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即在于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不斷提升,培養(yǎng)并強化學生語文素質、綜合素養(yǎng),而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質的有效渠道,教師需重視語文閱讀教學。因此,文章首先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加以分析,以此闡述引入先進閱讀教學方式的必要性,其次針對尋點—感悟—遷用的閱讀教學策略的應用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尋點;感悟;遷用;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所展開的語言學習活動的重要目的即在于語言文字的研究及積累,僅有如此方可為學生靈活應用語言文字,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打下堅實基礎。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而言,教學的重點即為閱讀,而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也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教師需引入先進教學模式,提高閱讀教學質量、閱讀教學效率,以此實現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文章即圍繞尋點——感悟——遷用的閱讀教學策略展開研究。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發(fā)現,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仍存在部分問題,對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形成阻礙,如在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中均存在尚待改進之處。首先為教學理念方面。部分教師針對閱讀教學重要性并未形成全面認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也并未具備充足閱讀時間,長此以往勢必會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形成嚴重阻礙。此外,因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較深,使得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予以足夠關注,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卻加以忽視,學生語文應用能力難以得到根本性提升。閱讀教學過程中,即便部分教師重視閱讀教學,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且并未向學生提供適宜的閱讀環(huán)境、充足的閱讀時間,學生難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得學生的閱讀活動主觀性、隨意性較強,閱讀教學也僅停留于表面階段。其次為閱讀方法方面。閱讀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主導性太強,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并未予以充分關注。教師無論在閱讀技巧、閱讀內容方面均有自身習慣、經驗、角度出發(fā)展開教學活動,對學生自主閱讀意識、自主選擇意識的培養(yǎng)并未加以重視,忽視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學生難以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因此,需教師對閱讀教學活動予以足夠重視,如可引入先進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二、 尋點——感悟——遷用的閱讀教學策略
(一)尋點——閱讀不同文體文章,找尋閱讀突破口
文章的文體即指文章的體裁,主要包括寓言、童話、小說、散文及詩歌等。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則應以各種文體的充分了解為基礎,找尋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知識點,并實現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強化。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需對不同文體的文章學習要點加以把握,具備語言應用意識,并以教學大綱重點為立足點,找尋知識切入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找到閱讀學習突破口,實現學生思維的開拓。如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記敘類文章時,便可引導學生對文章開頭、高潮、結尾部分理清,對文章的核心思想、重點段落加以掌握;教師引導閱讀散文類文章時,則應讓學生對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加以欣賞,并促使掌握并可應用文章中所出現的修辭技巧,對作者情感予以體會,有助于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說明類文章時,應引導學生著重學習文章中出現的字詞,并對所描繪事物特點加以掌握;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童話類文章時,應引導學生對作者在文中所展示出的豐富的想象力加以感知,并體會作者所應用的夸張及擬人等手法。針對學生閱讀學習活動而言,學生需以文章脈絡、文學體裁特點的掌握為基礎,對文章中字詞的應用加以體會。分析原因為往往文章中的某個詞語,或某句話便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此重點詞句的應用,除可對作者的情感予以充分表達外,還可升華文章境界,并深化學生閱讀體驗。
如以《慈母情深》文章為例,文中對于母親的描寫為:“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學生通過閱讀前文可知,此句中“背直起來了”為重點詞句,前文中描寫縫紉工人彎曲著脊背在辛苦的勞作,而后文中又寫到母親再次彎下了脊背,由此可見,文中脊背的彎曲與挺直的描寫為貫穿全文的重點,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以此作為閱讀及分析重點。
