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踐課程思政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本文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用好融媒體教學手段;實施英語實踐活動,提升政治素養(yǎng)這三種路徑探索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方式和方法。
【關(guān)鍵詞】大學英語;教學實踐;課程思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jīng)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樣的大變局不是一時一事、一域一國之變,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大學英語課程內(nèi)容覆蓋面廣、課時多,大學英語也是學生接觸西方思想的主要途徑,其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安全問題顯而易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是我們應著力解決的問題。大學英語教學是實踐課程思政的重要陣地,是培養(yǎng)能擔重任時代新人的有效途徑。
1.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踐課程思政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確提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1],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2]。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為課程思政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比照中西方文化差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差異性。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把思想性和專業(yè)性相結(jié)合,強化文化自信。通過大學英語教學,強化同學們愛國感情,激發(fā)同學們奮進信心,實現(xiàn)課程思政。
2.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路徑
2.1創(chuàng)造性思維,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選用經(jīng)典中國文獻的英文版教學,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如可以采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引用其中的一些經(jīng)典用語更好地強化大學英語教學的育人功能。比如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于人民。The people are the creators of history. It is to them that we owe all our achievements.[3]通過中英對照教學,不僅學習了英語表達方式,更能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課程思政。
2.2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用好融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科技發(fā)展,我們要充分利用課件、VR、短視頻等新手段,在教學方式和內(nèi)容上進行融合,實現(xiàn)線上線下協(xié)同發(fā)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利用融媒體手段,把課程思政融入顯性教學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特殊時間,從小學到大學都開展了停課不停學的網(wǎng)絡(luò)教學活動,這生動地給學生們上了一堂思政課。教學中,選用《求實》英文版的文章抗擊新冠疫情生動詮釋了中國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China’s fight against Covid-19 illustrates its role as a major country in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a global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4])課堂上引導學生分析中國和西方防疫方式的不同,課后利用微信等群組引導同學們制作短視頻、課件等,更好地讓同學們明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People first, life first, protect people's life safety and health.[5])通過這些案例,更好地激發(fā)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和立志成才的信心。
充分地運用新興媒體優(yōu)勢,引導同學們利用短視頻的新穎,流媒體的便捷,討論群組的開放性,不斷增強同學們的學習能力和文化自信,促進課堂思政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體現(xiàn)。
2.3實施英語實踐活動,提升政治素養(yǎng)。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就要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政治意識。我們可以組織一些英語實踐活動,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如,今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Speech at the Ceremony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我們以偉大建黨精神(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為主題,開展黨史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引導同學們學黨史,跟黨走。通過英語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更能提升同學們的政治素養(yǎng)。
綜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踐課程思政,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英語綜合學習能力,更能提升大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我們將課程思政貫穿到英語課程教學全過程,既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wù),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成才,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5]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重要概念漢英對照,http://book.newdu.com/a/202011/06/612003.html).
[4]Qiushi Journal,抗擊新冠疫情生動詮釋了中國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http://m.toutiao.com/i6960869935434170893.
作者簡介:寧濤,女,漢族,1979年8月出生,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sh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