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種植活動是幼兒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的窗口。在種植、觀察、記錄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給幼兒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讓大自然成為幼兒最好的課堂。成長永不停歇,不論是幼兒的發(fā)展還是植物的生長,教師都要時刻關注,在每一次活動中觀察、了解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科學教育要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碧招兄壬J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幼兒園,教學做合一?!?/p>
幼兒園的種植課程是利用種植資源對幼兒進行課程教育的活動。通過對種植課程、生活課程的開發(fā)和利用,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各種蔬菜作物的生長過程,幫助幼兒親身體驗種植的快樂。在種植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新的栽種方法,豐富幼兒的童年記憶,擴充園本課程的內容,使幼兒教育沿著科學的方向發(fā)展。教師要將“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滲透于班級菜園種植活動,引導幼兒動手種植、觀察記錄、與人分享,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幫助幼兒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結合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本文分享了一些幼兒園種植活動的實踐途徑與組織方法。
一是教師教育觀念比較局限。自課程游戲化實施以來,教師都了解了培養(yǎng)幼兒動手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種植活動這一塊,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園是由教師和保育員完成播種、養(yǎng)護任務的,幼兒沒有自主探索的機會。教師扮演著一個“照看者”的角色,幼兒只需要看看種子有沒有發(fā)芽、后期有沒有開花結果等,這導致種植活動喪失了它獨有的教育價值。
二是缺乏種植場地。據(jù)筆者了解,很多幼兒園缺乏足夠的種植場地,無法進行種植活動。尤其是一些城市幼兒園,他們基本沒有專門用來種植的土地。部分幼兒園將種植活動融入班級自然角,僅為幼兒提供幾盒土,沒有辦法支持幼兒的學習探索活動。
種植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能極大地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有利于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開拓進取的精神,引導幼兒更深入地探索大自然。教師要將環(huán)境與人文相融合,意識到種植活動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幼兒的一日課程,引導幼兒在做中學、在學中樂,引導幼兒體驗種植的樂趣,為幼兒提供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通過親自動手種植蔬菜、水果,幼兒可以感受來自大自然的饋贈,這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的喜愛之情,推動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一是充分準備,從思想上接受種植活動。針對選擇何種植物進行栽種的問題,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通過集體投票等方式,鼓勵幼兒自主選擇。例如,筆者所在班的幼兒選擇了番茄,他們對于能結出果實的作物比較感興趣。在種植準備工作中,幼兒在園丁阿姨的引導下給屋頂菜園的種植箱重新翻了土,去除了雜草,這樣可以給新苗提供更多的生長空間及養(yǎng)分。幼兒在參與前期準備工作中,對種植活動的對象、過程、方法有了一個基礎的了解,這激發(fā)了他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二是放手去做,從溫室走進自然。據(jù)筆者觀察,幼兒種植植物的過程是一個從小心翼翼到大膽放手的過程。以前,筆者所在班級都是在自然角中一塊小小的土地上進行種植。現(xiàn)在,幼兒園將種植場地搬到了屋頂菜園,筆者看出幼兒有些不安。早上一入園,他們便會問:“老師,番茄苗怎么樣了?”“它需要喝水嗎?”“它會不會被風吹倒呀?”“有小蟲子去咬它的葉子嗎?”一系列的問題層出不窮。雖然幼兒處處小心,細心照顧,但是還有幾株番茄苗開始枯蔫了。園丁阿姨對幼兒解釋,過多的照顧容易讓植物枯萎。于是,他們開始放手,不過分保護番茄苗,觀看它在大自然中的每一種姿態(tài)。番茄苗被風吹倒了依然結果,被雨浸透了依舊存活。筆者支持幼兒對植物靜靜地觀察,在適當?shù)臅r候給幼兒提供支援,引導幼兒主動發(fā)現(xiàn)、主動探索、主動觀察。
三是科學養(yǎng)護,用科學方法培育幼苗。隨著番茄苗開出第一朵花,結出第一個青色的小番茄,幼兒變得激動萬分。他們發(fā)現(xiàn)番茄苗一步步長長,高度卻又一點點降低。這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筆者組織幼兒進行了討論,幼兒說:“肯定是因為小番茄太重了,把苗都壓倒了?!庇械挠變悍窒砹俗约涸谄綍r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方法,有的幼兒回家與家長查閱了相關資料,最終他們決定給番茄苗搭架綁蔓,幫助它正常生長。幼兒將一根根筷子插在泥土里,用毛線將藤蔓綁在筷子上,于是番茄苗又長高了。在這次科學養(yǎng)護的過程中,幼兒自主學習、親自動手操作,通過各種生活實踐,對種植的生長過程有了更深刻的體驗與感悟。