(二)感悟——啟發(fā)學生思維,強化閱讀感悟效果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對語文閱讀思維訓練加以重視。實際上,由于語文閱讀思維具備情境性帶入特點,因此使得語文學科的思維訓練同其他學科間存在部分差異,主要表現為,其他學科所展開的思維訓練對語言本身并不重視,語言在其中僅起到載體、媒介的作用,借助對本學科理論觀點、公式的比較分析等活動的展開,實現學生思維訓練,而語文學科的思維訓練更注重語言本身,所展開的思維訓練活動多通過集中且直接的解讀語言本身加以實現。利用語言教授語言、講解語言也為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思路及基本表現形式。語文教學活動中,語言除為展開知識傳授的媒介外,同時也為主要教學內容。因受語文閱讀教學特定形式影響,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為記敘文的講解時,需注重情境的渲染,以此引導學生展開進一步思考,推動語文閱讀感悟效果的提升。
如以《慈母情深》教學內容為例,文中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一位彎曲著脊背在昏暗燈光下辛苦勞作的工人形象,教師可結合文中所描述的場景構建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并引導學生思考母親的脊背為何不再挺拔,母親的神態(tài)為何如此疲憊,當母親聽到孩子要錢買書時心中又是怎樣的喜悅等問題。通過教學情境的構建,引導學生以主人公視角思考問題,以此,可讓學生深入體會到主人公的情緒變化及思想波動,并使得學生可對文中所表達的母愛予以深刻體會。
(三)遷用——深入理解文章,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遷用以字面含義分析即指語言文字的模仿及利用。語言、文字的學習目的在于創(chuàng)新、利用,僅有學生自己可靈活應用文字語言,方可表明學生對文章深度的理解及掌握。語言文字的遷用主要可分為以下三方面:一為字詞意義的辨析。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課文中字詞的音形義作為重點講述部分,除引導學生掌握字詞的含義及寫法外,還應讓學生明確區(qū)分相近字詞。如“花瓣”的“瓣”同“分辨”的“辨”字形較為相似,但讀音、意義各不相同;“請假”的“假”,“弄虛作假”的“假”二者均有“假”字,然而讀音、意義各不相同,諸如此類的字詞,教師需加以強調,借助詞語辨析,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此外,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設置多元化活動場景,為學生多練、多寫、多讀提供充足空間,熟練掌握文字應用規(guī)律。二為造句練習,造句練習為幫助學生理解字詞意義的有效方式,借助文章閱讀找尋相近詞句,隨后展開模擬練習活動,推動自我創(chuàng)新水平的不斷提升。三為對學生課文分析能力、課文理解能力加以訓練,借助揣摩句子語境及理解字詞含義,可逐步提高學生課文分析能力、課文理解能力,引導學生借助模仿,逐步展開自我寫作,借助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推動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以增強學生綜合素養(yǎng)。如以《慈母情深》文章為例,此篇文章中便包含大量人物形態(tài)描寫的詞句,文章中描述“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等,均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一位辛苦、疲憊、勤勞的母親形象。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模仿文中人物形象描寫方式,對自己所熟悉的人物加以描寫,并完成一篇作文,促使學生可將所掌握語言文字技巧應用至實踐中,提高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除此之外,為實現學生所學語言文字的良好遷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為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提供機會,促使學生可于適宜的學習氛圍下完成自身的表達,借助表達活動的展開,促使學生對自身所存在的語言表達不規(guī)范習慣加以糾正。此教學模式下,學生將會于內在完美自我驅使下,對自身語言表達提出更高要求,以達成完美自我的塑造,推動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學生發(fā)展過程中,正是因為此種珍貴的學習體驗,推動學生將自我展示欲望形成學生內心語用的慣性、需求,針對推動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具備重要意義。語文教學活動中,“尋點——感悟——遷用”三者間均存在一定內在關聯,上述三者均以“思”為中心,以此實現輸出、輸入二者間的轉化。由于語言學習過程為語言輸出、語言輸入兩環(huán)節(jié)組成,若不具備輸出環(huán)節(jié),則學生無法對語言文字的應用加以真正掌握,“學習語言文字應用”此學習目標也無法達成,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注重學生語言輸出環(huán)節(jié)的設置,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充足空間,切實提高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推動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
三、 結束語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階段所展開的語文教學活動,需將語言文字的實踐、應用作為教學重點。而語文閱讀活動作為增強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的有效渠道,要求教師需對語文閱讀活動予以足夠重視,并通過先進教學方式的引入,可在彌補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中所存在不足的同時,推動語文教學效率、教學質量的提升,強化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謝志紅.尋點·感悟·遷用:小學閱讀教學“語用型”課堂建構探究[J].學周刊,2019,391(7):138.
[2]姚瑤.小學語文感悟式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9(35):123.
[3]任曉紅.閱讀教學促進學生獨特感悟的有效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7):61.
[4]陳秀敏.尋點·感悟·遷用:小學第二學段“語用型課堂”三段式教學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9):29-31.
[5]尹波.探尋個性化閱讀的“最佳路徑”:語文閱讀教學個性化閱讀實施策略談[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7(5):120.
[6]徐旭.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9(4):56.
作者簡介:李志斌,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金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