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1)
查拳是中國傳統(tǒng)武術中的優(yōu)秀拳種之一,它發(fā)源于山東省冠縣。查拳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它是從明朝開始在山東省冠縣流傳開來的,經過了幾百年的傳承與發(fā)展,在武術界頗負盛名,有著“南拳北腿山東查”一說。查拳的技術特點有:姿勢舒展、發(fā)力順達、動迅靜定、協(xié)調完整、節(jié)奏鮮明。查拳除了有基本的拳法套路項目外,還有彈腿、對練、器械,更有獨特的技擊方法:踢法、打法、摔法、拿法,這些項目構成了中國查拳體系。
山西省呂梁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呂梁因呂梁山脈南北縱貫全境而得名,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而要說到呂梁查拳的歷史發(fā)展則要追溯到民國時期,查拳在山東的打破慣例廣泛傳播,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武術愛好者學習,其中便有山西,但卻因傳承方式、個人情況及當時國家情況等種種方面的原因未能在呂梁市廣泛流傳。導致查拳在呂梁市的發(fā)展不成體系,亦不存在呂梁武術協(xié)會等機構。
截止到目前,山西省主要的查拳流派為張氏查拳,張氏查拳在山西省武術總教練龐林太的推廣發(fā)展下得以迅速的發(fā)展,而民間的推廣并沒有那么順利。故通過本研究來總結分析當前山西省呂梁市查拳的推廣與發(fā)展現(xiàn)狀,從中找出查拳在呂梁市推廣和發(fā)展中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和困難,并通過本研究制定有利于山西省呂梁市查拳發(fā)展的策略和建議。
查拳是中華武術的優(yōu)秀拳種之一,也是回族拳術之一。發(fā)源地在山東省冠縣,在中國武術史中便有“南拳北腿山東查”之稱。發(fā)展至今已有三種查拳流派,分為 “張氏查拳”、“楊氏查拳”、“李氏查拳”。其中,張氏查拳與呂梁市查拳武術的發(fā)展有著密切關系。
山西省武術隊總教練龐林太便是張氏查拳的傳人之一。他為了學習查拳,將當時的張氏查拳大師張錫太接到太原。從此,山西省查拳流派就以張氏為尊,開始在山西省各地開花結果,呂梁市各武術學校紛紛派人前往太原學習查拳。呂梁市的查拳武術便是在這時流入。
2008年6月7日,查拳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9年10月17日,呂梁市武術協(xié)會在交城縣成立;
2019年12月21日,山西省傳統(tǒng)武術名拳展演在呂梁市交城縣舉辦,此次展演提高了呂梁市的地方知名度,使各地武術愛好者了解呂梁,推動挖掘呂梁市傳統(tǒng)武術發(fā)展。
查拳作為中華武術中的優(yōu)秀拳種,為了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就顯得必不可少。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進步,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文化之間的競爭也變得異常強烈,如何能夠在眾多的文化沖擊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便成為了保護及傳承自身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接受其他文化的同時,保護自身文化。
(1)習練者的練習動機。
通過回收本次調查問卷的相關問題后,經統(tǒng)計得知:106個人當中,只有60個愿意學習查拳的人、本身就對查拳感興趣的9人,共69人。在他們的調查問卷中的回答可以得知:有8人是為了通過參加體育項目比賽升學而學習的查拳,有16人是為了強身健體而學習的查拳,剩下的45人是真正喜歡查拳而學習的查拳。
表1 山西省呂梁市查拳習練人群的習練動機(n=69)
(2)習練者練習內容與時間安排。
首先是在校學生的查拳套路學習情況:主要以張氏查拳拳法為主要內容,查拳的腿法和器械的習練者較少,同時學校專業(yè)性的查拳傳習者較少,導致查拳內容的學習比較單一。在校學生習練查拳套路的時間主要為晚上自習課或下午16:00-17:30的專業(yè)課時間;其次是社會上的閑散人員及武術培訓機構的老師,他們的查拳習練時間大部分為周末于當?shù)馗浇捏w育館,習練內容主要以查拳拳法套路為主,少部分練習器械與對練。
(3)習練者練習場地及費用投入情況。
通過對調查問卷信息的整理后發(fā)現(xiàn):在校學生有專門的武術套路習練場所,安全設施也較為完善,費用投入很少;非學生人群主要集中在培訓中心,而武術培訓中心的費用投入主要是通過習練者學費來購買服裝、套路的教學視頻碟片和武術器械。
