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修棟
摘要:在全民重視教育的今天,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科學探究游戲對于啟蒙階段的幼兒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時刻以幼兒為本、遵循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 精心設計科學探究游戲、組織實施好科學探究游戲活動,提高幼兒在科學探究游戲中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增進實踐能力,拓展思維能力,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 科學探究游戲;教學活動;應用策略
一、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人們對幼兒的教育比以往更加的重視,教育就要從娃娃抓起,已成為更多家長和社會的共同認知,對于幼兒園的教育質量也有了更高的期許,那么科學探究游戲活動作為幼兒園教育活動重要的一部分其教育功能也給予厚望。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提倡科學,就是要提倡玩小把戲,提倡玩科學的小把戲??茖W探究活動的內容大多數比較抽象,幼兒一般難以理解,為了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教師有必要以游戲化的方式來組織科學探究活動,這就是科學探究游戲,它沒有特定的模式,是將一些科學有趣的知識穿插在游戲過程中,或將科學探究游戲化。以游戲來吸引和帶動孩子的好奇心、注意力,進而激發(fā)孩子們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了解和思考。
二、科學探究游戲的意義
(一)有利于增加師幼、幼幼之間的交流
學前階段的幼兒年齡較小,離開父母的懷抱步入幼兒園,難免會有不適應,哭鬧、情緒低落、悶聲不言、不合群等都是小齡幼兒不適應幼兒園的具體表現。一方面,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與幼兒之間往往也是以灌輸知識為主,缺乏與幼兒有效的交流,甚至很多教師也發(fā)現不了幼兒的低情緒現象。另一方面,幼兒受自身年齡發(fā)展的限制,在幼兒園中如果沒有有效的方式進行引導,幼兒與幼兒之間光靠學習是很難形成有效交流互動的,這時,如果有科學探究游戲作為引導,很容易吸引幼兒活潑好動愛玩的天性,使得幼兒能較快速投入到游戲當中,不僅讓幼兒心情愉悅中更快速接受知識,也能促使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進而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幼兒情況,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幼關系氛圍。
(二)有助于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傳統的教學活動以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幼兒受自身特點影響會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學習,實際上對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對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幾乎是很難形成的,灌輸式的教學活動會在短時間內讓幼兒掌握一些基礎知識,但并不能真正理解這些知識,幼兒在這個過程中處于被動甚至是被迫的學習,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幼兒的能力全面發(fā)展。而通過科學探究游戲,把知識貫穿于游戲當中,在進行游戲時教師一般都會先給幼兒講解游戲的規(guī)則, 做游戲的注意事項,幼兒對游戲本身就具有好奇好玩的心理,也就能非常愉悅的接受知識和規(guī)則習慣。同時,通過寓教于樂進行科學探究游戲,幼兒的思維和見識得到拓展,久而久之就會提高教育的實效。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幼兒更好全面發(fā)展
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是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核心部分,在幼兒園中也不例外。很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總覺得幼兒較小,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時過早,殊不知,當今社會,教育競爭的核心就是青少年兒童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茖W探究游戲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被動灌輸式教育弊端,通過科學探究游戲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促使幼兒在游戲時積極動腦動手,完成游戲任務,獲得科學知識。
三、 科學探究游戲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策略
(一)游戲設置要具有適用性
幼兒階段的幼兒心智處于待開發(fā)狀態(tài),對于外界的事物非常好奇,但是認知和感受能力又比較簡單,這時教師給他們設置游戲時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進行計劃和創(chuàng)設,所選擇的游戲既要具有生活真實性,又要具有科學知識性。
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痹诳茖W探究活動中,教師應提供游戲化的探究材料,讓幼兒在看看、摸摸、捏捏、敲敲中擺弄材料,有助于幼兒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比如,在科學探究活動“吹泡泡”中,讓幼兒用圓形泡泡器自主地玩“吹泡泡”游戲。然后再提供正方形、三角形等探究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用這些材料探究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通過對各種探究材料的游戲化操作,幼兒在比較后發(fā)現無論什么形狀的泡泡器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的。顯然,游戲化的探究材料能夠幫助幼兒認識事物,發(fā)現科學的奇妙,積極建構科學知識。
(二)游戲目標具有層次性
游戲的目標具有層次性是指在游戲的過程中不能一口吃個大胖子,要循序漸進,讓幼兒在一步一步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中逐漸接受理解,建立認知概念。只有游戲目標有層次性,且具挑戰(zhàn)性,幼兒才能在進行科學探究游戲時保持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在進行科學探究游戲時,游戲目標的實現是貫穿在整個游戲的活動內容以及活動材料的選擇中的。
(三)游戲內容要具有趣味性
這個階段的幼兒天生就喜歡玩游戲,而游戲的特點也符合幼兒天性好動好奇的心理。在游戲中融入科學的知識,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更輕松地認識生活中的科學現象,也能幫助幼兒掌握更多豐富的科學知識。因此,教師在選擇游戲時,一定要保證游戲的內容具有趣味性,這樣才能激發(fā)起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同時,在設計科學探究活動時,教師應注意創(chuàng)設游戲化的探究情境來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之中,感受科學的奧秘。教師在日常的幼兒園活動中也應積極觀察幼兒對待各種事物的反映和愛好,以此來創(chuàng)設更有趣味的科學游戲。
(四)游戲過程要有靈活性
幼兒的注意力、持久性都比較差。教師要確保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保有持久的興趣。比如,在科學探究活動“有趣的傳聲筒”中,我將整個探究過程設計為“大灰狼與小白兔”的游戲。游戲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傳聲筒內沒有塞東西,愉快的游戲氛圍使幼兒樂于對著傳聲筒傳遞消息,“小白兔”們聽到消息后都跑到了安全的地方,沒有被大灰狼抓到;第二層次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塞東西的傳聲筒?!靶“淄谩眰冇捎跊]有聽到消息而被“大灰狼”抓到。游戲結束后,我引導幼兒分析小白兔被大灰狼抓到的原因,讓幼兒感受聲音傳遞的奧秘。因此,在設計科學探究活動時,教師應注重將幼兒的探究活動過程與游戲結合起來,這既能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又能維持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從而達到科學探究活動的目標。
開展科學探究游戲,既要讓游戲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特點,也應關注幼兒在整個游戲過程中的參與度和探索性,畢竟科學探究游戲實施的目的最終是要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思維發(fā)展能力。因此,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游戲必須要具有靈活性,只有在靈活的游戲中,幼兒才能自然、充分、自主地進行游戲摸索。
四、結語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 很多幼兒園都在過早地對幼兒進行“小學化”的教育,過早地教授幼兒小學知識,雖然能讓幼兒提早掌握牢記更多文化知識,但卻不利于幼兒智力思維的發(fā)展,久而久之容易使得幼兒厭學,心理壓力增大,從而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幼兒在幼兒園主要活動都以游戲化為主,科學探究游戲也就成為了我們重要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劉莉.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有效應用[J].考試周刊,2019(64).
[2]王娟.寓教于樂—— —提高幼兒園學前教育活動的有效性[J].才智,2020(13).
[3]吳姍姍.淺談幼兒園學前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科學咨詢,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