觀察是幼兒認識種植活動、認識世界的窗口,幼兒只有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才能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進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一步步地探索世界。
一是重視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促進幼兒身心的發(fā)展,引導幼兒抓住每一個時間段,對植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幫助幼兒了解植物的生長特性,增強幼兒種植活動的趣味性、生動性、吸引力。筆者所在班的幼兒會經(jīng)常上屋頂菜園與番茄苗說話,非常關注果子是否長大,當發(fā)現(xiàn)苗苗上有蟲子,他們會一邊驚叫著一邊極力把蟲子趕走。有的幼兒會小聲安慰番茄苗“放心,老師一定會照顧好你的”。在一次次的互動交流中,幼兒開始逐漸融入大自然,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
二是促進幼兒表達能力的提高。當幼兒發(fā)現(xiàn)了任何蛛絲馬跡,他們很希望和周圍的人分享。教師要抓住教育契機,為幼兒提供鍛煉自我表達能力的機會,引導幼兒主動與同伴、家人分享,支持幼兒和自己進行對話,鼓勵幼兒采取多種表達方式,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幫助幼兒勇于展示自我,促進幼兒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以下是筆者的記錄,選取了三個典型案例供大家參考。
案例一:和好朋友交流。幼兒之間會有很多獨特的交流方法,他們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喜歡互相討論、互相啟發(fā)、共同成長。例如,某天早上,菲菲對貝貝說:“你發(fā)現(xiàn)了沒有,苗苗的葉子怎么變黃了?我媽媽說,葉子黃了代表它沒有營養(yǎng)了,我們要不要給它施點肥?”他們交流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交換著自己的看法,共同探索、共同成長。
案例二:向家人展示。幼兒表達欲強,喜歡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所觀察到的事物和家人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獲取家人的表揚和肯定。例如,小明回家跟媽媽說大家給番茄苗搭了很多“拐杖”,它們的個頭越長越高了。這時候,小明媽媽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幫助幼兒回顧了一天的活動內容,耐心聽取了幼兒的表述,及時肯定和表揚了幼兒的細心,并和幼兒一起查閱番茄苗的種植資料,給予了幼兒充分的行動支持。
案例三:與自己對話。幼兒都在給自已的植物澆水,只有墨墨蹲在自己的番茄苗前自言自語。筆者走近一聽,原來他在念叨著:“我昨天給你喝過水啦,你還要喝嗎?可是你的土還是濕濕的,你肯定不渴了吧?”“昨天我從你身上捉掉了一條蟲子,可是你的葉子被啃掉了一半,你會不會疼?”當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馬上干預、幫助解決,而是要給幼兒一定的思考時間,鼓勵幼兒和自己對話,支持幼兒按照自己的操作去驗證自己的想法,幫助幼兒在反思中不斷進步。
三是引導幼兒自主思考問題,推動幼兒的健康成長。教師要解放幼兒的頭腦,引導幼兒充分思考、自由探索。在種植活動中,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和支持作用,為幼兒指明向上發(fā)展的方向,鼓勵幼兒有目的、有方向地去尋找自己的答案。
記錄是幼兒種植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它可以幫助幼兒鞏固所見所聞、記錄所思所想,引導幼兒把前后活動聯(lián)系起來,讓幼兒對種植過程有一個完整的回顧。記錄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觀察、繪畫、講述等方式,都是幼兒記錄的途徑。
一是善觀察,關注番茄成長中的細節(jié)。眼睛是幼兒認識世界的好幫手,是最直接的記錄工具。種子怎么發(fā)芽、花兒如何開放、藤兒如何慢慢向上爬、果子如何漸漸長大,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盡在幼兒的眼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多觀察,幫助幼兒感受環(huán)境的美好,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意、想象力。
二是能繪畫,記錄番茄成長記。筆者發(fā)現(xiàn),中班幼兒記錄能力還不是很強,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幫助。教師要加強家園之間的交流,倡導家長加入幼兒的種植探索活動,為幼兒提供各種支持,鼓勵幼兒采用照片記錄或是圖畫記錄的方式,來表現(xiàn)番茄苗的成長過程。
三是會表達,講述植物的成長故事。教師和家長要給予幼兒自我表達的機會,鍛煉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碎片時間,請幼兒來談談自己對植物成長的認識,或是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總的來說,幼兒園要重視種植活動的引導作用,為幼兒提供種植場地,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豐富幼兒的在園生活,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自主探索,幫助幼兒逐漸認識社會與自然,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初步理解生命的意義。教師要豐富種植活動的內容,給幼兒提供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的機會,深入研究幼兒園生態(tài)種植課程的價值,不斷認識幼兒,推動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昆山高新區(qū)振華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