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智靈
摘要:設計應用是小學美術課程中一個較重要的學習領域,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思維、設計思想等能力。一節(jié)設計應用美術課是否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是評價這節(jié)課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本文將結合具體教學案例,以此來闡述在提升小學設計應用美術課堂吸引力方面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設計應用?美術課?興趣?吸引力
美術課程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分為四大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其中設計應用領域的課程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與交流信息,改善環(huán)境與生活,逐漸形成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
作為美術教師,我們都能意識到,設計應用課程的學習不能像繪畫課那樣任孩子天馬行空地暢想,而且在設計美觀的基礎上還需要兼顧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實用性。各種材料、工具的應用更是復雜。因此,上好一節(jié)設計應用課程對于教師而言實屬不易。然而設計應用美術課在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科學意識、設計思想等方面卻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教師們上好設計應用課程意義重大。對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設計應用美術課堂是否具有吸引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那么,如何提升設計應用美術欣賞課的吸引力呢?本文將結合筆者在長期教學中的實際經驗來具體闡述幾點有效的方法。
一、精選素材——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
在設計應用課堂教學中,學生需要圍繞某一主題完成設計與制作。學生在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探究創(chuàng)作方法的過程中,往往會對獨特的創(chuàng)意作品、精美的圖片、可愛的卡通人物等教學素材興奮不已,這些素材會極大地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它們雖然是簡單的幾幅圖片或一小段視頻的課堂素材,卻在教學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吸引學生興趣的關鍵所在。
比如:在《靠墊設計》一課的教學中,我費盡心思精選幾幅靠墊圖片,其中一個靠墊圖片是一個張大嘴巴吶喊的飽滿人頭;一個是用趴著的大頭小狗做的靠墊;還有一個是西瓜靠墊。圍繞這些靠墊提出問題,引起了學生們熱烈的討論,他們因此興奮不已。
像這樣精選素材往往需要耗費教師大量的精力,但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必須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不難發(fā)現,有吸引力的設計應用課堂,其課堂教學素材也一定是精選的優(yōu)質素材,正因如此,這樣的設計應用美術課堂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才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二、先學后教——增強探究吸引
我們常常提到,要設置學生蹦一蹦就能夠到的教學目標,因為人們往往對可接受并有適當難度的任務相對更感興趣,太難會令人望而卻步,太易又讓人失去興趣。在美術的設計應用課中,即使有些制作對學生們來說有一定難度,我們也不建議老師直接教授制作的方法。其實直接教授,對于教師而言,確實簡單省事了許多,但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卻大為不利。因為直接教授不僅限制了孩子的思維,更重要的是會磨滅學生對挑戰(zhàn)任務的完成欲望。從探究制作到模仿制作,難度雖然降低了,興趣卻減少了。
比如:在《立體賀卡》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將賀卡如何才能立起來的方法直接教授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究。他們不僅掌握了書本上提供的方法,還探究出許多其他方法,孩子們帶著喜悅的心情,選擇他們自己探究出的方法進行賀卡制作,對他們來說,具有更特殊的意義。
因此我們需要借助于重難點的探究來提升學生的成功體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吸引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三、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有趣氛圍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最好的教育應該是隱形無痕跡的教育,我們可以嘗試將設計方法和創(chuàng)作技法等知識與情境進行巧妙的融合,使枯燥的知識點穿上趣味情境的外衣,這樣一來會使學習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更容易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習的主線也會更加清晰。無論片段式的情境,還是貫穿始終的情境,都會給課堂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例如:《杯子的設計》一課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穿越歷史的故事情境:第一站來到遠古,欣賞《人面魚紋》陶器;第二站來到商朝,欣賞青銅器杯子;第三站來到唐朝,欣賞瓷器杯子;第四站來到現代,欣賞各種現代材質的杯子。以此情境來完成對杯子歷史演變和杯子材質的學習。
又如:在《自制小相框》一課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這樣的情境:學校的手工俱樂部想在兒童節(jié)當天為每位同學贈送一個自制相框,現在急需招募志愿者幫忙,并進行入崗培訓。以此來展開并貫穿本課的學習。
優(yōu)秀的情境創(chuàng)設一定與教學內容完美巧妙地融合,一定會使設計制作課程更豐盈、更生動。有吸引力的美術設計應用課堂很值得我們利用智慧在情境創(chuàng)設上下些功夫。付出與收獲往往成正比,優(yōu)秀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讓原本枯燥的設計應用課堂變得有趣與高效,當然這樣的課程也更加吸引學生。
四、信息技術——呈現視聽盛宴
現代的學生是在充滿著聲光刺激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他們不由自主地接受并喜歡上了這種視聽體驗。在美術教學中,我們常常利用信息技術來服務于設計應用課堂教學,它不僅會使課堂更加有趣高效。有吸引力的美術設計應用課堂應該不乏視聽盛宴般的精彩片段。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普通的圖片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和解說,可以將枯燥的制作過程錄制成聲情并茂的微課,還可以將靜態(tài)的物品變成卡通動態(tài)效果。
利用信息技術將教學素材處理得更加生動有趣,增強設計課的趣味性,呈現視聽享受,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以此營造更輕松的學習氛圍。
五、釋放手腦——提供充足實踐
小學生們天生喜歡動手體驗,如果在學生面前提供充足的美術材料工具,而不讓他動手,那么他內心得抓狂到什么程度。在一些美術材料工具面前,我們大人還想動手操作一下,何況好奇心強的小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對小學生有著天然的吸引力,而設計應用類的創(chuàng)作更受學生們的喜愛。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老師總怕學生存在工具不會使用、技法步驟沒有掌握等方面的問題,于是花費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不斷示范強調,而留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時間卻常常不足。
設計制作課更需要解放課堂中對學生手腦的禁錮,需要提供給他們充分的實踐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創(chuàng)造。在充分的實踐中,學生才能更好地積累創(chuàng)作經驗,提高動手能力,同時才能獲得該有的精神愉悅和內心滿足。
本文總結了幾點有效提升設計應用美術課堂吸引力的方法。設計應用領域的課程教學雖難度稍大,但我們只要用心研究,以滿足學生需求為出發(fā)點,以提升課堂吸引力為著力點,一定會有更多好的方法,也最終一定能形成更有效、更生動、更受學生喜愛的設計應用美術課堂。
參考文獻:
[1]李春梅.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設計·應用”能力的必要性[J]. 內蒙古教育, 2017(8):89-90.
[2]何春華. 小學美術“設計·應用”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實踐[J]. 美術教育研究, 2018, 172(9):128-129.
[3]楊健. 小學美術“設計·應用”新思考與教學策略的選擇[J]. 中國教師, 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