的結果較為接近。作者通過訪談部分學生和教師發(fā)現(xiàn),高職院校體育課一般以實踐課為主,理論課的比例很少,學生一般使用教材,甚至有學生說看過一次教材。而教師則要根據(jù)教材進行備課,教材使用較多。訪談中大部分教師反應教師較為陳舊,依舊使用的是“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關于“立德樹人”的內容較少。
課堂教學是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思想、理念、目標等方面的主要手段。體育課比較特殊,主要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形式進行開展,運動強度較大,學生易產(chǎn)生抗拒心理,造成對德育學習不夠重視。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更應該在體育教學中重視落實“立德樹人”的相關工作。
通過調查,學校體育教學中在對學生“競爭與合作意識”、“意志品質”以及“規(guī)則意識”三個方面重視程度較高。其中,“競爭與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主要依托集體項目,如,籃球、足球、排球等項目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中長跑、引體向上、俯臥撐、仰臥起坐等項目進行;“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競賽規(guī)則的解讀以及教學比賽等方式進行。而“立德樹人”教育另一些重要元素,如“自由平等”、“誠信友善”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內容體現(xiàn)較少,偶爾在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鮮有涉及。
考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直接反應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體育考核評價一般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評價,其中過程性評價主要包括學生的出勤情況、學習態(tài)度、技能水平的進步情況等方面。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學校越來越重視過程性評價,筆者所在學校也不例外。因此,在過程性評價中融入“立德樹人”的相關考核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對體育考核中“立德樹人”所占比重進行了調查,學生認為所占比重“較大”的“很大”的比例分別為16.3%和7.2%,二者之和僅為23.5%;,教師的調查數(shù)據(jù)分別為27.7%和15.6%,合計43.3%。究其原因,主要是現(xiàn)階段考核的內容主要還是以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為主,“立德樹人”方面的考核只是作為輔助部分,占比也比較小。
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成逐年下降的趨勢。為了更好的生存發(fā)展,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招生模式,從以往單一的高考錄取到現(xiàn)如今的自主招生、對口單招、3+3分段培養(yǎng)、注冊入學以及社招等多種模式。好處是生源數(shù)量是提升了,但也有很多負面問題,如一部分生源質量嚴重下滑。一部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較差,不愿學習,甚至都不愿上課;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強,愿意學習,但是由于基礎較差,學習方法不科學,各科學習也很難跟上。體育教學中同樣也會出現(xiàn)上述問題,由于學生之間的較大差異,加大了課堂教學的難度,部分班級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都難以為繼,更別說進行“立德樹人”教育了。
體育教師是開展體育課堂教學、運動訓練、體育競賽以及課外活動的主要力量,教師的素養(yǎng)和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體育教師對實施“立德樹人”的“必要性”認可度較高,而“可行性”則較低。通過訪談得知,一部分教師認為“立德樹人”是思政課或者是班主任、輔導員或者學工部門的工作任務;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生源較差,能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就已經(jīng)不易,很難在課堂中開展“立德樹人”;此外,還有部分教師認為自己的課時任務較為繁重,每學期的工作量較大,幾乎沒有時間參加學習和培訓,很難有時間去研究“立德樹人”的相關課題。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要求教師的教育思想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作為體育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體育理論與實踐素養(yǎng)及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還要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
通過前文調查得知,大部分學生認為教材中有關“立德樹人”的內容很少,原因是一部分學生不使用教材,甚至有一部分沒看過教材,自然對教材內容不熟悉。而大部分教師也認為教材中有關“立德樹人”的內容也偏少。教師要根據(jù)教材來安排教學內容,教材中“立德樹人”相關篇幅較少,教師可謂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參考意義不大,教師缺乏具體的的操作指導,在課堂教學中就顯得比較生硬,案例講解不生動,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江蘇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考核主要形式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評價,主要包含的內容為:出勤情況、學習態(tài)度、運動技能掌握情況、體育理論知識、身體素質、學習進步幅度以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成績等。根據(jù)以上內容按照比例計算學生的最終成績,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等方面的考核不夠重視。究其原因,通過訪談教師得知,大部分教師認為教務部門沒有出臺德育部分具體的量化考核標準,教師自己很難把握尺度,所以只能作為學生考核的一個動態(tài)參考。
(1)江蘇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體育教學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基本途徑主要為:重視學生競爭與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意志品質的增強、重視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養(yǎng)成、重視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等的方面;
(2)江蘇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體育教學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xiàn)狀表現(xiàn)為:教師與學生對體育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認知存在較大差異、學校對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體育教材中“立德樹人”的內容不夠豐富、體育教學中“立德樹人”的內容不夠全面、體育考核評價體系中“立德樹人”的內容所占比重較小等方面;
(3)學生生源質量逐年下降、教師落實“立德樹人”的意識不強、落實“立德樹人”的學生教材缺位、落實“立德樹人”考核機制不健全等方面是江蘇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體育教學落實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面臨的主要困難。
(1)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強化學生對“立德樹人”的認識??沙闪ⅰ傲⒌聵淙恕惫ぷ黝I導小組,與社會機構建立“立德樹人”教育基地,如紅色基地、博物館、烈士陵園等,通過共建活動幫助學生提升思想認識;
(2)學校統(tǒng)一制定“立德樹人”過程性評價的考核標準,教師能有據(jù)可依,結合體育考核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客觀的評價;
(3)加強建設符合“立德樹人”標準的體育教材。體育教研室可成立教材編寫研究小組,定期研討,編寫符合“立德樹人”要求的體育教材。同時也積極動員教師參加相關培訓、申報相關課題研究,根據(jù)理論與實踐經(jīng)驗進一步對教材進行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