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桂霞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網絡時代隨之來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發(fā)展更加深入,憑借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以計算機為媒介的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數學教學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系統(tǒng)闡述在網絡時代的大背景下,如何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進行有效整合,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整合
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推動了我國教育方式的不斷革新和改變。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設計,發(fā)揮計算機軟件輔助課堂教學的獨特功能,把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促進數學課堂的表現(xiàn)形式更為具體和形象生動,課程內容豐富多樣,有利于傳統(tǒng)數學理論概念的逐步形成和發(fā)展。
一、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的必要性
(一)激發(fā)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
小學各個階段的數學課程比較繁瑣和抽象,自控能力不強的學生很有可能因為課程教學枯燥而喪失對數學這門課程的興趣,使學習效果不好?,F(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自覺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其他相應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把原來比較枯燥的基礎性課程知識直接轉化為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貼近小學生的教育內容。這些學生會在好奇心的作用和驅使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跟著教師設計和創(chuàng)造的情景逐步對知識點和理論的認識進行理解,并且緊密地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提升每一名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二)切實實現(xiàn)教學效率的提升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育相結合的整體性發(fā)展過程,并不單單只是將信息技術作為實現(xiàn)教學活動開展的手段。學生既能夠真正成為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參與者和主體,同時,也能夠充分體現(xiàn)學校教師的主導性,實現(xiàn)教與學的有機整合,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方式中掌握知識。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而言,這種模式的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實現(xiàn)對教學內容和結構的調節(jié),降低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督促他們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索和吸收,從而不斷提升課程的教學效率。
二、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的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術改進課堂導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改進課堂導入的必要性
課堂引入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只是在開始前的引子,因此,許多教師對于這一環(huán)節(jié)并不十分重視,甚至有些教師直接跳進了導入環(huán)節(jié),或是在導入的過程中并不能按照新課的內容進行靈活運用,通常只是采取了單一的統(tǒng)一教學形式,這樣的引入導向使學生對于課程沒有了好奇心,會使他們產生審美倦怠,導致課堂質量與效率受到影響。同時,這樣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難以在實踐中夯實數學基礎。小學生自制能力差,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理解很困難,傳統(tǒng)的課堂導入很難讓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熱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有效的導入教學,很難激發(fā)出學生對新課知識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課堂的導入不足,會造成師生之間溝通的不足,學生對教師的指令有抵觸的心理,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整體規(guī)劃。
2.改進課堂導入的方法
信息技術是一種有效的課程教學輔助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信息技術集文字、圖、聲、視頻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直觀、形象、生動,并且具有較大的感染力,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設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具有優(yōu)越性。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導入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激發(fā)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之間的互動,營造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廣大學生熱情,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為了有效吸引學生快速進入到數學課堂的教學氣氛中,增強廣大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初期就開始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教師可以通過結合自己的數學教學內容在移動端搜索相關的圖片、視頻或者音頻等文件,通過多媒體軟件直接完成播放。在播放之前,教師可以給每名學生分別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閱讀和觀看。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把學生迅速地引入到課堂的教學中,而且能夠訓練學生的獨立思維和自我研究能力。教師在充分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類教育視頻資源時,需要特別注意把教學內容與課堂教育活動進行有機融合,促使他們在具體觀看的過程中不但對其中的各類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還初步對于需要了解和學習的各類數學資源實現(xiàn)一定程度的認識和掌握。在具體的教學中,借助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改善課堂的引導,從而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課堂互動。利用這種具有互動性的活動,能夠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師生關系變得更加融洽。有效開展以課堂導入式為基礎的引領式教學活動,可以有效達到課堂教學目標。
(二)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微課程,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
以《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為例,教材以情景導入文具商店購物付錢為素材,通過學生讀取信息,自主提出問題,教師選取一些加、減法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小數加、減法算式。通過教師的講授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教會學生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的方法,再通過練習測試的結果及時對學生的答題進行評價,主要運用在教學中的新課講授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掌握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的方法和列豎式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對數進行系統(tǒng)認識。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學過的數有哪些種類?它們的計算方法有哪些?”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主進行知識回顧,之后通過多媒體上知識框圖的展現(xiàn)來完善學生的認識。比如,學生能夠回想到學過的數有整數、小數、分數、正數、負數等。而通過多媒體觀看,學生能夠從知識框圖中知道數整體可以分為整數和分數。小數和分數都屬于非整數,可以相互轉化。發(fā)現(xiàn)小數的加減法和整數的加減法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通過這樣的知識框圖的呈現(xiàn),學生能夠及時回顧所學知識,查找自己的不足之處,有效鞏固知識基礎。
這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困惑是深入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的算理,因此,在為大家講解“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向大家介紹“買菜”“比身高”等多種現(xiàn)實生活場景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堂教學多位小數加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學生自己已有的經驗,讓他們深刻理解多位小數加法即元和元對齊,角和角對齊,分和分對齊,進行相加,元、角、分的對齊也可以說就是相同的數位對齊。然后,教師再進一步地設計問題:“同學們想一想,如果不借助元、角、分,計算的道理是什么?”教師可以在微課中及時給學生展示幾何直觀結構圖,引導學生理解小數的含義,然后在微課的基礎上充分運用課件直觀演示出算理。通過直觀的演示方式可以讓學生正確理解小數和整數加法之間的關系和算理,實現(xiàn)這些算理、算法在課堂上的有效轉換,豐富課堂形式,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同時,這個教學過程也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小數含義的認識,微課和傳統(tǒng)課堂的融合也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
相比于其他學科,數學這門課程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實際運用的廣闊性,這直接決定了數學課程是一門教學、研究和學習工作難度較大的課程,加之現(xiàn)在小學生的邏輯思維發(fā)展正處在由具體的形象思維方式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方式為主的過渡時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生活經驗不夠豐富,觀察的事物還遠遠不夠全面,學習數學往往會在實踐中遇到許多難以接受和完善的問題。這時,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變抽象為具體,通過向學生直觀展示教學情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情境。例如,教師可以考慮利用多媒體在課堂訓練時設計小松鼠尋找媽媽的游戲,一個小松鼠身上有一道算式,一個大的松鼠身上也有一個算式,當兩個算式的結果一致時,小松鼠就找到了媽媽。如果小松鼠找對了,媽媽就會笑,找錯了媽媽就會哭,學生也就需要重新去尋找。這個游戲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興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為廣大教師的成長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內容進行有效整合會成為小學現(xiàn)代化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數學教師要恰當地運用先進的方法,能把復雜抽象的數學理論和概念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沈凱.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14).
[2]代克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的融合[J].學周刊,2016,(03).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