(4)呂梁市查拳傳習場所及傳習者基本情況的調查分析。
經過問卷調查及作者前往實地考察情況后發(fā)現(xiàn),除了學生在學校期間習練查拳套路以外,其他習練人員大部分是前往當?shù)氐奈湫g培訓機構,由專業(yè)的查拳套路人員傳授查拳套路,武術培訓中心中也有著查拳愛好者及查拳專業(yè)性的人才,正是這些人帶動了當?shù)氐牟槿湫g的推廣。
(5)呂梁市查拳競賽活動開展情況的調查分析。
經過作者實地考察及對武術培訓中心的采訪調查后,發(fā)現(xiàn)有關查拳競賽活動相當少。更多的是在每年的山西省武術錦標賽和每4年舉辦一次的山西省運動會中才有的查拳項目。這些比賽匯集了山西省各地的武術愛好者,通過武術來相互交流,查拳也會出現(xiàn)在這些比賽的項目中。
查拳的傳承者較少,由于當時主要在回民之間傳承,并且傳承者年齡較大,青少年在武術練習中都不會去選擇查拳。其次,查拳具有手腳并用的特點,以張氏查拳為例,張氏查拳中腿法占了套路的很大一部分,更是有著“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的特點,提高了查拳的習練難度。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最初學習武術的想法已經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最初人們是喜歡武術才選擇去學習。而在開展全民健身,建設健康中國的今天,人們對于武術的觀念由攻防技擊改變?yōu)閺娚斫◇w的手段。此時,養(yǎng)身健體項目缺少的查拳便不被大眾作為選擇的對象。
查拳最初只是在山東省冠縣地區(qū)的回民之間傳授練習,受眾人群基數(shù)小,所以查拳并未大范圍的傳播,直到民國時期才打破不傳漢人的慣例。
認知是阻礙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任何一種文化的出現(xiàn),都將伴隨著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問題,人們普遍的會對自己沒有親眼見過的事物表現(xiàn)出不相信的狀態(tài)。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人們普遍認知太極拳、長拳、少林拳等常見的拳種,同樣的,學習查拳的人數(shù)也相較于太極拳、長拳、少林拳要少很多。
在查拳的發(fā)展歷程中,查拳傳播推廣的方式不是主動的“走出去”推廣,而是作為一種家族傳承的形式進行小范圍的傳承。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如果想要廣泛傳播,就必須要走進大眾的視野,并能夠被理解、認可、接受。
武術的種類有許多,風格特點也大不相同。大部分群眾在武術套路的習練選擇中,會選擇對身體負荷較小、套路動作簡單的拳種,而從查拳的動作特點來看,查拳并不在大部分群眾的選擇行列中。
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查拳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傳統(tǒng)拳術的代表拳種,在查拳的對外宣傳中,缺少系統(tǒng)性的、有組織性的傳播,電視與媒體的宣傳也有限。介于查拳在呂梁市的傳播還不是很成熟,主要的傳播方式還是通過培訓機構的學習以及查拳愛好者的宣傳來進行的。
通過研究了解,查拳的受眾培養(yǎng)人群主要集中在山東省冠縣,其他地區(qū)的查拳專業(yè)性人才培養(yǎng)較少。查拳的優(yōu)勢較其他拳種不夠突出,同時新老傳承者青黃不接,短時間內無法培養(yǎng)出查拳專業(yè)性人才。
想要被大眾所接受,就需要以查拳獨特的功法技擊特點來吸引武術愛好者學習。目前呂梁市發(fā)展的武術項目大多以攻防技擊為主要特點,這些特點并不適用于少部分以養(yǎng)身健體為主要目的中老年群體,中老年受眾群體的武術項目主要以太極拳為主要的養(yǎng)身健體項目。查拳想要在中老年人中立足,就必須研發(fā)挖掘針對性的養(yǎng)身健體套路,才能夠使中老年人逐漸看好并選擇查拳。
首先,以呂梁市當?shù)仉娨暸_為單位,宣傳查拳知識,并定期以當?shù)匚湫g培訓場所為中心,聯(lián)系有關部門,通過對查拳的一系列優(yōu)點進行宣傳表演;并聯(lián)合當?shù)仄渌囆g培訓機構,聯(lián)合組建假期培訓班,以活動的形式宣傳查拳。
通過當?shù)氐呐嘤栔行模瑢⑴囵B(yǎng)出來的人才召回繼續(xù)培養(yǎng),并定期舉辦呂梁市各地區(qū)查拳傳習者的內部交流聚會,一起交流查拳練習心得。逐步改變武術培訓中心的武術練習項目習練重心,以查拳套路、器械、對練等為主要習練項目,重點培養(yǎng)查拳專業(yè)性人才。并且從山東省聘請專業(yè)的查拳傳人來呂梁市近距離指導查拳練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