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要:新時期的初中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英語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英語素養(yǎng),更多地注重對學生英語學科中各方面綜合能力的提高。在中學階段中,提升學生英語學科綜合能力最重要的課程就是閱讀課,因此教師應重視閱讀課程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手段,充分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展現(xiàn),在英語閱讀中不斷增強英語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掌握英語語言的感覺,從而實現(xiàn)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圍繞關于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的相關內(nèi)容,探討當下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意義及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核心素養(yǎng);方法
引言:英語閱讀對于初中生而言,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為英語學習的深入提供便利性,另一方面,借助對于英語閱讀課程的學習,能夠鞏固學生對于英語已學知識,也為諸如寫作課程等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英語閱讀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對于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尤其是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鍛煉有著重要意義。
一、目前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的現(xiàn)狀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往往是幫助學生應對各類教育考試,這樣的教學難免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只注重知識而不注重英語閱讀的學習方法,只在乎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課堂處于主動一方,而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被動一方,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學生的自我個性和特點得不到體現(xiàn),最終導致好的學生越來越優(yōu)秀,差的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越來越不理想,久而久之,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的能力將會被掩埋,不利于學生今后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
二、閱讀課中的材料選擇
現(xiàn)階段的中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閱讀素材。難度過大的閱讀素材會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失去學習興趣;難度小的閱讀素材則可能出現(xiàn)學生不重視或感到無聊的現(xiàn)象,沒有獲得新鮮知識的滿足感。因此,為增加學生對教材的掌握更加準確,教師應在調(diào)整授課模式的同時鼓勵學生多進行獨立思考。比如在講授Do you want to watch a TV show?這一節(jié)課時,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對教材中的課后問題進行討論,之后每組請一位學生代表小組總結(jié)分享討論結(jié)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懂得去尋找問題,嘗試剖析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對課本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在小組討論中又鍛煉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享看過的電視節(jié)目,引導學生在學習認識英語國家文化的同時也要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念。
三、重視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作為一門學科的學習,在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并根據(jù)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開展分層閱讀的教學模式,防止在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兩個極端的現(xiàn)象。在學生自主閱讀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設計不同水平的問題,將其具體運用在不同水平的學生身上。比如在學習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這一課時,對英語語言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詢問問題的難度,鼓勵學生將教材課本運用到實際日常交流中,同時掌握語法。對這部分學生教師的問題可以是:Share something interesting about your vacation.大部分學生的掌握可能還有進步空間,但是教師可以用問題如Where did you have been on vacation?來進一步了解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其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對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絕不可以采取放任不管的態(tài)度,而是更要花費精力將他們引入課堂學習。
四、總結(jié)關鍵信息,促進情感共鳴
在閱讀課堂中,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生對課本中作者的觀點有情感的共鳴十分重要。教師如果為學生的閱讀抓取了關鍵信息能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好的理解,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閱讀文章后的想法,對所閱讀的文章進行分析鑒賞,促進學生與文章作者想表達的內(nèi)容有共同的認同感,從這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學生可能會有新的思考方向的出現(xiàn),教師應懂得抓住這些思維的閃光點,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國家文化的接納意識,增加學生的學習視野。比如在學習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一課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不要局限在現(xiàn)有的科技水平和搜集的資料中,而是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表達自己獨到的想法。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加課堂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同時也讓學生融入課堂的學習,加深對閱讀素材理解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思想有了新的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閱讀材料的信息提取,鼓勵學生思考理解,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
五、改變固有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模式
在時代的要求下,教育的固有模式勢必發(fā)生改變,即使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迫在眉睫,但在具體開展過程中卻仍有困難。第一個原因是原有的應試教育觀念仍深入人心,學生和家長對分數(shù)的過分重視導致素質(zhì)教育開展的碰壁;第二是英語閱讀的教學方法沒有改進。教師在有意識弱化成績重要性的同時卻沒有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缺乏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沒有被體現(xiàn)出來。
六、結(jié)束語
在當前的改革背景和時代的推動下,初中英語教師要意識到閱讀課程對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英語知識的傳授,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英語思維塑造和文化轉(zhuǎn)換意識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使學生的英語學科綜合能力有明顯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陳翠娥.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J].新課程(中學),2019(2).
[2]徐明花.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探究[J].中學生英語,2017(46).