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教師要深入學習課程游戲化的教育理念,將游戲化教學與幼兒一日生活相結合,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認知觀念,發(fā)展幼兒的個性,塑造幼兒良好的品格。教師要以幼兒為本,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積極探索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踐方法,拓寬自身的教育思路,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讓幼兒在收獲游戲快樂的同時能全面發(fā)展。
游戲化教學指的是將教育的內容、目標、計劃、任務巧妙地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心理訴求、興趣喜好等特點,為幼兒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從而讓他們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收獲知識、增長技能,促進幼兒個性的發(fā)展以及實現幼兒身心的全面成長。
近年來,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推進,學前教育開始去“小學化”,避免過早地向幼兒灌輸文化知識。學前教育開始將工作核心放在幼兒的能力發(fā)展上,讓幼兒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要根據3~6歲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合理地組織各類課程活動,將課程游戲化和一日生活皆課程等教育理念貫穿于幼兒園的教學生活中,注重解放幼兒的天性,啟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調動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以引導幼兒、啟蒙幼兒、激勵幼兒、呵護幼兒、培養(yǎng)幼兒為主要教學目標。
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教師要以游戲活動為教育手段,精心策劃各類教學活動,充分挖掘室內活動、戶外活動的教育價值,通過種植活動、科學探索活動、自主閱讀活動等多種活動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技能,豐富幼兒的基本常識,為幼兒提供正確、科學的行為引導,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在游戲化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順應幼兒的個性發(fā)展,滿足幼兒的興趣需求,為幼兒營造一個健康、綠色、溫馨的成長環(huán)境。
(一)巧用現代科技,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
為了進一步推動幼兒園游戲化教學,在策劃游戲活動時,教師要巧妙利用現代科技,將高效、便捷的信息技術引入幼兒園游戲活動中,讓科技力量成為促進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創(chuàng)新助力。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先進的多媒體影像設備,如教學一體機、3D電影、體感游戲、人工智能等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學段的教育教學中,這有助于教師點燃游戲化教學的火花,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
以中班幼兒音樂歌舞游戲“跳跳糖”為例。此次的音樂游戲結合了歌曲、舞蹈、節(jié)奏、樂感等元素,在培養(yǎng)幼兒藝術興趣的同時,鍛煉了幼兒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提高了幼兒的欣賞水平。在游戲準備期間,教師可以將如今較為熱門的體感游戲技術與歌舞相結合,讓整個游戲變得更自由、好玩、有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幼兒的舞蹈熱情。
首先,教師需要在課前準備好體感游戲一體機,連接電視大屏幕,同時為班級幼兒準備好跳舞的音樂及裝扮道具。在幼兒進入游戲區(qū)域前,教師可以循環(huán)播放主題歌曲《跳跳糖》,裝點游戲區(qū)域環(huán)境,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舞蹈氛圍。其次,當幼兒進入游戲區(qū)域后,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這首歌是不是很好聽呢,大家吃沒吃過跳跳糖呀,誰來講一講吃跳跳糖是什么感覺?”在幼兒分享之后,教師可以打開體感游戲機,邀請幼兒跟著電視屏幕上的跳跳糖動畫邊跳邊唱。最后,幼兒會跟著歌曲的節(jié)奏,模仿動畫中跳跳糖的舞蹈動作。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挑選自己喜愛的頭飾,帶頭在前面領舞,為幼兒營造活潑、熱鬧、歡快的游戲氛圍。幼兒可以一個人跳,也可以和小伙伴同屏游戲、互相PK。一首歌曲跳完后,體感游戲一體機會自動打分,這能很好地帶動幼兒的游戲熱情。
在“跳跳糖”游戲中,幼兒不僅可以學習演唱歌曲《跳跳糖》,還可以借助體感游戲一體機學習雙腳蹦跳步、小跑步、單腳蹦跳步等舞蹈動作。這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奏感和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讓幼兒學會隨著音樂而變化動作,有效地鍛煉了幼兒的身體素質和肢體協(xié)調性,集有趣好玩、益智鍛煉于一體,有助于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yǎng)。
(二)搭建趣味情境,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作興趣
為了實現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教師可以根據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結合不同幼兒的個性特點,設計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游戲。例如,教師將生活情境、故事情境作為游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特定的游戲氛圍中建立認知、學習技能、探索發(fā)現、自由創(chuàng)造,能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深入貫徹游戲化教學的理念。
以大班幼兒美術創(chuàng)意活動“線條想象畫”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繪畫表現力,引導幼兒發(fā)散思維。幼兒在基礎的幾何圖形上添加不同的線條,以此增加畫面的表現力或趣味性。如果教師加入故事背景,那么游戲的過程會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如,教師可以對幼兒說:“小朋友們,今天是歡樂大草原一年一度的節(jié)日,所有的小動物們都會來到草原上慶祝。但是大家看,現在草原上空落落的,什么都沒有。小朋友們拿起自己手上的畫筆,布置一下大草原,增添些節(jié)日氛圍吧!”
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白板、不同顏色的畫筆,鼓勵幼兒結合自身經驗自由想象,支持幼兒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與繪畫潛能,為大草原畫出不同的線條、裝飾物等。教師要負責前期情境故事的鋪墊,隨時觀察幼兒的游戲表現,為幼兒提供各種創(chuàng)作材料,引導幼兒不加限制、自由創(chuàng)作,利用拼、貼、涂色等方法裝飾白板,最終呈現出風格迥異、充滿童趣的創(chuàng)意線條畫。
相較于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線條想象畫”是一種有趣好玩、開放自由的繪畫創(chuàng)作游戲,具有趣味性、靈活性和自主性等特點。幼兒的繪畫創(chuàng)作能力、審美趨向、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游戲中能得以鍛煉和發(fā)展。同時,教師還要全程參與、適度引導,為幼兒建構豐富多彩的游戲情境,這有利于美術課程游戲化模式的推進,提高幼兒的藝術素養(yǎng)與創(chuàng)造能力。
(三)組織戶外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
教師要貫徹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在戶外活動中加入探索、發(fā)現等游戲元素,將科學探索游戲與戶外鍛煉活動有機結合,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探究精神,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幼兒認知水平的提高,觀察能力的增強。在戶外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性,給予幼兒建立社交關系的機會,鼓勵幼兒相互幫助、相互合作,增加幼兒之間的良性互動,讓幼兒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趣味的尋寶探索游戲,增加戶外活動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能充分與大自然接觸,認識不同的花草樹木、昆蟲鳥獸,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在戶外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主尋找、自主觀察、自主探索,指導幼兒將尋找到的花草、昆蟲與科普讀物上的圖譜一一對應,鼓勵幼兒將搜尋到的鵝卵石、樹葉等放入百寶箱,充分激發(fā)幼兒的游戲熱情,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提高幼兒對自然的認知水平。
教師要鼓勵幼兒自主發(fā)現問題,點燃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活動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精神,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幼兒既可以獨立尋寶,也可以自發(fā)選擇伙伴進行團隊游戲。在不斷尋寶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幼兒在找到一件“寶物”后會發(fā)出激動的笑聲。這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收獲快樂、知識和成就感,促進幼兒的個性發(fā)展,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
總的來說,游戲化教學是學前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組織各類游戲活動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個性特點、興趣喜好和學習需求,以游戲化、趣味化的游戲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解放幼兒的天性,引導幼兒自主探索、自主觀察,給予幼兒正面的反饋和不斷的鼓勵,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收獲快樂、技能與成長。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