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興江 李傳英 涂玲
[摘 要] 深度學習能夠最大程度地彰顯幼兒的主體性,使幼兒獲得更高的自我價值感,并在內部動機的激發(fā)下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與思維習慣。由于當前幼兒園教師對繪本的解讀缺乏深度,對繪本教學目標的設置過于淺顯,繪本教學過程缺乏層次性,繪本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致使繪本教學難以幫助幼兒進行深度學習。要改變這一現狀,實現繪本教學對幼兒深度學習的促進作用,教師應深度研讀繪本,準確把握繪本內容與幼兒發(fā)展之間的內在關聯;明確以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為繪本教學目標,增強幼兒深度學習的目的性與方向性;引導幼兒反復閱讀繪本,增進幼兒對繪本內容與意義的多重理解和自主建構。
[關鍵詞] 深度學習;繪本教學;繪本閱讀
繪本是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它以圖文結合的形式來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豐富幼兒的精神,讓幼兒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fā)展。[1][2][3][4]有效的繪本教學能夠充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動機并調動幼兒已有的認知圖式去對繪本的圖文內容進行加工,從而幫助幼兒發(fā)展起良好的思維能力與學習品質,而幼兒這種高品質和有意義的學習就是一種深度學習。繪本是以圖畫和文字為主要敘述語言的教育載體,對其教育內容的挖掘和應用水平依賴于教師對繪本圖文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程度。當面對少字或者無字的繪本時,如何選擇具有適宜性的繪本以及有效組織繪本教學就成了影響幼兒園教師繪本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5]盡管學前兒童的學習具有經驗性和探究性,但經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并不意味和等同于淺層次學習,他們有進行深度學習的必要和現實基礎。[6][7]幼兒園繪本教學應該超越經驗層面所發(fā)生的表象認知,要著眼于幼兒思維能力、認知結構、情感態(tài)度等的協(xié)調與有效發(fā)展。
一、教學活動中幼兒深度學習的內涵及其發(fā)生條件
深度學習起源于教育領域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關注,是以“學”定“教”教育理念的產物。深度學習既關注學習主體內部的自我建構,又關注學習主體的社會建構,是一種需要學生感知覺、思維、情感、意志、價值觀全面參與的學習形式,[8]它在建立新舊知識聯系、建構概念系統(tǒng)、抽象表達、評價與解決問題、深度對話和反思六個方面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學習。[9]一般而言,深度學習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深度學習是有意義、整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第二,學習者具有內在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第三,學習者能建構知識關聯,理解核心內容,進行情景化表達和問題解決;第四,學習者能理解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活動,參與深度對話與合作;第五,學習者在深度學習中能夠進行自我反思。
幼兒的深度學習是指幼兒在符合其身體、心理和精神發(fā)展特點的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陪伴和引導下主動調動感知覺、注意、想象、記憶、思維、情感而進行的一種學習活動。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幼兒的主體性能夠獲得最大程度的彰顯,新舊經驗的有機聯系可以實現幼兒外部經驗輸入和內部情感與認知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能獲得更高的成就感、愉悅感和自我價值感,并在內部動機的激發(fā)下能夠更好地發(fā)展良好的學習品質和思維習慣。[10]幼兒深度學習的發(fā)生并非在自然和自發(fā)的情況下發(fā)生的,而是需要依托一定的條件。第一,教師給幼兒提供的學習內容應該基于幼兒的現實生活,同時又能豐富和提升幼兒的生活,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給他們預留充分的想象、創(chuàng)造和探究空間。第二,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符合幼兒的認知與學習特點,能引導幼兒綜合運用自身的感知覺、注意、想象、思維能力來與教學內容進行互動,幫助幼兒自主建構學習意義。第三,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支持,幫助他們在新舊經驗之間建立起有機聯系,尊重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第四,教師需要準確把握深度學習的目的及其內在本質,要在深度學習中培養(yǎng)幼兒樂于學習、主動學習、喜歡探究、注意集中、敢于想象、善于總結與反思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幼兒的學習是一個自我建構與外部引導相結合的過程,在其心智功能發(fā)展尚不完善和自主學習意識及自主學習能力相對欠缺的情況下,幼兒對事物的深刻把握需要教師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并為其提供適宜的支持。
