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旨在充分發(fā)揮每門課程的育人功能,讓課程教學都能夠結合自身所任教的學科實現(xiàn)知識和德育教育的雙重價值,最終達到與思政教育高度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們的英語聽說技能,大學生學習英語還肩負著文化交流的責任,故在其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是具備重要的教學價值的。
關鍵詞:大學英語;聽說課程;課程思政;教學策略
前言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極具人文特性的學科,對于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和人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學英語聽說課程是每個高校大學本科學生的必修課程,本課程通過聽說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發(fā)揮好課程思政功能,不僅有助于改進大學英語聽說課程的教學效果,還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們的人文素養(yǎng),幫助學生們塑造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yǎng)思想道德品質高尚的大學生[1]。
1課程思政內涵解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髙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髙等教育要堅持并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專業(yè)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育人效應,共同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以此時代契機為新的出發(fā)點,全國高校都在更加致力打造思政課與專業(yè)課交互改革的新維度,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全育人精神等重要思政教育元素,與專業(yè)課程建設充分實現(xiàn)浸入式的有機結合,對構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點、面、體全方位思政教育結構,促進高校學科設置與“課程思政”融合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開拓意義。
課程思政的本質在于“立德樹人”,德行先行是我國一直以來都非常推崇的教學理念;課程思政的主要形式在于將思想政治教學因素和思想政治理論、行為和精神因素等融合到各個不同的科目當中,以達到對學生的道德思想教育。故課程思政既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它始終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注重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極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中“課程思政”融入的教學策略
2.1明確聽說課程教學目標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承載著傳遞思想和文化的重要作用,學習英語亦或稱之為學習一種新的價值體系。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學習語言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還在于切實提高自己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承擔起傳播中國文化、增強國家語言實力、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擔。相應的,在實施大學英語聽說課程教學時,也要在這樣的教學大方向之下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是所有教學工作的開端部分,故教師們在實施具體的教學活動時,應該盡力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2] 。
在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中融合課程思政理念可以在遵循以下兩個原則的情況下設計教學目標,分別是目的性和規(guī)律性。目的性是指需要服從英語學科的發(fā)展培養(yǎng)目標,規(guī)律性是指課程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科發(fā)展規(guī)律。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不能為了凸顯課程思政理念而忽視了聽說課程本身的教學規(guī)律,如直接套用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等。
2.2教學內容和課程思政理念高度契合
“課程思政”的教學本質是“立德樹人”,德育教育就是其中不可忽視的教學組成。體現(xiàn)在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中可以凸顯為兩點,一是盡可能引入中國文化教學內容,讓學生們在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感知中華精神,并以英語視角看待中華文化,實現(xiàn)兩種價值體系的交融,培養(yǎng)學生們的文化自信;二是要注重學生們的實踐教學,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只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從而導致學生們只能被動的聽講,但是課程思政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性內容,應該貫徹落實到學生們的實際生活當中,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效果[3] 。
例如教師可以引入英語演講類課程,教師提供演講主題,如“The Chinese famous people”,候選的人物為孔子、吳道子、扁鵲、魯班,分別是中國古代教育界、藝術界、醫(yī)學界、工藝制造界的偉大人物,他們的故事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的智慧,也包含著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4] 。
2.3進行課堂教學拓展
英語教學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學生們說是在學習語言,但是更多是在學習西方國家的文化、語言結構體系和價值觀。教師可以通過拓展課堂教學內容的方式,將與課程思政有關的教學內容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增加課堂的教學厚度。
例如在進行聽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的聽力素材來源大多是國外的一些新聞資源,如BBC,CNN,VOA新聞等,由此就會涉及到外國人的生活,就像中國民生頻道內容介紹的一樣,如聽到:“英國民眾參觀博物館”的內容,教師可以及時引入中國集市文化作分析對比教學。如博物館在英國地區(qū)是非常常見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而中國的集市文化作為一種市井文化也是值得討論的內容,從而形成一種文化對比學習[5] 。
3結語
在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中融入思政內容,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高等學校教育的新時代要求。課程思政作為我國貫徹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中的應用同樣具備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從課程思政的內涵、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等方面對大學英語聽說課程融入思政做了解析,以期對同行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 朱曉晗. 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中”課程思政”融入初探[J].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22(6):140-142,151.
[2] 王永. 課程思政語境下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J]. 中外交流,2021,28(1):801.
[3] 李靜婭,崔倩倩.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初探[J]. 教師,2021,38(14):39-40.
[4] 李柳英. 課程思政背景下微課在大學英語視聽說中運用初探[J]. 才智,2021,21(7):92-94.
[5] 邵繼榮. 淺談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中的思政建設[J]. 文教資料,2021,50(20):119-120,123.
作者簡介:王菲菲,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