二、深度學習視野下幼兒園繪本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繪本是一種圖文結合或者全部用圖片來講述故事內容的教育載體,圖文結合或者純圖的表達方式更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心智發(fā)展水平。繪本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和豐富,繪本教學也絕非是簡單地引導幼兒認識圖畫所呈現的物體形象,而是在引導幼兒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上發(fā)展他們的經驗、思維和理性,是一種綜合性和高要求的教育活動。教師往往是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專業(yè)素養(yǎng)和價值取向去對繪本進行不同的理解與解讀,并結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和學習需要去組織開展繪本教學,這一復雜的教學情境和高難度的教學要求容易導致教師在開展繪本教學活動時出現一些共性的問題,以致難以幫助幼兒進行深度學習。
首先,幼兒園教師對繪本的解讀缺乏深度。很多幼兒園教師認為繪本的主題和內容都是簡單和易于把握的,因此在開展繪本教學活動時對繪本的解讀就流于形式,沒有從幼兒現實生活的復雜性和發(fā)展需要的綜合性去理解繪本所蘊含的教育意義及其多重教育價值。如果忽視了繪本內容與幼兒深層發(fā)展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教師就難以抓住繪本的關鍵內容來幫助幼兒發(fā)展新的經驗,難以通過繪本教學來促進幼兒的綜合發(fā)展。
其次,幼兒園教師對繪本教學目標的設置過于淺顯。繪本教學是一種綜合性教育活動,它不僅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范疇,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與認知能力及其情感,還有助于通過對事物的整體描繪來幫助幼兒建構起對外部世界的完整圖像。幼兒園教師對繪本教學目標設置浮于表面主要體現在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情節(jié)的記憶而忽略幼兒對繪本閱讀的主體性參與。[11]這種基于教師視角的繪本教學目標忽視了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全面性與自主性,僅以知識的掌握程度來規(guī)定教學目標既不科學,也無法引發(fā)幼兒深度學習的發(fā)生。長期的被動學習和外顯學習無法很好地發(fā)展幼兒的知識與經驗體系,無法很好地發(fā)展幼兒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甚至會導致幼兒喪失對繪本閱讀的興趣,從而使得繪本的綜合教育功能無從實現。
再次,幼兒園教師的繪本教學過程缺乏層次性。繪本在選題、構圖、色彩、語言、故事情節(jié)等方面都蘊含著大量的教育信息,幼兒也是通過對各種信息的綜合把握和反復閱讀來進行學習,對其中任何單一表達形式的閱讀都無法獲得對繪本教學內容的綜合理解,也無法促使幼兒積極地去建構繪本與自身發(fā)展之間的意義聯系。在教學實踐中,幼兒園教師或者在一個籠統(tǒng)的教學目標下開展教學,或者試圖通過一次繪本教學或一種教學方式就達成幼兒在認知、動作技能以及情感上的發(fā)展目標。這種線性和簡單化的教學過程難以發(fā)揮繪本的綜合教育功能,其所帶來的結果也是幼兒對繪本的泛泛閱讀,繪本內容難以內化為幼兒經驗體系、認知結構和內在情感的一部分。
最后,幼兒園教師繪本教學的方法比較單一。有效的繪本教學方法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能夠讓幼兒積極地參與繪本的閱讀,而不是教師單一地講述,不是教師將自身所理解的繪本內容單向傳遞給幼兒。盡管繪本教學的方法有多種,但幼兒園教師最為常用的還是講述,沒有從幼兒的主體性出發(fā)去引導他們閱讀繪本的構圖、色彩、文字和故事情節(jié)等內容,沒有充分調動幼兒不同的感官去感知和獲取繪本傳遞的教育信息。[12][13]繪本教學的過程是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閱讀繪本的過程,幼兒對繪本的閱讀是他們理解、領悟、欣賞、評價和吸收繪本教育信息的基本手段,是他們建構意義世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幼兒的閱讀可以有多種方式,教師單一的講述或者讓幼兒進行簡單的閱讀都無法促進幼兒對繪本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繪本教學必須要調動幼兒全感官的參與。
三、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繪本教學策略
在繪本教學中促進和實現幼兒的深度學習既是提升繪本教學質量的現實之需,同時也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教師應該在深刻把握幼兒發(fā)展目標以及繪本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繪本教學策略,從而讓繪本教學能夠切實拓展幼兒的經驗范疇以及發(fā)展幼兒的認知、思維和情緒情感。繪本教學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活動,是將繪本的教育價值轉化為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基本手段,教師應該基于自身的繪本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來全面地做好繪本教學設計工作,為幼兒的深度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支持環(huán)境。幼兒園繪本教學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關鍵在于教師所設計和組織的繪本教學活動要蘊含深度學習的要素及滿足深度學習的條件,要幫助幼兒在已有經驗和繪本內容之間建構起有效的溝通橋梁;要尊重幼兒的學習主體性,通過適當的方法引導幼兒全身心地走進繪本;要能夠明確繪本教學的核心目標在于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發(fā)展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并以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方式來組織繪本教學。
首先,幼兒園教師應該深度研讀繪本,準確把握繪本內容與幼兒發(fā)展之間的內在關聯。研讀和理解繪本是開展繪本教學的基本前提,只有通過深度研讀繪本,教師才能理解繪本所蘊含和傳遞的價值觀念和教育內容,才能找到繪本內容與幼兒發(fā)展之間的連接點。具體來說,教師一是要研究繪本的作者,要從作者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情感體驗、價值觀等方面去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繪本的初衷,盡可能地獲取繪本創(chuàng)作的背景信息,從整體上把握繪本傳遞的主題思想;二是要基于幼兒的生活和身心發(fā)展水平綜合運用哲學、心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學科知識去解讀繪本內容,選擇那些具有適宜性的繪本來開展繪本教學;三是要從繪本的構圖、色彩、線條、角色設置、語言、故事情節(jié)等方面來解讀繪本內容,從整體上把握繪本所蘊含的教育信息;[14]四是要運用相關的學科知識去具體分析繪本所蘊含的知識點,從幼兒具體的發(fā)展領域去梳理繪本內容。
其次,幼兒園教師應該明確將促進幼兒深度學習作為繪本教學的目標,增強幼兒深度學習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終點,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導向和評價的功能。指向幼兒深度學習的繪本教學目標應該定位在促進幼兒的全面和有效發(fā)展上,要在拓展幼兒認知經驗的同時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品質。在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時,幼兒園教師一是要以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為首要目標,要將激發(fā)和維持幼兒的閱讀興趣貫穿于整個繪本教學過程;二是要著眼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要在繪本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問題意識與思維能力;三是要引導幼兒建立起與繪本之間的意義聯系,要讓幼兒能夠體會到繪本閱讀所帶來的收獲感與成就感;四是要引導幼兒在閱讀繪本的同時進行自我表達,幫助他們將繪本閱讀過程中所學到的知識和發(fā)展的能力應用在問題解決上和現實生活當中。
再次,幼兒園教師應通過引導幼兒反復閱讀繪本,增進他們對繪本內容與意義的多重理解和自主建構。[15]要實現繪本教學中幼兒的深度學習,教師就應該采用多種方式來引導和支持幼兒去反復閱讀繪本,讓幼兒在不斷地感受繪本圖畫、語言和故事情節(jié)的過程中更好地發(fā)展觀察、語言、思維和問題分析能力,讓幼兒能夠建立起新的認知圖式。
參考文獻:
[1]劉江艷.幼兒園繪本教學的價值與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07):70-72.
[2]陳英姿.回歸兒童本位的幼兒繪本閱讀教學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2015(13):55-58.
[3]程敏.幼兒園繪本閱讀教育活動的設計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1.
[4]楊春菊,張喜梅.體驗式幼兒繪本閱讀的價值:從讀寫萌發(fā)到視覺素養(yǎng)[J].學前教育研究,2019(08):93-96.
[5]李春光.幼兒園繪本教學現狀及改進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65-66.
[6]田波瓊,楊曉萍.幼兒深度學習的內涵、特征及支持策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Z1):18-20.
[7]朱鳳.利用科學活動促進幼兒深度學習[J].學前教育研究,2018(09):67-69.
[8]郭華.深度學習及其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25-132.
[9]索耶.劍橋學習科學手冊(第一版)[M].徐曉東,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243.
[10]王小英,劉思源.幼兒深度學習的基本特質與邏輯架構[J].學前教育研究,2020(01):3-10.
[11]邱婷婷.幼兒園繪本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7(05):82-84.
[12]張瓊珊.幼兒繪本教學策略再思考[J].福建教育,2016(16):34-35.
[13]林濤,潘多靈.繪本教學的價值、問題與優(yōu)化[J].當代教育科學,2018(10):12-16.
[14]吳馳,李佳霖.教師讀圖能力:來自幼兒園繪本教學的基本要求[J].學前教育研究,2019(12):81-85.
[15]陳雅典.幼兒繪本多元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1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